2022-12-03

埃利斯11类不合理信念及相应的分析(Ellis,1967,1973)及解析

不合理信念3:

世界上有些很邪恶、很可憎,所有应该对他们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对应的分析:

世上既然没有完人,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分与对错、好与坏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仅凭责备和惩罚则于事无补。人偶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应因一时的错误就将他们视为“坏人”,以致对他们产生极端排斥和歧视。

应用解析(本部分内容为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在心理学领域,对人性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人本主义推崇人性本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都可以塑造,同时,很多流派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确实存在。所以,个人认为,从较严谨的角度讲,这一条不合理信念是建立在抛开具备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之后,才能成立。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电影《二子开店》(1987)中英子这个角色,还有大家对她的态度。英子曾经因和同厂的有妇之夫关系不清,被当时的厂长老陈开除。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业机会少,这段不光彩的经历让英子再就业难上加难,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只好去做交际花谋生。

二子开店给了英子第二次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但自己几年前犯过的错,再次成为阻力。前厂长老陈是二子的父亲,希望儿子和英子保持距离,曾经相好的男人的妻子大菊,因为各种缘由总来店里找事,借着英子把热闹升级。

英子的事件升到顶点后,二子用“她是犯过错,也不能不让人活啊”解救了英子。大家开始重新认识英子,体会到了她这几年的难,看到了她想重新做人的努力,接纳了她。

这个故事就是对这条不合理信念的解读。面对犯过错的人,我们会自动启动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包含着“这个人永远不会变好”,或“我不会被这样的人伤害”等……这个防御机制是建立在伤害对方的基础上,保护着我们自己不受伤害,同时,也让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进入一种扭曲的困境、毕竟这个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根本不存在没犯过任何错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