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世界的哲学观

吴先锋

摘要:太极世界由阴性和阳性世界构成。在宇宙中存在各个文明。主体的生存是满足需要和改造世界、创造价值的生命存在过程。主体在各种生存活动中创造各个社会文明。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追求一定的目的的现实价值客体。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改造意识产品。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各种唯物论和唯心论构成唯易论。各种生产(及修炼)力和生产(及修炼)关系、经济(及超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联系和分化分别形成事物纵向和横向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太极世界;阴阳世界;哲学;易学;生存论

一、文明论

茫茫宇宙、浩浩大自然和纷繁的人类社会,不断给本度人类提供认识和探索的问题。现在人类认识和探索的问题,包括人类起源之谜,众多的高低的文明遗址遗迹遗物之谜,神和灵魂之谜,气功与特异功能之谜,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世道预言灵验之谜,各民族的大洪水传说之谜,月球之谜,飞碟之谜等。人类认识和探索深入于阴性世界、地外文明和史前文明。

本度人类从过去到现在存在信神和灵魂等的现象。人类信的神多为阴性的,信的灵魂为阴性的。现在科学界认为,宇宙中除了普通物质外,还存在更多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是物质)。因而,我们认为,太极世界由阴性和阳性世界构成。

在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太极世界各个文明外,还存在地球之太极世界外各个文明。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内具有文明的天体数目就已经很多了。如果某天体上阴阳生物达到了足够的能力,他们会参与到别的天体上去进行科学考察、开发利用、改变自然环境、传播生命与文明、进行文明间的交往等活动。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以前有神创论和进化论,现在又有外星人创造说。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自然进化而来的。然而,现在人们又认为,由古猿自然进化成现代人的过程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和疑点。于是,人们问:人类的神话和宗教中的造人之说包含真实的内容吗?其中的一个设想是,远古时期,一批地球之太极世界外阴性和阳性生物来到地球之太极世界,他们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改造了人类。遗留地球之太极世界的阴性生物之一,也就成了上帝。现在许多人认为外星人创造说比进化论之说更具可能性。因而说,除了讲进化论,还要讲创造论。

因而又说,人类在此改造前后存在两度的阳性各个文明,其一是改造前的长期的低级的原始的阳性各个文明,其二是改造后的从原始最高发展至中级的本度的阳性各个文明。一般地说,我们可把本度阳性文明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的阳性各个文明称为史前阳性各个文明。

并且,我们认为,对于地球之太极世界,与两度的阳性各个文明相对应,存在两度的阴性各个文明,以及由阴性和阳性成分构成的两度的太极各个文明。

在此我们讲的一个文明(体)与广义的一个文化(体)相对应。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对文化下的定义很多。

笼统地讲,如广义的文化,指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仅指其中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体一点讲,如广义的文化,指处于一定时代、一定地域的一个群体的共同的(主要的)或所有的(全面的)生存方式构成的集合。或广义的文化,主要体现于内部主体改造内部和外部客体的活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改造世界的成果(产品),内部成果(产品)满足主体的需要上。可分为物质、关系、精神和自身文化。整体上讲时可称为一个文化(体)。

狭义的文化,主要体现于内部主体改造内部和外部客体的活动上的各个精神产品,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改造世界的成果(产品)的精神产品(成分),内部成果(产品)满足主体的需要上的各个精神产品。

文明一般讲广义的。人们对文明下的定义也很多。

笼统地讲,如文明是广义的文化中积极成分的总和;指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

具体一点讲,如文明指处于一定时代、一定地域的一个群体的共同的(主要的)或所有的(全面的)生存方式的积极成分构成的集合。或文明主要体现于内部主体改造内部和外部客体的活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改造世界的成果(产品),内部成果(产品)满足主体的需要的积极成分上。可分为物质、关系、精神和自身文明。整体上讲时可称为一个文明(体)。

人们认为,文明不同于文明时代。文明与社会与生俱来,即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只是文明程度低下而已。

一个文明与一个社会也有区别,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各个文明终究是社会的,各个社会文明又包含了各个文明的全部内容。并且,不同层次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内容,那么社会文明也有不同的内容。

各个文明之间存在作用,本度的一个文明作用于本度和本度外的其他文明,本度和本度外的其他文明作用于本度的一个文明。一个文明吸收其他文明为自身的内容。

二、生存论

生存论是关于生存﹙广义的﹚的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理论。在此我们讲的是本度阴阳生物的生存论。

(一) 生存之所是

对于生物而言,我们可否认为,一般地说,世界上的生物可分为阴性(纯阴、阴中含阳)和阳性(纯阳、阳中含阴)生物。然而,我们在本文中讲的阴阳生物一般为高级阴阳生物。一般地说,阴阳生物是社会的阴阳生物。

对于人而言,我们可否认为,一般地说,若无先天的灵魂,人出生时,由阳性物质和很少的阴性物质组成。人长大时,阴性物质逐渐积聚,灵魂逐渐形成。人的灵魂,也有可能来自先天的转世投胎。灵魂随人的成长而成长。人衰老时,阴性物质逐渐减少,灵魂逐渐退化。人体内阴性物质的多少和成分,影响肉体的功能和健康;肉体的功能和健康,又影响人体对阴性物质的吸收和保持。人为阳中含阴之阳性生物。

对本度的阴阳生物来说,他们的构成,决定了他们的需要问题。更广地说,本度外的阴阳生物也有他们的需要问题。从自身方面说,他们的需要可分为生存(狭义的)、享受和发展需要。

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构成价值主体和客体。价值主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价值客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物质、社会关系、意识(精神)产品和阴阳生物,其中包含现实和发展两个方面。

从主体和客体方面说,分别存在三种和四种且可细分的需要和价值。按地位的不同,在三种和四种内部,需要和价值可分为目的和工具(手段)的;其中的发展为工具的,其他可为目的可为工具的。主体和客体对应,如客体目的的现实对应主体目的的生存和享受,客体工具的发展对应主体工具的发展和享受。并且,需要和追求的价值应是合理的。

价值客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创造的。本文主要讲创造的,有时也需讲天然的。创造价值在改造世界中进行。

一般地说,对改造客体的改造得到价值客体;进一步地说,阴阳生物的价值客体又可转化为主体。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活动,构成改造主体和客体。改造主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个体、集体和社会等。改造客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物质、社会关系、意识产品和阴阳生物。阴阳生物含意识力。

然而,意识产品与其他种改造客体的社会关系、阴阳生物存在交叉关系。因而,在本文中,下面的一些探讨,按分开的客体进行,即所说的其他类客体不包含意识产品,包括在生存论和唯易论中讲的一般社会的改造等上,然后不完整的合成为完整的客体情形;其他探讨按完整的客体进行。另外,意识产品的非意识体载体包含了其他类,但一般非实质所在。

意识产品讲(前)(后)意识产品。在一个一般社会中,一般地说,讲对上层建筑的改造时,其意识产品为(前)(后)主流的意识产品,附带(前)次流的意识产品。讲对生产(及修炼)方式中的非劳动对象的改造时,其意识产品为(前)(后)主流的意识产品,附带(前)次流的意识产品;或为(前)次流的意识产品。讲对生产(及修炼)方式的劳动对象和目标的改造时,其意识产品为(前)(后)主流的意识产品。

在改造活动中,主体按照需要改造世界,遵循价值原则;主体又按照客观改造世界,遵循真理原则。价值和真理原则,分别是改造活动的目的性和条件性的原则。[1]

需要和匮乏的矛盾,是改造活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改造活动的任务,是不断地克服需要和匮乏的矛盾。并且,改造活动的任务,应是创造价值,其中以真理为目的(次级上说的)和指导。它们混合讲(前)意识产品、其他类和(后)意识产品的改造。

在改造活动中,在为本主体创造价值时,应尽量避免给其他主体创造负价值。此意识应包含于真理之中。

在必要、可能和允许的情况下,本社会的改造主体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价值主体经过改造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改造客体而提供价值客体,其他社会的改造主体为其他社会和本社会的价值主体经过改造其他社会和本社会的改造客体而提供价值客体。在各情形中,前后讲的其他社会可以不是同一个。

在下,我们探讨的是本度一个一般社会的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活动形式。

从自然观方面说,存在非意念和意念两种改造活动形式。一个循环中,对于(前)意识产品,以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为目的;对于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以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一般地说,阳性生物擅长于非意念的改造活动形式,阴性生物擅长于意念的改造活动形式。

从社会观方面说,存在非现成和现成两种改造活动形式。一个循环中,对于(前)意识产品,以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为目的;对于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以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非现成的改造活动起因于本社会,现成的改造活动起因于其他社会。

其中,我们讲的是本社会对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改造,含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为了方便,我们把它们都称为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两个方面。从本社会角度,主级上讲生产和修炼的改造,讲对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的改造;次级上讲生产和修炼的改造,讲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改造。

在(前)意识产品及其(前)意识产品的改造上,一般可指(前)主流和次流的意识产品。在(前)意识产品及其他类客体的改造上,指(前)主流的意识产品。在(前)意识产品及其(后)意识产品的改造上,一般可指(前)次流的意识产品和(后)主流的意识产品。这些改造,实际上一般存在。然而,在(前)意识产品及其(后)意识产品的改造上,从重要性和认识的简化等上,无需再说(前)更次流的意识产品和(后)次流的意识产品,以及更次的改造内容。这些改造,实际上可存在可不存在。

(前)意识产品的改造,包括起始的、转变的和传输的制造。其他类客体的改造,指制造和移动等。(后)意识产品的改造,指制造、移动和转变等,其转变又构成制造。(前)(后)意识产品的改造,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两个方面,而讲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两个方面。其他类客体的改造,讲存在物单个方面。(前)意识产品,讲流传(经意识产品和其他类)而改造其他社会的。

在循环过程中,在自然观上,主讲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意识,其中可是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意识。在社会观上,主讲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意识,其中可是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意识。主讲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是(前)意识产品的,含制造或显示时的,主要地按自身上讲性质。

在生存论中,在循环过程的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上,我们无需完整地只需局部地讲唯物论和唯心论。自然观上,自然存在作用于自然意识,自然意识作用于自然存在。社会观上,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作用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作用于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循环过程可长可短。

一个社会的主体的生存,应是自身满足需要和按分工与协作改造世界、创造价值的生命存在过程。

(二)生存之所作

宗教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看看宗教文化是怎样的。

儒教由神的信仰和儒家学说两部分构成。儒教认为,世界由上帝主宰,人要按天意和天理等行事,儒家学说是天意和天理等的表现。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思想,其道德原则和规范为仁义礼智信等等。在个人理想方面,儒家追求“内圣外王”,即通过修身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社会理想方面,儒家追求“大同社会”。

道教对《道德经》中提出的“道”加以发挥和改造而成为根本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取得这种本原的体性便是“德”。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通过方术修道养生,达到人体长生不死而成仙为追求的目标。道教也讲积善修德,就其“道”和“德”而言,也包含从社会伦理角度的解释。

佛教说,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众生由于生前功德的不同,构成六道轮回。“六凡”之上,还有“四圣”。世俗世界之外,有佛、菩萨居住的净土。人生皆苦,要依法向上修行,直至达到涅槃境界,获得解脱,阿赖耶识(灵魂的住所,一般人所称的灵魂)超出三界生死轮回。有的宗派认为,信佛之人可经佛、菩萨的愿力的帮助,往生净土,摆脱轮回。

基督教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伊甸园里的“禁果”而犯下“原罪”。原罪在人类世代相传,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上帝差遣其独生子耶稣降生世间、受难、复活,为世人救赎原罪,向世人启示上帝的本性。人应信奉基督而得到救赎。人要忏悔领洗后对上帝所犯的罪过。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爱上帝和爱邻人。

阿拉伯语“伊斯兰”(Islam),意为“顺从、和平”,阿拉伯语“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和平者”。伊斯兰教认为,顺从唯一的主宰安拉的旨意者,将获得和平。伊斯兰教的产生,就当时来讲,顺应了阿拉伯半岛社会发展的潮流。伊斯兰教的基本内容由信仰、宗教义务和善行三部分构成。

在历史上,各宗教的思想理论是变化和发展的,各派各人有不同的说法,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其中存在迷信的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要发掘各宗教具有自己特长和现代意义的教导主题,它们是儒教的建功业、道教的修肉体、佛教的修灵魂、基督教的敬上帝、伊斯兰教的保和平、各宗教都有的修道德,它们代表了人类的六种生存活动形式。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当代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和西方其他文化多元交汇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生为基本主题。实现一个社会的人类主体的生存使命,就是要积极地投身于生存活动,创造各个社会文明。

生存活动,包括敬上帝、建功业、修肉体、修灵魂、修道德和保和平等。

敬上帝,就是要达到人本和神本主义的统一。

建功业、保和平,体现了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要求。

修肉体、修灵魂,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本体的要求。其目的是追求肉体的健康长寿和灵魂的高层次,以及可能的人体特异功能。通过炼神、安神,来增进肉体的健康长寿,确实有效。灵魂要达到高层次,强调德性、智性和体性的全面提高,因其更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说得远一点,在允许的情况下,灵魂可以进行分离与组合。灵魂转世投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借助肉体载体来保持和提高灵魂的层次。在人体方面,可通过各种生产和修炼方法达到目的,且尤要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运用。需说的是,炼神炼得不好,对肉体的健康长寿是有害的。应说的是,虽然我们希望摆脱轮回,但是实际上灵魂转世投胎到人间仍是需要的。修肉体、修灵魂影响其他的生存活动。

修道德,体现了对自身精神素质的要求。通过道德的修养,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规范人的行为,调节好人与自然、社会、思维和阴阳生物的相互关系。道德评价以善恶为方式而进行。修道德对其他的生存活动都具有促进作用。

一个社会文明,指一个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一个社会文明,可分为物质、关系、精神和自身文明。它们与一个社会面临的改造和价值客体相对应。它们主要体现于本社会主体改造本社会和其他社会客体的活动,来自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改造世界的成果(产品),本社会成果(产品)满足主体的需要的积极成分上。尤其讲的是后两者。

(三)生存之所在

对本度而言,一般地说,人类生存于地球之太极世界之中。另外,作为部分的人类也可生存于地球之太极世界之外。太极世界含阴性和阳性的自然和社会,以及阴阳性的太极社会。人类生存的社会主要为本度的氏族部落和国家等一般的人类区域社会、人类(近)整体社会、太极区域社会和太极整体社会。人类的生存顺应太极世界。事物的阴阳性可从不同层次上称说。

广义地说,社会作为阴阳生物交往的共同体,具有各种形式。对本度而言,一般的如人类氏族部落社会、国家社会(横向上常指国家内部一种社会形态的),其他的如当今人类(近)整体社会、太极社会。另外,还有本度外的、本度和本度外可能共同构成的社会。一个社会之下可能存在更小的社会,之上可能存在更大的社会。因而,社会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内容。

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符合价值主体目的的生存和享受要求的目的的现实价值客体应是什么样的呢?参考马德普先生等的论述,[2][3]我们认为其体现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安全、公正、团结、民主的社会关系,真、善、美、圣的精神(产品)生活,以及自由而全面、高度的阴阳生物。它们包含对其他社会的价值客体的要求。它们分别对应于主体所面临的四种目的价值关系:人与阴阳自然的物质的关系,人与阴阳生物的关系的关系,人与阴阳文化的精神(产品)的关系,人与阴阳生物的自身的关系。

三、认识论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理论。在认识论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在此我们讲的是本度阴阳生物的认识论。

对本度的阴阳生物来说,他们的构成,决定了他们的主观问题。更广地说,本度外的阴阳生物也有他们的主观问题。

主观是意识的主要特征。因而,我们说的主观相当于意识。

需说明的是,在认识论中,我们说的意识,有时从主体角度说,有时从客体角度说,有时从主体和客体角度都可说。

意识,产生于意识力基础之上。意识又分为非结果意识和结果意识。

在意识体上,意识可分为显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在本文中,意识一般讲显的。在原来的宗教文化中,改造的道德意识等讲下、潜的,在生存活动形式中讲显的。在外来者根本上携有结果认识信息等上,意识讲显的,它可以由下的转化而来,但性质不变。在文明论说的文化(文明)等上,意识应讲下、潜的。在认识(真理、反映)的目标客体上,在普遍规律上,仅说的意识可讲下、潜的。意识力一般也讲显的。

正确的结果认识信息构成真理。

主体的主观(结果认识信息)符合客体的客观,构成真理主体和客体。真理主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个体、集体和社会等。真理客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自然、社会、思维和阴阳生物。

追求真理在认识世界中进行。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构成认识主体和客体。认识主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个体、集体和社会等。认识客体可分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自然、社会、思维和阴阳生物。

作为真理、认识客体的思维或说意识,全面地说,包括意识(的存在)、结果意识存在,以及意识力。对它们的认识,得到意识理论,含思维方法等。对它们的认识,还可有其他目的。

主观(结果认识信息)和客观的矛盾,是认识活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活动的任务,是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并且,认识活动的任务,应是追求真理,其中以自身(结果认识活动和信息)和其他的价值为推动。认识活动也是改造活动,其任务是真理的改造。

当然,认识活动还可以改造其他类客体,如阴阳生物意识体的思维力。然而,人们一般说的认识活动得到的是结果认识信息。

另外,直接输入、遗传等也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在必要、可能和允许的情况下,本社会的认识主体为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真理主体经过认识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认识客体而提供真理,其他社会的认识主体为其他社会和本社会的真理主体经过认识其他社会和本社会的认识客体而提供真理。在各情形中,前后讲的其他社会可以不是同一个。

在下,我们探讨的是本度一个一般社会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形式。

从自然观方面说,存在非意念和意念两种认识活动形式。一个循环中,经过结果认识活动,得到待、已和不检验的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认识信息。一般地说,阳性生物擅长于非意念的认识活动形式,阴性生物擅长于意念的认识活动形式。

从社会观方面说,存在非现成和现成两种认识活动形式。一个循环中,经过结果认识活动,得到待、已和不检验的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从根本上说,主体经过实践、认识活动,可能的循环,产生得到待、已和不检验的非现成和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活动,可能的循环,同化得到待和已检验的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经过不实践的学习的认识活动,同化得到不检验的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从非根本上说,主体经过实践或不实践的学习的认识活动,得到待、已和不检验的非现成和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根本上的认识活动,得到直接经验;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得到间接经验。实践是本社会的实践,检验是本社会的实践的检验。其他社会的现成的“文本”,如书籍的、外来者意识体携有的、非外来者意识体被其他社会直接输入的(如对人的一些神授的)等。先有根本上的认识活动,再有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不然,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没有实质意义。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之后,还可有根本上的认识活动。有时根本和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比较含糊。非现成的认识活动起因于本社会,现成的认识活动起因于其他社会。

从根本和非根本上,讲主体的意识活动。认识活动得到无关的认识信息,为副认识活动和信息。一般地说,对意识体载体,副认识活动(含信息)、副认识信息及其承载活动为副意识。我们一般说的意识为主意识。认识活动得到未认为(含默认)的和认为不重要的不正确的认识信息,为非结果认识活动和信息。认识活动得到认为重要的正确或可能正确的认识信息,为结果认识活动和信息。在根本和非根本上,经过非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非结果认识信息,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在非根本上,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在根本和非根本上,结果认识活动得到结果认识信息时,经过激发活动而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意识活动如情感的部分成分。非结果认识活动得到非结果认识信息时,一般不讲。因而,得到意识体载体的结果意识。

从非根本上,讲主体的本社会的直接输入、遗传(如人经灵魂转世)。经过实践或不实践的过程,得到以前的非结果认识活动因素,而得到非结果认识信息,或即得到以前的(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因素,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得到现在的非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非结果认识信息,或即得到现在的(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也可不讲过程,直接得到以前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因素,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或直接得到以前的结果认识信息;直接得到现在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认识活动,而得到结果认识信息。结果认识活动因素得到结果认识信息时,经过激发活动因素而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意识活动因素。结果认识活动得到结果认识信息时,经过激发活动而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意识活动。因而,得到意识体载体的结果意识。

对意识体载体,非结果认识活动(含信息)(因素及其承载活动)、非结果认识信息及其承载活动、激发活动(因素及其承载活动)为非结果意识;结果认识活动(含信息)(因素及其承载活动)、结果认识信息及其承载活动、延伸的意识活动(因素及其承载活动)为结果意识。结果意识及其存在,构成(前)意识产品。对非意识体载体,非结果认识活动(含信息)因素、非结果认识信息、激发活动因素为非结果意识;结果认识活动(含信息)因素、结果认识信息、延伸的意识活动因素为结果意识。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又含对它们的外的承载物,构成(前)意识产品。

一般地说,在一个一般社会中,对于一个意识体载体,根本和非根本的意识活动上,经过非结果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意识;非根本的意识活动上,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非根本的直接输入、遗传上,经过非结果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意识;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根本和非根本上经过非结果意识,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还可非根本上讲一些(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的继续的传输。又讲根本和非根本上得到其他意识体载体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非根本上得到非意识体载体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结果意识从另一个方面又是一种存在,称其为结果意识存在。经过流传,根本和非根本上得到其他社会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主体经过制造的改造,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得到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的(前)意识产品。除了改造时,又讲在后面显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

在意识活动的制造上有必要讲根本和非根本上的,在其他的制造上都可称为非根本上的。结果认识信息在结果意识中居核心地位。完整地说,结果认识信息的载体含两个层面,如文字与纸张。结果认识信息和前一个载体同一,它是载体和意义的统一体。延伸的意识活动或说因素,可说以结果认识信息为指导。

意识产品在真之中达到善美圣,它们各有侧重的领域,但又不局限于这些领域;其实质在结果认识信息上,由此而有其他。

在循环过程中,在自然观上,得到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认识信息。在社会观上,得到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

在认识论中,在循环过程上,我们无需完整地只需局部地讲认识唯物论和唯心论。

在一个社会如本度太极整体社会对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上,阴阳生物认识得到来自本度文明的经本度文明实践检验的正确的非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认识得到来自其他文明的经其他或(和)本度文明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现成的结果认识信息,从而世界从小到大范围得到认识。然而,对世界的认识仍是有限度的。认识论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统一。

四、唯易论

哲学研究本度阴阳生物与世界的关系,而阴阳生物与世界的关系的最本质方面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因而此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参照以往的说法,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考虑阴阳自然的特点,考虑一个一般社会的独立性和其他社会对一个一般社会的作用,则对一个一般社会的阴阳生物的认识和改造活动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构成为:

在此,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社会是自然的一个特殊部分,社会具有超越一般自然的社会变化特性(本质在意识上)。因而,自然含社会构成世界。

太极世界由阴性和阳性世界构成。整体和部分的单方面的阴性和阳性事物分别构成阴性和阳性世界。阴性和阳性生物的自身组成分别是或主要是阴性和阳性物质,他们的生存条件分别是或主要是阴性和阳性世界。阴性和阳性世界相互独立和作用。阴性和阳性生物都认识和改造阴性和阳性世界,他们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又有侧重而且是发展的。

阴阳生物自然唯物论,相应于阴阳生物用以非意念的结果自然意识为特点的形式认识和改造阴阳世界。阴阳生物自然唯心论,相应于阴阳生物用以意念的结果自然意识为特点的形式认识和改造阴阳世界。阴阳生物社会唯物论,相应于阴阳生物用以非现成的结果社会意识为特点的形式认识和改造阴阳世界。阴阳生物社会唯心论,相应于阴阳生物用以现成的结果社会意识为特点的形式认识和改造阴阳世界。

从自然观方面说,一个循环中,在(前)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本社会的主体的自然存在意识体反映自然存在客体,对于一个意识体载体,在意识活动上,经过非结果自然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在直接输入、遗传上,经过非结果自然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经过非结果自然意识,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还可讲一些(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的继续的传输。又讲得到其他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并且,得到结果自然意识存在。主体改造和得到本社会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并讲有关自然存在的实物。主体经过流传(经意识产品和其他类),改造和得到其他社会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并讲有关自然存在的实物。除了制造时,又讲在后面显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在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主体一般以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改造和得到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其他类和(后)意识产品,并讲有关自然存在的实物。

自然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即分别以非意念和意念的形式进行。相应地,指导的可分为非意念和意念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在(前)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对非意念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的改造属唯物范畴,对意念的结果自然意识及其存在的改造属唯心范畴。

从社会观方面说,一个循环中,在(前)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本社会的主体的社会存在意识体反映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客体,对于一个意识体载体,在意识活动上,经过非结果社会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在直接输入、遗传上,经过非结果社会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直接得到(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经过非结果社会意识,延伸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还可讲一些(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的继续的传输。又讲得到其他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并且,得到结果社会意识存在。主体改造和得到本社会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并讲有关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的实物。主体经过流传(经意识产品和其他类),改造和得到其他社会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并讲有关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的实物。除了制造时,又讲在后面显示(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在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主体一般以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生成上、已生成上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改造和得到本社会和其他社会的其他类和(后)意识产品,并讲有关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的实物。

社会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前)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即分别以非现成和现成的形式进行。相应地,改造的可分为非现成和现成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在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的改造活动上,以非现成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的改造属唯物范畴,以现成的结果社会意识及其存在为指导的改造属唯心范畴。

在生存论、认识论中,在一般社会,主讲的结果意识可在循环上主要地按自身上讲性质。在唯易论中,在一般社会,主讲的结果意识应在循环上全面地按自身和前后间的指导上讲性质。在历史论中,讲一般社会的各个基本矛盾关系时,可在循环上主要地说或全面地说;讲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改造和发展时,可在循环上主要地说。主讲的结果意识(及其存在)是(前)意识产品的,含制造或显示时的;对于其他类客体和(后)意识产品,一般可讲直接的(前)意识产品的指导。自然观上的循环,可与社会观上一致地说,也可取其部分。各种循环指可说的,并可按实际需要采用。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与主要地说和全面地说的不同的情形相一致。主要地说时我们不能完整地只能局部地讲世界的本原问题,全面地说时我们能完整地讲世界的本原问题。

在自然观上,一个循环中,主讲非意念或意念的结果意识,其中自身上可是非现成或(和)现成的结果意识。对于点状结构,讲单个的结果意识,按自身上讲非意念或意念的性质。对于线状和非线状的网状结构,讲数个的结果意识,自身上性质相同的,一致地按自身和前面指导后面的需要上讲非意念或意念的性质。自身上性质不(全)同的,自身为非意念的结果意识,与前面自身为意念的结果意识但指导后面非意念的,经转化前面构成非意念的性质的循环;自身为意念的结果意识,与前面自身为非意念的结果意识但指导后面意念的,经转化前面构成意念的性质的循环。同时,又讲前面的结果意识存在指导后面的结果意识,而转化前面的结果意识存在和结果意识。

在社会观上,一个循环中,主讲非现成或现成的结果意识,其中自身上可是非意念或(和)意念的结果意识。对于点状结构,讲单个的结果意识,按自身上讲非现成或现成的性质。对于线状和非线状的网状结构,讲数个的结果意识,自身上性质相同的,一致地按自身和后面被指导于前面的传承上讲非现成或现成的性质。自身上性质不(全)同的,自身为非现成的结果意识,与后面自身为现成的结果意识但被指导于前面非现成的,经转化后面构成非现成的性质的循环;自身为现成的结果意识,与后面自身为非现成的结果意识但被指导于前面现成的,经转化后面构成现成的性质的循环。同时,又讲后面的结果意识被指导于前面的结果意识存在,而转化后面的结果意识。

存在和意识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非意念和意念的自然意识,与阴性、阳性和阴阳性事物的自然存在相对应。非现成和现成的社会意识,与各社会的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天地自然环境、人口神系因素的社会存在相对应。其中,主要讲各社会的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我们也主要从此角度展开讨论。自然存在是自然的各个的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的根源的存在。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是相同意识的不同表现。自然存在和自然意识显示了自然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显示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社会观上,除了社会存在,还要讲其他存在。在循环过程中,讲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的改造。

自然存在包含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含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其中,含(前)(后)意识产品的结果意识存在和其他类。非自然存在包含非社会存在和非其他存在。非社会存在和非其他存在,含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其中,含(前)(后)意识产品的结果意识。因而又说,上层建筑含其他存在和非其他存在,生产(及修炼)方式含社会存在和非社会存在,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含其他存在和非其他存在。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含上层建筑的、生产(及修炼)方式的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的。其中,含(前)意识产品的有关非结果意识和结果意识。

在循环中,反映旧的存在物单个方面,得到新的意识物,改造得到新的非存在物和存在物,对应新的意识物作用于旧的和旧的新的存在物单个方面。在改造上,主要得到存在物,次要得到非存在物;(前)(后)意识产品讲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两个方面,其他类讲存在物单个方面。主要和次要的得到,都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可以说,反映上偏向讲存在物,改造上偏向讲存在物,作用上偏向讲意识物。作用上讲的仍是改造上发生的事情。反映上还可讲非存在物,或混合讲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但本文不主讲。

在社会观上,总体的社会存在物是社会生活的存在方面,即上说的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含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其中,含(前)(后)意识产品的结果意识存在和其他类。总体的社会意识物是社会生活的意识方面,即上说的非社会存在和非其他存在,含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其中,含(前)(后)意识产品的结果意识。广义地还可含(前)(后)意识产品的有关非结果意识,我们一般不广义地讲。

对于(前)意识产品的改造,首先讲起始的根本上的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制造,其次讲转变的根本和非根本上的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制造,另外还可讲传输的非根本上的意识体和非意识体载体一些(前)意识产品的继续的制造。

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制造,讲意识活动,或讲直接输入和遗传。前者讲起始的和转变的制造;后两者讲转变的制造,其中含(后)意识产品的转变。另外,还可讲传输的一些(前)意识产品的继续的制造,如传输到手上、嘴上和脸上。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制造,讲意识体的各种意识活动,即经制造(上说的起始的和转变的)和显示(前)意识产品,或又经传输的制造和显示(前)意识产品,而输出(前)意识产品,或讲直接输出和转换。它们都讲转变的制造。直接输出,含(后)意识产品的转变。转换,可为(前)意识产品的转换;或经(后)意识产品的转换,即含(后)意识产品的转变。另外,还可讲传输的一些(前)意识产品的继续的制造,如空气中语言的传输。

(前)意识产品的转变的制造,指相同内容不同形式(载体)的(前)意识产品之间的转变的制造,含直接和间接的转变。直接的转变,指前头的(前)意识产品,而至后头的(前)意识产品的制造。包括意识体、非意识体而至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意识活动,各种意识活动的意识体而至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输出,非意识体而至非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转换。间接的转变,指前头的(后)意识产品转变为后头的(后)意识产品,而至后头的(后)意识产品的制造,伴随前头的(前)意识产品转变为后头的(前)意识产品,而至后头的(前)意识产品的制造。其(后)意识产品的转变,也即包括非意识体而至意识体载体(后)意识产品的直接输入,意识体而至意识体载体(后)意识产品的遗传,意识体而至非意识体载体(后)意识产品的直接输出,非意识体而至非意识体载体(后)意识产品的转换。直接和间接的转变,还可有其他的情形。

全面地说,还存在其他类而至意识体载体(前)意识产品的意识活动的转变的制造,但本文不主讲。

意识产品包含(前)(后)意识产品两个方面的改造。(前)(后)意识产品虽然都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但已是不同的东西。前者讲原来的含义,后者处于物化状态。各个片断的(前)(后)意识产品的制造,从因果上说,一般的情形为先有(前)意识产品后有(后)意识产品的制造,和先有(后)意识产品后有(前)意识产品的制造。(后)意识产品的制造后,可有继续的制造、移动和转变等。(后)意识产品的继续的制造,如书籍的装订。(后)意识产品隐含(前)意识产品。(后)意识产品的改造,主要是为了(前)意识产品。

(前)意识产品,讲原本的意识活动的生成的改造,含认识活动和延伸;以及其他的改造。在此说的原本的改造,指根本和非根本上的认识活动,经过非结果意识,或即得到(生成上的)结果意识;加上对应的根本和非根本上经过非结果意识,延伸出(生成上的)结果意识。在主级上,在原本的意识活动的生成的改造上,讲生产或修炼方式而讲生产或修炼。在改造上,生成上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并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其他的改造上,讲生产和修炼。其中,在其他的生成的改造上,完整不完整地重复原本的意识活动的生成的改造,(隐含)讲生产或修炼方式,(隐含)讲生产或修炼,而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已生成的改造结果上,需要另讲各个生成的改造,(隐含)讲生产或修炼方式,(隐含)讲生产或修炼,而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次级上,在原本的意识活动的生成的改造上,讲生产或修炼。在改造上,生成上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并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其他的改造上,讲生产和修炼。其中,在其他的生成的改造上,完整不完整地重复原本的意识活动的生成的改造,(隐含)讲生产或修炼,而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已生成的改造结果上,需要另讲各个生成的改造,(隐含)讲生产或修炼,而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

其他类,含制造和移动等的改造。(后)意识产品,含制造、移动和转变等的改造。在主级上,它们讲生产和修炼方式而讲生产和修炼。在改造上,它们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在次级上,它们讲生产和修炼。在改造上,它们讲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其中,指导的是次级的一般为意识体载体的(前)意识产品,含制造和显示的;又含生成上和已生成上的,都从各个生成的改造上讲以上存在和意识的关系。

(前)意识产品、其他类和(后)意识产品,讲对上层建筑、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的改造。主级的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可讲一个生产、一个修炼,或各个生产、各个修炼、各个生产和修炼的合成。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中的劳动对象即为改造客体,各因素的作用构成生产和修炼。各种改造方式对应其改造。主级的各种(整个)改造,又可讲一个生产、一个修炼,或各个生产、各个修炼、各个生产和修炼的合成。其劳动产品即目标物。次级的各种(整个)改造,又可讲一个生产、一个修炼,或各个生产、各个修炼、各个生产和修炼的合成。因而,从本社会角度,主级上讲生产和修炼的改造,讲对生产(及修炼)方式的目标的改造;次级上讲生产和修炼的改造,讲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及修炼)方式的改造。

意识产品的结果意识和结果意识存在,是同一物在两个方面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的说法。如我们讲,在(前)意识产品的起始的制造上,可生成上讲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在(前)意识产品的转变的制造上,可生成上讲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可已生成上合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在(前)意识产品的传输的制造上,可生成上讲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可已生成上合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在(前)意识产品的显示上,可生成上讲因有结果意识而有结果意识存在,可已生成上合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在(后)意识产品的改造上,具有独立性,可讲先有结果意识后有结果意识存在,可合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在(后)意识产品的显示上,具有独立性,可讲先有结果意识后有结果意识存在,可合讲结果意识及其存在。讲意识产品生产(及修炼)方式时,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从高低层次上看,结果意识(及其存在)可分为意识形式和心理现象。意识形式包括哲学、政治和法律思想、科学、宗教、道德、艺术等。心理现象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朴素的信念等。[4]

一个循环中不同内容和相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各个意识产品,可以是根本和非根本的。不同内容的数个意识产品的待、已和不检验的情形可不一致。相同内容的一个意识产品的待、已检验的情形可出现在不同的循环中。各个意识产品的水平在各个循环中因发展而提高。

在唯易论中,在循环过程的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上,我们完整地讲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唯心论则反之。自然唯物论认为,自然存在决定自然意识,自然意识反作用于自然存在。自然唯心论则反之。社会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社会唯心论则反之。在此,决定指决定性的作用,反作用指反向的作用。循环过程可长可短。

我们把唯物论和唯心论合称为唯易论。[5]唯易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也是辩证的。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一般社会的阴阳生物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认识和改造活动的形式呈现唯物和唯心的不同特点。在此,也包含了认识唯物论和唯心论。

五、历史论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前至后而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下我们讲的主要是本度一般的和(近)整体的社会。

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体现人类一般社会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本质关系的基本矛盾。讲社会存在和其他存在时,整个地讲循环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只讲社会存在时,部分地讲循环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循环过程可长可短。

各种生产(及修炼)力和生产(及修炼)关系、经济(及超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一般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以上基本矛盾在一定意义上的具体展开。主级的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可讲一个生产、一个修炼,或各个生产、各个修炼、各个生产和修炼的合成。因而需分开然后可合成讲生产和修炼的矛盾。从矛盾的内容上看,存在于反映和改造上,可讲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两个方面发生的各种作用。它们在上面整个和部分地讲矛盾关系时都可讲,但在后者中讲得不全面。在循环过程中,除了讲此两对矛盾,还可讲其他的矛盾,但在此不多讨论了。循环过程可长可短。

它们是广义的而对应于四种客体的改造。阳性物质需要是过去和现在最着力解决的。各种需要存在一定的和完全的独立性。

我们一般地说,各种生产(及修炼)力和生产(及修炼)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及修炼)方式;各种经济(及超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它们相对于主级目标物的改造(生产、修炼),并且可合成讲生产和修炼的改造。从整体上讲,它们包含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两个方面。它们在上面整个和部分地讲矛盾关系时都可讲,是一致的,但在后者中讲得不全面。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社会形态是本社会的,与改造其他社会时的表现可同可不同。其中的因素,不论从主要地说还是全面地说的循环过程上讲,都可以是非现成和现成的性质相混合。我们一般可以从主要地说的循环过程上讲它们的改造过程和性质。不过,我们往往无需从循环过程上讲它们的改造过程和性质。

需疑问的是,全面地说,与上层建筑对应的经济(及超越)基础是否应从生产(及修炼)关系和生产(及修炼)力两个方面去说?因而,我们主要地从生产(及修炼)关系方面去说,次要地有的还从生产(及修炼)力方面去说。

由于存在不同形式,对一般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划分应从不同形式的基本矛盾上进行。从更具体的阳性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上说,社会的演进已形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

对于人类一般社会历史决定论,人们认为,它有三大类,一是政治决定论,二是经济决定论,三是文化决定论。另外,还存在其他的决定论,考虑修炼的情形,则存在超越决定论;比较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则存在天地环境决定论;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则存在人体智力决定论。从更具体的阳性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上说,《哲学》认为,经济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从一般社会以往社会形态的更替上说是正确的。在此的经济,相当于阳性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相当于阳性物质生产方式。历史决定论也是从不同形式的两个基本矛盾上说的,我们一般可以从主要地说的循环过程上说。

人类追求真理、创造价值的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一般社会的演进,体现于各种生产(及修炼)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的其他活动以阳性物质生产活动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决定一般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政治、经济、超越和文化等因素,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去理解。一个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表现于一个社会文明。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会导致其文明速度的快慢、特点的差异和程度的深浅。从整体上说,在原基础上建立的人类文明主要来自于人类自己非现成的创造。

一般地说,人类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本质源泉,是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其中,存在其他社会对矛盾的作用。包括引起本社会现成的认识和改造活动;经直接提供或经本社会进一步地改造,提高本社会认识和改造主体的层次;提供价值客体的成品,与现成的复制物一起,还可无现成的复制物独自,充当循环中的角色,直接满足本社会的需要等。除了人类各社会之间的联系,由于互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允许性,故现在人类社会与太极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太极社会之阴性部分拥有阴阳各性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地球之太极世界外一些文明为参考,结合本度文明的实际情况,监视和调控阳性社会的发展,以至阴阳各性社会达到新的高度文明。

预想不远的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修炼都得到广泛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半修炼社会。人类的社会文明得到高度发展,一般社会迈向大同社会。社会主义和大同社会或将成为基本矛盾合成意义上的称说。阴阳文明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统一,太极文明进入高层次的太极文明。

上帝为何可以统治人类呢?因为某地球之太极世界外文明改造了人类,上帝来自于该地球之太极世界外文明;阴性生物(在某些方面)比人类高级;并且,上帝爱世人,上帝对人类没有恶意等。

人们认为,在各宗教中,孔子是奉天命而教导人的至圣先师,老子是“大道”降世垂教的化身,释迦牟尼是具有神性的人物,其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道:“天上地上,唯我独尊,”耶酥是具有神性的人物,在传道时行过许多神迹奇事,穆罕默德“受命为圣”,等等。

六、唯易辩证法

在世界(内部)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定意义上之称)的对立。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看成彼此孤立和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原因在事物的外部。

唯易辩证法[5]是关于世界上的自然、社会、思维和阴阳生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即“易”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在此的思维或说意识,全面地说,包括意识和结果意识存在。唯易辩证法是讲“易”的辩证法。易,包括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变化。

在纵向上,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 联系表现为矛盾的相互作用,形成内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而形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可是简单的和复杂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可称其为阴阳矛盾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平衡,阴阳消长;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交变。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遵循量变质变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阴主导,重阴必阳,阳主导,阴阳交变;阳主导,重阳必阴,阴主导,阴阳交变。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阴阳学说,可用太极图(阴阳鱼图)表示,但图形未必万全。阴阳即矛盾。

在横向上,世界上的事物是分化的,分化表现为内部矛盾的各个有别,形成内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而形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仍可说遵循三大规律,但阴阳学说的内容已经不同了;阴阳学说,只用一个太极图也不能完全表达。

在此,变化和发展是广义的,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联系形成某一事物某一性质上的纵向的变化和发展,分化形成不同事物同一性质上的横向的变化和发展。纵向的变化、发展和不变,也就是运动和静止。

易者,变化和发展也。世界上的事物的形态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由于事物纵向或(和)横向的变化和发展,事物有可能呈现各层面的一般的(或说一种的)、相反的和其他的情形。

对自身来说, 我们一般地认为,在事物的联系与孤立的关系上,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能孤立地存在。在事物的分化与单调的关系上,事物是分化的。在事物的变化与不变的关系上,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矛盾的关系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然,对各种可能存在的相反的、其他的情形,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因而我们能不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存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发展和不变。在纵向上,事物是联系的则变化和发展,事物是孤立的则不变。每一种纵向的情形又相应有两种横向的情形。在横向上,事物是分化的则变化和发展,事物是单调的则不变。

在此,变化、发展和不变是广义的,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联系和孤立形成某一事物某一性质上的纵向的变化、发展和不变,分化和单调形成不同事物同一性质上的横向的变化、发展和不变。纵向的变化、发展和不变,也就是运动和静止。

易者,变化、发展和不变也。世界上的事物的形态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由于事物纵向或(和)横向的变化和发展,事物有可能呈现各层面的一般的(或说一种的)、相反的和其他的情形;由于事物纵向和横向的不变,事物呈现特定的情形。

总体上说, 哲学是各种世界(宇宙)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本文探讨的世界一般为太极世界;对于可能存在的太极世界外世界,一般不作探讨,但可涉及。本度人类在对世界的认识中,形成人类的阴阳世界的哲学观。进一步地说,本度阴阳生物在对世界的认识中,将形成新的阴阳生物的太极世界的哲学观。

(二0二一年九月)

参考文献:

[1]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671—676.

[2]马德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46.

[3]邬昆如主编.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81.

[4]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20—221.

[5]林青泉.宇宙沉思录(一):易学是破译宇宙奥秘的天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14、18.

The Philosophy of the Lunar and Solar World

Wu Xian-feng

Abstract:The taiji world is composed of the lunar and solar worlds. There are various civilization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e. The subsistences of subjects are the courses of their life existences when they get satisfactions with needs and change the world、produce values.  Subjects produce each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eir various living activities.In a socialist state society, we seek after certain objective actual value objects. Subjects change intellectual products in their knowing activities. In the question of what the orign of the world is, the yiism is composed of all kinds of materialisms and idealisms. All sorts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roductive (practice) forces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relations, between economic (surpassing) bases and superstructures are basic contradictions in a human society. In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world exists, relationships and differentiations caus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of things separate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Key words: taiji world; lunar and solar world; philosophy; theory of yi; theory of subsistence

你可能感兴趣的:(阴阳世界的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