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最近几天,刚刚阅读完一本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书中描述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如何历尽艰辛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最终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人们心中的“了不起”的豪富,却又如何苦苦追求初恋时由于贫穷而失去的情人的故事。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揭示了“美国梦”的诱惑和破灭。

我一直被书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吸引着,今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到回到往昔岁月。”人们阅读的时候大概都会这样,一但遇上了非凡的章句,就会叫人一直记挂在心上,不舍得忘掉。这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最后一句,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才找了书来看,虽是不同的译本,但却是一样的好。

相信很多人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的缘故。读完便会知道,不论是村上还是菲茨杰拉德,都未曾叫人失望。

凡是善于写作的人,总会用心自己的写作语言,美或不美并不那么紧要,但是一定要有表达力。我个人觉得,语言表达的好有两种:一种好是让人拍案而起,连声叫好;另一种是一头钻到你的怀里,好得温暖又温柔,好到让人忘情又忘言。《了不起的盖茨比》占据了这两种好,尤其是后者。 

先不谈小说几大要素,仅就这本书的文字而言,算得上极其瑰丽的。如果有文字爱好者有心要做摘录,即便是从头抄到尾,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然而,这并非作者菲茨杰拉德故意为之,一心要惊一惊读者,而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词句不是简单华丽的堆砌,因此避免了浮夸空洞的阅读感受。这跟以往我读过的小说不一样,这本书语言上蕴含着极强的文字功力,明明是教授人生的大道理,却说的那样精准又不失机智,让人看后恍然大悟从而引起强烈共鸣。

我以前读过一些功力深厚娴熟至深的小说家的文字,他们把故事里的情感能写到读者心里,而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却不同,作者菲茨杰拉德更多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着细致的情感,犹如涓涓细流,却勾起读者的万千柔情。

书中有一段描写我很喜欢“我的月季票递还给我时上面留下了他手上的黑汗渍。在这种酷热的天气还有谁去管他亲吻的是谁的朱唇,管他是谁的脑袋偎湿了他胸前的睡衣口袋。”也许读者能顺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去触摸,但到了想象上就止步不前了。思绪在蒸腾的暑气里弥散开来,又积聚成另一个模糊妩媚的故事。很有一种场景感,就像电影里播放着另一部电影,虽然触不可及,也都愿承认它的美,似乎比美还多许多。犹如软玉温香抱满怀,爱意无限,可抬头又瞧见飞燕轻巧,额头一滴洗礼般的灵透。

书中类似这样优美的文字语言多到不胜枚举。那么说了这么多书中的文字语言,最后还是要来谈谈小说的背景和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的是美国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时期,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阶段,让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人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背景是多面的,讲述的情节和人物也是复杂精彩的。相比作为主线的爱情,这个故事更多关注个人对所拥有的一切的态度和感情,小说把这些情节串连在一起,而爱情则渗透其中。

小说中盖茨比在追求黛西的爱情过程中,他所追求的也许只是自己的梦境,梦里有盖茨比愿意看到的美,他要一直追下去。就像是醉酒的人,认定了眼前幻想里的极乐,不愿也不能醒来,更不肯睡去。就如黛西家的码头上通宵不灭的绿灯,成为盖茨比的信仰,却不能在他怀抱里长明:也许我们能预见灯红酒绿人散后的怅惘,但是在沉浸其中时都会迷恋在轻歌曼舞、声色犬马中难以自拔:沉醉如同一曲爵士乐,缓缓地、坦白地吐露着情欲,却不失优雅;这所有的梦幻是五光十色的,最后却渐变为玫瑰色、金色的、黑色、灰色…… 这些幻境的颜色变化,作者菲茨杰拉德把它称作“爵士时代”,纵情声色,指间缠绕着红酒的醇香,连空气也像是女人的脂粉。所谓“浮世的悲欢”,就是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翻了过来,把那些升起来又落下去的悲欢用作底色,托起的就是这个浮华纷乱的世界。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菲茨杰拉德是醉着的,但醉的不糊涂。海明威曾评价菲茨杰拉德说“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海明威素来苛刻,这样的评价已是不易。但是怎样才是更好,这会难倒很多人。

当我们面对一样真正好的东西,好到满心欢喜的地步,那凭借我们的智力是绝对想不出还有哪一处可以增进一分一毫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相信每个人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