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笔录

《人生只有一件事》金惟纯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了。活好了其他事都很单纯,活不好就越活越复杂。

如果你的孩子是想跟你在一起,想跟你一样,基本上你就不用教他了,他会自己学。那如果他不想跟你在一起,不想跟你一样,你用各种教育方法都不会成功。

公司里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同事都想跟你在一起,都想跟你一样,你大概也不用管。如果他们不是这样,你要管他们很累,你要制定很多的方法,要用很多技巧,还要用各种奖惩的机制,所以就很累。

作者说在转变之前的时候,就是不肯承认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很厉害。经过重重困难,作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年会上这样与员工们说:我以前都在装,假装没事,还在假装自己很厉害。如果我觉得还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还是一无是处,不要耽误大家的青春,善后的事情我自己来承担,大家另谋高就吧!

就是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员工们都没有离开,反而转亏为盈。

原因:①老板当着全体员工,这样真切地忏悔,这样一颗忏悔的心,大家会收到。心的共振才是一个团队真正的共识。②心态改变了,到办公室不会再看这个事情没做到,那个事情不合规定,这个事情要如何改,不再去纠正别人。只是在改正自己,看自己今天能不能做一两件好事。心安静下来了,开始卷起袖子来做小事,然后在做小事的时候,状态是安定的。这样的状态在影响周围的人,从只会用脑的状态转变为用心。用心以后,大家就会如实地面对现在的困境,大家内在会有联结,彼此之间会有联结,团队的能量就起来了。

因为之前要维持第一才子的地位和形象,所以不肯承认自己不行。

金先生说人生有一个捷径,这个捷径就是认错,你要能首先学会承认自己不行,承认自己的错误。

真的认错不是内疚,是生惭愧心。你认错的时候你身体会发热、会兴奋。真正的认错是热情的、有力量的,真正认错是欢喜的,真正认错是迫不及待想要去改变,想要有所不同的,这才是真的,叫作生惭愧心。

如果你不能够如实地、完整地接受自己的时候,你就没办法认错!认错不是对外的事情,是对内的一个修炼。认到极致了以后,最后就完全接受自己,完全如实接受自己以后,这个时候你生命的能量才会完全地展现。

作者和大女儿去旅行,结果走错了机场,误了飞机,金先生臣服于现实,完全没有生气,连情绪也没有,生气的念头都没有。作者完全接受发生的事情,促使两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沟通,还说出来了多年没有说出的真心话。两个之间有一个心对心的沟通,没有互相防卫,也不讲道理,就是心对心,互相呈现自己的脆弱,展现自己的真实。

障碍太多,所以你变得很笨重、很执着、很多妄想,所以跟大自然的定律无法相应。那当你相应的时候,你把那个很沉重的包袱丢掉,生命会产生移动,就往越来越跟大自然定律相应的方向去移动,移动到最后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叫“天人合一”。所以我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叫作修。

如果你觉得我人生就缺钱,一直想要追求钱,就是你把自己活小了。钱比你大,钱把你给压住了。如果你就在想,我家就这个孩子,我怎么样让孩子怎么好?我要如何如何” ,你活得比孩子还要小,孩子变得比你大。

那如果说孩子比你大,你要去教育孩子,很难。钱比你大,你要去赚钱,很难。但是你如果活好的话,你可以让自己活到比钱大,比孩子大。这样的话钱要跟着你走,孩子也要跟着你走。

怎么才能比钱大呢?

答:就是钱想跟你在一起,你就比钱大了;孩子想跟你在一起,你就比孩子大了。你每天想跟孩子在一起,孩子不理你,那孩子就越活越比你大,你就管不了他了。所以,你得变大,你得让自己变得有吸引力。

一个活得非常好的人,他在过程中他自己不断地在修炼,最后他变成一块磁铁,我们就想跟你在一起。想跟你在一起就是你有魅力,你有磁力,人家就想靠近你,人想靠近你,钱就跟着人走,也都全部要靠近你,你的孩子也想靠近你。所以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

因为你活好以后,你就变成像一块磁铁一样,你不需要天天抓着钱,抓着孩子不放,你不需要抓住任何东西,你也抓不住。

你拼命要去抓住孩子,孩子就拼命逃;你拼命想去赚钱,最后你辛苦得要死;也可能赚到一点钱,但这不值得,代价太高了。

很多人说结婚很困难,找不到对象。其实也不是要整天去参加相亲大会,是把自己修好,让别人愿意跟你在一起。

你很想找一个人来爱我,但是最后你发现你根本不爱自己。而且你真的觉得自己好不可爱,你就是不接受自己。你觉得自己不好,不好到自己都没办法爱自己,然后你每天幻想一个人爱你,这是颠倒了!

很多人的状态就是“我渴望爱”“我希望得到爱”“凭什么我不能得到爱”“为什么别人都过得很好”。

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的普通人,其次就是你这种特别渴望被人爱的这种感觉,会让别人害怕,会让别人往后缩,就他反倒会担心、紧张。核心是你要爱自己,你要觉得自己值得被珍惜。

作者小时候动不动就被母亲揍,可是金先生认为,那是她唯一表达爱的方式。

是因为作者走上了修的这条路,对人生越看越明白。以前不是这样认为,年轻的时候就觉得,妈妈用完全错误的方式在教育我,读大学时候,念的一些教育心理学,才发现妈妈教育我的方法全错了,该犯的错全犯光了。

妈妈给我这这么错误的教育,结果居然我还没变坏,我还算还小有出息,我觉得我很厉害,年轻时候这么想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要真正地打开觉察就很难了。因为傲慢心出来了,觉得自己很厉害。最后走上修这条路以后,才看到母亲给了作者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叫作什么?

叫作除了爱以外一无所有。因为作者母亲所有的严管严教,背后就是爱,这是她唯一的方式。

所以最后作者才看到,自己的人生除了爱以外,一无所有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其他事情都要靠自己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认错从小事小错开始认,修愿意从小事开始修。修,不要给自己太难的功课,让自己可以长久地一直做下去,修细微,小事入修。

提问:整天修这个愿意,会不会最后变成了一个说什么都行、没有原则的人。让你干吗,你都说行、愿意、可以、没问题。

答:如果你说都行,那个都行的部分,是你的生命状态变成这样。那我必须说恭喜你,这是很高的境界,就是孔老夫子说六十耳顺,无可无不可,听人家讲没有对错是非,他超越对错是非了。他为什么耳顺?以前对错是非一定要搞清楚,耳顺之后他就超越了,就是王阳明讲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他已经用心在活,不用头脑了,所以他就变成无善无恶,他超越了。

提问:经常会收到反馈,说凭什么是我?为什么老让我让步?为什么总是让我修愿意?他为什么不修愿意?这种状况在世俗当中,职场、家庭很常见的,会怎么劝他呢?

答:因为你愿意认更多,你愿意做更多,最后受益的人是你自己。比如说别人活不好,我也不肯活好,你会这么想吗?扔袜子那个人是我,每次都要让我干活,丢垃圾的那个人也是我。所以最后就变你最能干了,那别人都不能干了。在家里受得最多,做得最多,最后最能干!

人生其实最顺遂,那不就是练出来的吗。如果是要在里面计较这个东西,就是你没有对人生有真正的了解。

人生空空地来,空空地走,这一段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呢?就是我们有机会受,我们有机会做,然后在做跟受之间有机会修,最后你空空地走,你唯一能带走的是一个可能更好的自己,其他全部带不走。

你要感谢你所有的受,因为我们作为人就是来受的,有酸甜苦辣,那都是受。我受得比别人多,就是我赚得比别人多,我做得比别人多,我就赚得比别人多,那我要修得比别人多,我赚翻了,最后我赚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哪有吃亏?

所以为什么说修炼是个很好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一个修行的人,你在生活中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没有要求,你只用外在的物质条件、名声地位来要求自己的话,你的度量指标非常单一,导致的结果是你只想祈求一帆风顺。但是假如你是一个有修行追求的人,你甚至会觉得来点挫折挺好的。挫折在这个地方,给你带来了很多修炼的机会,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人生的位移,从一个平面上上升到了一个立体的高度。

你一心想要求一帆风顺,最后就反而不能一帆风顺。因为你一心只想求一帆风顺的时候,你把自己很多的潜能都浪费了。当你的生命状态最后变得没有力量,越来越脆弱,然后环境一变你就垮了。所以你一心只想一帆风顺,最后反而得不到。

提问:金先生这本书里边给了特别多的修炼的入手方法,比如说:学不讲道理、学感同身受、学闭嘴、学听话、学说话、学赞美、学感恩、学信任、学面对脾气、学说对不起、学不计较、学助人、学记名字。记名字还要学吗?为什么要学记名字呢?

答:后来我走到这条路,我要开始在修行的道路上让自己修谦虚,修谦卑。我的心多么以自我为中心:我脑容量有限,浪费一丝一毫的脑容量去记人家名字,我都不肯。这种心态背后,是我把碰到的人都当成人生的过客,所以最后我自己永远没有回家的感觉。因为我认为人生就是两片浮云碰一下,不带走任何东西,各走各的路,我不要浪费时间消耗我的生命能量在你身上。

学听话,要能够耐下心来,其实跟前面刚刚讲的那个学记名字,学愿意,学认错核心的道理还是一件事。

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大部分人活不好,就是活颠倒了,他在一天到晚在管老天的事,管别人的事,活得效能很低,挫折很严重,他自己的事他没管,就每天想要去改变别人,叫作怨天尤人。你在管别人的事,管老天的事,那个是效能极为低落的。

提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管别人的事,不爱管自己的事?

答:我管别人的事,就是我不承认是我有错,都是别人的问题。那不承认背后是什么呢?

不承认背后就是不接受,不接受那个可能有错的自己,不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问题的根源还是不接受。

一路都是欢喜的,接受顺境逆境,因为我们每个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你所执着的那些外在的东西,注定会让你失望。但是我们可以修到欢喜,修到开心,修到接纳,修到谦虚,修到爱自己,喜欢那个自己。

所有的修行的入手法门,都是把自我看破,核心是我们大家要能够听进去,这个很重要,学会听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只有一件事》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