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进入学校工作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大会,之后参加了新教师的迎新会,以及新老教师的结对帮扶会议。对那几次会议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初入职场感觉紧张,事实是我已经工作过几年了,在学校工作过,也在在私人企业做过办公室职员。
也算是经历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场面。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天我其实穿了一条不合时宜的裤子,一条有着大大破洞的白色的牛仔裤。
老师这个角色,本身社会就给它加了一些“枷锁”。我们普遍认为老师应该是博学的、庄重的。一句“为人师表”就把老师束缚在了一个框框里面。小到在学校、在学生面前要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大到你的思想、你的三观都应该符合教师这个形象。
而且和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第一次见面,它应当是庄重的,严肃的,不要求你西装革履,但至少着装要正式一些。
所以当时的我坐在会场里“如坐针毡”,(不要问我为什么明知道场合重要,还要穿那样的裤子,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开大会的时候其实还好,因为两百多个人,没人会注意到,坐着的你穿了一条什么样的裤子。
但是后来的新老教师结对(就是新教师认一个老教师当指导老师。)真的让我忐忑不安。因为整个会议室就十几个老师,并且签过结对协议之后,还要拍照留念。
天知道,我整个过程都是把手放在了我裤子的破洞上,企图能够有所遮挡。但其实,可能遮挡的效果没起到,反而让人觉得很奇怪,说不定会因此多看两眼。
之后会议结束我一直处在自责和懊恼中,后悔怎么穿了一条如此不合时宜的裤子。
后来我释怀了,因为某一天我在和蔡老师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件事,(蔡老师和和我是同期进入学校工作的,也是我的室友)蔡老师表示很惊讶,她说:“你穿的是破洞的裤子吗?我都没注意到。”
一句很普通的话,却给了当时的我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其实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到底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裤子,你说了一句什么话,你做过哪些不合时宜的事。
大家都那么忙,人们的关注力其实更多的是在自己身上。根本不会有多少人会花时间精力在别人身上,其实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1999年,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汤姆·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萨维斯基(Kenneth Savitsky)在期刊上发表「聚光灯效应」的实验,
验证了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认为自己是所有情境的焦点。
他们要求受试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已有人的房间。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再去问另外在教室的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
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0%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教室其他人的调查,却只有10%看清楚并记得T恤上是什么图案。
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放大自己的问题,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人人都觉得自己会是受人瞩目的主角。
人们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很难准确判断别人的观点,同时把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行为放大成千上万倍。
在我工作的时候遇到很多学生,他们可能有很多的不同点,但是有一点很相似,他们大都缺乏自信。这和学生时代的我多像啊!
有一个男生,学校学生会主席,能力自不必说,长相也是十分周正,按说他们这个年纪的学生,他其实具备了吸引别人的资本。
但是他却总在意别人的看法,每次跟别人说话都反复斟酌,深怕哪句话说的让人不高兴,别人会不喜欢他。他觉得外向开朗的性格会比较受欢迎,他就努力让自己变得活泼一些,跟同学开一些玩笑。
但是他并不开心,他觉得自己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像个滑稽的小丑。而他的同学都在暗地里笑话他。
他明明很优秀却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仿佛自己竭尽全力才能达到的东西,别人一下子就可以全部推翻。
究其原因,其实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肯定太少,从小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着他上学生活。
他几乎是母亲的工作,是母亲的成就感,是母亲的所有注意力。
他和父亲交流本就很少,而母亲怕他骄傲很少会夸奖他,取得不错的成绩时,母亲总是很高兴,并且叮嘱他继续努力,她时常跟他说生活的艰辛,自己为了他放弃了多少多少。
她想以此督促他让他上进,让他努力。却忘了他也需要肯定,需要被认可。需要被夸奖。
他变得敏感、脆弱。他觉得母亲爱他因为他成绩好,因为他听话懂事。
这样的孩子其实承受不了重大的打击,一旦他觉得自己身上不再有母亲认可的“价值”,他就会“崩溃”。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过:“其实被打击大的孩子不是更强了,而是更硬了,软则韧,硬易折。对抗纷繁世界的强大力量来自于我们的柔软和相信。”
上课的时候,甚至有时我并不觉得自己讲到了某个令人感动的“敏感点”但却有人潸然泪下,可能大多数人不明白怎么就那么脆弱呢?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无法跟人诉说的伤痛,可能某句话,某个故事,让他看到了自己。
我宁愿很多学生都是自傲的,都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他们都活在了别人的眼中;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一无是处。
他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夸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战胜所有困难。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就觉得自己糟糕透了,自己就是一滩烂泥,他什么都做不好。他不配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无比心疼,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真正的自己,那是恒定的自我,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我会跟他们讲我的不合时宜的裤子,会讲聚光灯效应,希望他们明白,其实外面真的没有那么多人会注意到你,你不要怕,你只管做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自我接受和疗愈的过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需要谨慎以对的就是自己。愿每一个我们都能找到恒定的自我,不被外界的“聚光灯”左右。愿每一个我们都能自信的,找到自己充满能量的状态。愿每一个我们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