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分析方法論

###1

你上次講的文化,政治等因素都可以放置於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分析。我所講的經濟學,不只是談論與錢相關的人類活動,儘管錢的確是社會分配資源的主要媒介。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在一個多於一人的世界,人的行為在不同局限條件下會有什麼變化。

文化不是一個好處理的話題,遠遠不是人文學者所認為那麼好處理,處理不好,很容易陷入套套邏輯和价值觀互怼的局面,比如日本人特別守規則,中國封建思想非常不尊重女性等。人們總是喜歡不斷拋出自己的价值觀判斷,不願意具體分析原因是什麼(這行為也是經濟學的研究範疇),不會想想如果日本人真的特別守規則,為什麼日本人喜歡騙政府的養老津貼。

文化之所以難處理,原因是因為它是虛的,很難下定義,因此不容易抓到它的變化。經濟學的處理方法是通過人的行為變化,推測出文化的變化,就好比量子物理學中,量子是無法觀察的,只能通過它的運動來推斷它的存在。寫到這里,突然想到文化和量子一樣,會受觀察者效應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文化會因觀察者不同,因觀察者的感性(Sense)和思想(Idea)的變化, 導致文化會以不同模式(Pattern)存在。有點複雜,用女權運動(思想)實例來說明。

###邏輯假說

  為什麼女權運動(思想)萌芽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換個角度說,是什麼導致女權運動(思想)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時間段出現?我先假設女權思想作為一個未知變量存在,然後以女權運動(可見行為)綁定女權思想,通過觀察某些局限條件變化,導致女權運動生成的成本的變化,從而推斷思想的變化。

  假設y為女權思想,x為女權運動,v為局限條件,簡單的數學表達式如下:

  y = vx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變化可能會影響女權思想(因變量),所以要按住其他因素不變,因此其他因素在這里只是常數,只觀察局限條件(v)的變化,這里設一系列其他因素為c,數學表達式如下:


  y = vx + c

  我的假說如下:影響女權思想的局限條件(v)為西方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科技革新,導致社會生產力從而農業為主轉向以工業為主以工業為主,因而生產力不再以體力勞動為主,相比以前,女性在生產力方面不會因體力而處於劣勢,從而女性通過勞動獲得的資源分配比以前多,也可以說,女性的選擇權比以前高。另一方面,也因科技革新,導致教育成本大為降低(例如印制成本),也提高了女性的知識水平,識字率上升(另一個比較小的局限條件),使思想交流的成本降低不少。

  因這兩個局限條件下,組織女權運動的成本下降,即女權運動(x因v的變化產生乘數變化)比較好發展,從而使女權思想(y因變量)活躍起來。

  好了,假說建立了。建立假說簡單,關鍵是要進行事實驗證,沒有事實驗證,得個講字。這個假說挺好驗證的,只要証明當時的科技水平上升就可以了。很明顯,當時正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西方科技技術上升,經濟急速上升,正好為女權運動提供了空間。

  實例分析到這里結束,注意我沒有去處理女權思想(不可觀察變量),而是通過女權運動,間接觀察女權思想變化,避免了觀察者效應的影響。


(待續)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會科學分析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