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17年,我终于在杭州买了房

2017年6月,在蝉鸣暑热中,在来杭的第10个年头,东拼西凑70万,在偏远的江滨地带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一套87㎡实际可用面积只有60㎡的小房子。

图片来自noftB

1.说起买房,有七嘴八舌的压力,也有片瓦遮头的执念

2016年9月,我对面来了个新同事。一只个子小小,却声如洪钟的妹子。她心无芥蒂大大剌剌,不几天便熟络起来。提及最近看房看到头昏。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也刚买了房”、“我最近也在看,准备换一套房”,六七号人七嘴八舌,一番交流下来,大家竟然都一房在手。除了我。

焦点立即转到了我身上。

身居豪宅的Y女士以过来人的经验现身说法:买房啊,一定要趁早。当年组织部的小胡,你认识的,本地人嘛,有点实力,当年一来我就劝他赶紧买房,他说不买不买,等谈女朋友之后再买。后来怎么着,拖了好久才买房,结果赶上楼市调控,现在房价才慢慢回升上来。早听我的早就赚了!

两天不刮胡子就络腮胡显性、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八的“熊二”,一副深谙楼市的模样:我跟你说,现在的房价真的,一直在涨,尤其是最近G20之后,涨疯了我跟你说,杭州的房价不会跌的,你要买赶紧入手,真的。

总是善于察言观色缓和气氛的W接茬,我最近也在看房,准备换一套,原来那个住了十多年了,离我老公单位近,我早起了十多年。现在该他迁就我啦哈哈。

洪钟妹在我面前耳提面命:再不买房你就买不起啦!快买房吧!

几双眼睛盯着我表态,我面红耳赤,其实我想告诉他们我是个穷逼,买不起。但我想,这句话如果讲出来,估计所有的人都会在心里骂我是傻逼。

况且,我也真想要一套房,钢铁城市,有巢可居,有枝可依,增加了多少第二日推门出去拼杀的勇气。

2.房价总是像乘着大飞机,工资总是像开着老爷车,买房一年难过一年

2015年,工作四年,单位所在区域最好的地段均价不过一万五。掰着手指头一算,感觉再攒一年,就可以不用借钱自己付首付。当时光顾着自己手头微薄工资的积攒,比对着当时的房价,却完全忽略了,房价也是会涨的,而且,房价的涨速和涨幅远超工资。

转眼16年了。

16年9月杭州举办了G20,房价跃跃欲试的起飞了,大有赶超杭州城市发展速度直奔一线而去的趋势。我攒到了15年预计的首付,但是,房价比15年翻了半番。换言之,我的那点小积蓄依然够不上首付,依然要借钱,并且借的要比之前多一倍。

我眼见着房价继续平稳上涨,内心焦躁不已。2017年清明节,我再也等不下去,在紧锣密鼓的催促下,先生从单位请假一个月。夫妻二人正式开始看房。

3.手头不充裕,还想要高性价比,买房子的过程就像扒了一层皮

我们凑在一起将彼此这几年的积蓄透了底。按照能省一分是一分的道理,我们准备自己去看房,绕过中介如果能直接找到房东,可以省下几万元,意味着多买几平米。

于是下载了很多APP,诸如“F天下”“搜F网”,多方搜寻房子来源。

有些房子图片看着很顺眼,价格也十分诱人。顺着电话打过去,对方支支吾吾,大姐你来一下我们店里,我带你实地看一下房,比挂在网上的好很多。

我就想要网上你们挂的那一套,能看吗。

哦那个不能,刚卖出去,有别的更好的,您来我们店里我带你看更好的。

卖出去了?那其他装修差不多的价格也差不多的有吗。

哦价格差不多的现在没有,比图片上的要稍微贵一点的有。

这就是诸如“搜F网”之类的房源质量,要么是小中介挂的,图片和价格严重不符,要么就压根不存在。浪费时间和心力,平白走了很多弯路。

后来还是去了“我爱我J”“L家”等相对正规的中介,房源多,且相对数据真实。万一遇到扯不清的状况,大中介也有一定的赔付和调停能力,相对正规的大中介对买卖双方都是一个保护。买房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先后看了N多房。我想要通勤方便的地方,首先考虑地铁沿线。

看来看去,HT城的一套房子让我觉得还可以做进一步考虑。房子总共130平,户型周正,三室一厅,要价235万。优点是临近地铁、户型方正。缺点是小区环境一般、物业一般、学区一般、人车不分流、小区正在清理群租,外面有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

当天通过中介看房后,我们提议价格能否议一议。中介提议跟房主见面。我们以为见面是议价,结果当晚一见面,女房东一个人出席,带着四本房证,一副要签字的架势。这是我们看的第一套房,首付远超过心理预算。当下不了了之。


随后又看了东海WM园的一套房94方,180万。优点是临近地铁、小区环境清幽、通勤方便、学区好,缺点是2001年的老房,房龄久,多层建筑需要爬楼梯上下,首付因为房龄的缘故可能要四成。

这套房钥匙在房东个人手中,房东说只有中午有空来带看房。看房后感觉房子虽然老旧,但还算干净,最主要小区环境清幽无比,很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当下准备多方再勘探一番,若无果就勒紧裤腰带拿下这套。

隔天我们骑着自行车四周转悠,时值傍晚,经过该小区,先生耐不住提议再进去看一眼“未来的家”。楼下邂逅一西装男,正45度角仰望天空。胸牌显示“我爱我J”,遂问他在干嘛。在看采光,他说。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前被要求正午来看房,忽视了采光问题。抬眼一看昨天来看的房,果然,旁边两座高楼将光线全部遮住了。房东约正午看房,用心不可谓不曲折。

原以为终于要落袋为安,没想到是个坑,疲累、沮丧、委屈一下子都涌上来。


稍作整顿,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看房,又相中了HD城的一套房,89方,小三房,要价235万。房子临近地铁,装修和小区不错,通勤地点近,学区也好,只不过楼层较低,价格相对于之前的同户型要高出十万元。

十万元对我们而言不是小数目,遂和房东谈判。房东在朋友圈自称“民国酸书生”。房价一分钱不少。我们退后一步,到230万。依然谈不拢。作罢。

接着看了几套,价格都在250万左右。优点是地域优势明显,缺点是太贵。


一个月假期眼看要到头了,房子还没有定下来,仿佛遥遥无期。由于我们是两个人看房,意见总有相左之处。我看中这套他觉得不行,他看重这个我觉的差强人意。

后来坐下来经过反复沟通,我们对心中在乎的东西排了序。交通、学区、户型、环境、配套、价格等等做了取舍。最终的最终,定了第一眼没有相中的LS国际。也许事先我们经过协商对彼此心中所看重的东西达成一致并进行排序,会节省很多时间。

房子选好后,我们最终选择了“45度角仰望天空先生”,即当时在楼下看采光的买房中介W。他会在卖房之前实地勘察房子的采光,而非对房东的话听之任之,从某方面说明他具有责任心。但这所房并非W带看的。我们问他,是否愿意做。他非常乐意,并且主动提出将中介费降低1成。

悲剧马上就来了。W告知我们“我爱我J”有规定,房子由谁带看由谁成交,内部员工不能“恶意竞争”。他来找我们要求补足中介差价。中间多次沟通、协商、让步、撕比。比原来预期的中介费要高了,好在最终顺利签订了协议。以后啊。还是先了解一下行业规则,别意气用事。

就这样奔波忙碌一个月,2017年的盛夏即将到来之际,我如愿成为了“百万负翁”。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2017年,我终于在杭州买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