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社会”的便捷与为难,你中招了吗?


圈子


圈,顾名思义就是圆,就是以一点为圆心,以一定长度为半径的封闭曲线。如同每个人,以个人为圆心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小圈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社交圈文化。




你好,熟人


零点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人的社交半径较小,人际交往呈现出显著的熟人社交特点,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弱。


报告显示,近90%的人表示对亲戚感觉比较或非常亲近,同学圈和同事圈次之,对社交圈的心理依赖度最低。同学圈主要用于交流信息(24.1%),而同事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业发展上(24.2%),社交圈在中国人生活中的社会职能较弱,但在交流信息方面(17.9%)的作用较大。




熟人圈的顺境与窘境


所谓天理国法人情,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史,中国社会和人情的发展历来是伴随着圈子文化的。


《红楼梦》的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其中真意。比如宗族的概念,在贫寒的时代、险恶的环境下,圈子使人平添温暖和力量,譬如红白事亲友的份子钱。


在享受“圈子”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人们又为“圈子”所困扰,尤其是资源的拥有者或是控制者,无不被请托所困扰,很多人抹不开面子,让自己陷入人情困境。




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些“圈子”里的人:



1


“婆婆熟人给我找到了工作”@努力生长



两年前,我做够了前台接待的工作,想学习新东西而辞了职。因为两年里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充实自己,所以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很有市场。


但是连续6个月里,投出去的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之后没有下一步通知。


问了HR拒绝原因,大都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学历低、已婚未育。


没有信任基础,没有公司愿意承担信任风险接受我。


那段时间,看不到前方,生活好像陷入了黑暗的无底洞。


后来婆婆找了公司的熟人和他介绍了我的情况,因为是熟人,所以愿意让我去试试。


如今,我已经从专员做到了经理。可能有时候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你没有机会




2


“想让认识的一个朋友给我介绍对象,但是不好意思开口”@小鹿


今年我已经28岁了。


因为性格内向,所以认识的异性不是很多。老家里的亲戚朋友给我介绍过很多对象,但是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三观很难一致,更难继续相处。


年龄渐长,眼看身边的朋友陆续脱单,或者步入了家庭、婚姻,而我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面上不急,但心里真的很急。


不是我不想找,也不是我眼光有多高,而是遇到合适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一个人的关系圈就那么大,想要找到三观相同、爱好相同的对象,真的好难。


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发现朋友的前同事挺适合我的。很想让她牵线介绍一下,但是这种请求又不好开口;一直不说,又担心错过这么合适的人。真的好想给朋友发个匿名消息,让她给身边单身朋友介绍对象。




3


“哥们想进我们公司做项目,想说拒绝不容易”,@正在改bug



最近前同事小张约我吃饭,饭桌上给了我一份简历,说“哥们,看到你们公司最近正在招这个岗位的人,你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看看我合不合适。”


听到这句话我愣住了。


小张人很好,踏实、肯干,但是这个岗位需要技术过硬的人,单看技术,他肯定不行。但是之前,我和小张在一个公司同小组,经常一起做项目,关系不错。


后来我跳槽到现在这家公司,两人偶尔也一起出来吃个饭。


如果我拒绝,好像在感情上说不过去;如果我同意,找一个技术一般的人加入,无疑是增加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对团队不负责。


熟人请求,我该怎么拒绝?




如何面对圈子


在《中国社会中的信任》里有这样一段:在中国社会里,信任链是这样一种逆差序:家庭成员>直系亲属>亲密朋友>其他亲属>单位同事>单位领导>邻居>一般朋友>社会上大多数人>一般熟人。


而现在被大家广泛定义的“熟人”,是指除了亲属关系之外,所有“熟悉的人”。我们都生活在“熟人社会”里。而“熟人社会强调道德教化的力量,并且通过舆论来实现”,因为道德教化和舆论,让我们可以信任,但同样也让我们为难。


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而每个圈子的背后都存在价值交换和互助。那么,要如何应对“圈子”文化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经常发现不经意的善意总是得到超出意料的回报,所谓助人助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吝提供帮助,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是举手之劳,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涉及到违规操作,就要坚决的抵制,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除此之外,如果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需要委婉拒绝。


最后,你怎么看待“圈子社会”?留言告诉我们吧!



·END· 

和你一起


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圈子社会”的便捷与为难,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