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便利店》有感

今天在等孩子舞蹈课下课的时间里,看完了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的《人间便利店》,《人间便利店》,第155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引起社会集体沉思的话题之作。

这是一个有关“异类”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小时候惠子由于缺乏常识、不顾后果,甚至没有情感,没有同情与怜悯之心,继而引起了很大的骚乱,惠子的父母也因此不断受到校方和家长们的指责。惠子虽然对一切无感,但从大人们的举动中,她也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正常”的。为了不给父母制造多余的烦恼,她决定不再主动采取任何对人行动,在学校尽量保持沉默,必要时就模仿别人的言行做出反应。就这样,她渐渐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普通人”。

直到惠子来到了便利店工作,发现自己想成为便利店一个“普通店员”很简单,只要按照员工手册上的没一点说明,就可以做到,而且也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惠子也将身边很多人作为模仿对象,复制拼贴他们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努力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正常人”。一干就是十八年,有一度还让自己的妹妹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正常人”,但其实她却仍然无法理解什么是“正常”。

突然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闯入了自己的生活,“你这样活着也太奇怪了吧?”他说。惠子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吗?最后她选择了离开便利店。虽然离开便利店,但她体内的生物钟也依然紧扣其作息而转。哪怕躺在家里发呆,脑海里也清晰浮现出便利店此时此刻的画面。

在最后一次去面试的路上,惠子不经意间看到刚才那家便利店窗玻璃上映出自己的身影。她一想到这双手脚都是为便利店而存在的,就觉得玻璃上的自己第一次成了有意义的生物。

引起我们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世界到底大多数是正常人,还是少数人是正常人?为了成为一个正常人,我们成为了大多数眼中的大多数。按部就班的生活大概就是小时候就该好好学习,毕业了就该好好找工作,到年龄了就该结婚生子,逃课打架的孩子就是成年人眼中的坏孩子,毕业了在家就是吃闲饭,到了30 好几还不成家就是不孝顺。为了被社会认同,我们勉强去适应。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不那么寻常的特点,但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人们倾向于以一种平面、均一的面貌示人,以获取基本的安全感。而制造出这张均质化面具的材料,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常识”。 “你怎么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这句话大概很多人都听过甚至说过,但什么是常识呢?常识被谁创造,又为什么存在,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书中经典语录:1.我明明没给任何人添麻烦,只不过因为我是少数派,所有人就能轻易地强奸我的人生。

2、正常的世界极度高压,异物会静静地被剔除,不正常的人会被逐一处理掉。

3、只要在有人表达愤怒的时候配合他,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连带感。

4、对我来说,沉默是最妥当的方法,是为了活下去最合理的处世之道。

5、众人面对奇怪的事物,都会无所顾忌地一脚踏入,都觉得自己有查清其中缘由的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便利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