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琐记(15)

十五、艰难岁月

        封城月余,疫情形势依旧复杂而严峻。广大市民仍紧闭家门,坚守不出。长期杜户宅居,必然坐吃山空。作为升斗小民,身处其间,亲历日常生活起居,亲身感受围城内令人永生难忘的艰难岁月。说到艰难岁月,不得不重提计划经济时期一切都凭票证供应的年代。那时候,由于物资极度匮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计日而食、按量下锅,习惯于对有限无多的食物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地节俭度日。如今虽经济发展,物资不再紧缺,但却因为疫情严重,供应渠道、方式等条件受限,同样形成无法确保充足供应的局面。当过年的贮备濒于穷尽,必须外出冒险采购时,恰逢政策突变,不仅小区彻底封闭不许外出,而且市面商家只对社区集中团购。而由于团购只能分批分期,定时定量,家中日常蔬果食品就只能可丁可卯,克日而用,从而重现当年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也让人亲历什么叫共克时艰。

        当然所谓艰难,不过是给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不像外地朋友动不动就晒各种想吃就吃的美食,完全是“朱门酒肉臭”地拉仇恨。而在我们疫区,有时面粉断供,就只能吃米饭。副食上一般是先吃叶菜,曾经连续多天都吃红菜苔或青菜,然后再吃萝卜土豆之类。因为菜品有限,经常为明天如何荤素搭配、什么菜怎么吃、跟什么菜一起炒发愁。比如团购配售几根黄瓜,要在北京就拍个凉拌吃,可在这大冷天,又有专家说近期不宜生吃,就想不出怎么吃好。后来创造性地切片与青辣椒一起加蚝油同炒,效果还算不错。

        有菜吃就算还没断顿,要啥自行车啊?可让人着急的是,有时眼见蔬菜储备日罄,又不知哪天再有订购,心理难免发慌。有一天老妈听朋友推荐,用绿豆泡发豆芽,尝试着用毛巾盖上泡好的绿豆不时浇水。不知是否方法不当,据说五天就泡好的,一周也只见刚刚破壳,仅冒一点小尖儿,怎么都长不出芽了。不过还好,就发成这样也炒来吃了,多少顶上一盘菜吧!

        肉食供应按套餐只拿到一些精肉、脊骨,想吃油亮可人的红烧肉、炖肘子,就只能去做梦了。脊骨加莲藕用砂锅慢炖,清汤寡水的,一点儿排骨汤的意思都没有,只好将就喝了。问题是搭售的那块猪肝,一直还没想出怎么去做。见每天为配出几盘菜费脑子,干脆试着做了一次菜饭。将土豆、胡萝卜、西红柿、腊肉、香肠等切丁,加油盐,佐葱姜蒜,与大米一起置电高压锅内,通电按键后就可静等开饭。其中技术含量在于,准确测算蔬菜中的水分,把握煮饭所需水量,如此恰到好处地蒸出可口菜饭。

        最要命的,还不是这种每顿饭都必须自己做,不做就没得吃,其实最苦莫过于居家坚守,在这最合适磕着瓜子吃点儿零食的时候,却什么都买不到吃不到。从前在北京日耗半斤花生坚果的恶习,在这艰难岁月只能是非分之想。自己网购和朋友相问给我快递,都因快递公司不对湖北发货而不能得逞。时间一长实在嘴馋了,想出一个因地制宜的土方,不是大米充足吗?就搲一勺米洗净沥干,加一点盐放铁锅小火煸炒。炒好待凉,吃起来还真解馋。

        想这世间事,每日寻常就留不下什么印象,而偶一为之总令人难忘。不要说有生以来经历这样一个春节,就说其间如许小事儿,都会点点滴滴记在心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封城琐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