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十章

本文为《后现代课程观》研读小组钉钉群的灌水,直接文字整理形成。未经审校,权当记录,之后完善。

本书封面

第十章的题目是:科学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范式的改变就像科学家带了一个新眼镜看这个世界。那世界变了么?世界观改变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世界观要改变呢?我们原来的世界观不能解释世界了么?

世界观要改变,是因为发生了反常。没有反常,原本的世界观运行的很好,就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世界观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论。这种认识论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有高低,有对错。

库恩所说的世界观主要是指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解释,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认识世界。

凡是认识就不可能全面,人总是在站在某种立场,秉持某种理解去看待世界。但是人要知道,自己的观念只是一种偏见。任何一种科学观念也只是偏见,只不过是比其他观念更加精确而已。

那我们可以去掉自己的偏见,保持完全的客观么?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科学知识并不是绝对真理,更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除偏见,不是改变偏见,而是升级偏见。

偏见即世界观,偏个人角度些,其实范式、共识也与此类似。

没有偏见不可能理解,固执偏见就停止进步。那如何升级对世界的认识呢?

我们的讨论真是方便快捷,科学家怎么那么费劲,就不能痛快地接受新范式,赶紧升级认识?大家有个假定,新范式已经出现了,请赶快接受。

科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有两种,一种是线性的升级,一种是结构的升级。作者认同哪一种?后者。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但之前作者用了将近大量的文字在表述,线性发展,累积发展存在的问题。

库恩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科学的进步不是累积式发展,而是革命,是结构的升级,是范式的改变。

这就是本章的核心,也是本书的核心,革命就是世界观的改变。

或者再表述一下,革命就是范式的转换。

那他如何论证这一结论成立呢?

首先,他引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转换。当时的心理学主流可能是格式塔心理学,所以作者借用这个心理学观点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在鸭兔图中,图案(世界)并没有变,但是我们看图案的角度(范式)变了,最后的结果就变了。

这是作者是引导我们形象了理解世界观的变化,范式的变化。要不然,人们会首先问,什么是个范式的变化 。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范式变化类似于视觉转换,作者还举了大量的例子,包括赫舍尔发现天王星、Hauksbee发现静电排斥,富兰克林发明莱顿瓶,等等。

但是,科学革命是视觉转换么?

当然不是。那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区别在于,视觉转换是表象的,科学革命则复杂的多,涉及的方面更加深刻。

其次,视觉转换,可以来回切换,可以鸭兔同时看到,但范式变换是不可以的,新范式的确立必然以旧范式被推翻为前提。

所以,范式变换与视觉转换非常类似,可以用作类比,方便理解,但不能作为科学发展的证据,也不能作为科学革命是世界观改变的证据。

从这里,作者结束了上面的形象化描述,开始进入论证的正题:虽然这世界没有因范式改变而改变,但科学家却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工作了。范式改变就是科学革命,不同的世界不是世界真的变了,而是世界观变了,所以这句话,也是本章题目的回应。

要论证这一关键问题,需要与许多观点进行对峙。我们且看。

第一:科学革命是对不变资料的重新解释吗?

首先,看似不变的资料,因为范式的变化,其实已经是不同的了。

其次,诠释不同,意味着范式不同,而不是范式不变的重新解释。

诠释是常规科学的一部分,旨在修饰、扩散和精炼早已存在的范式的事业,只能阐发而不能修正范式。

诠释涉及到了经验,那么引发第二处辨析:科学革命是旧经验累积成新经验么?

这是累积观,是之前反复论证要反对的。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经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经验,这是完全不同的经验,后者不可能从前者的累积当中生成。

再紧接着,作者继续讨论,如何理解科学家的经验?

人的经验来自于与世界的互动。科学与世界的互动,尤其是与自然界的互动,产生了相应的经验。但这种经验是带有科学家主观色彩的。

于是,有人想,能不能让这种经验变得“固定而中性”,对理论的描述也采用中性语言,避免人为解释?结论就是我们开头讨论过的,这几乎是要去除偏见,不可能的。

回到科学中来,科学家的经验,如操作、测量,都会产生直接经验,但即使是直接经验,也是由范式决定的。范式不同,从事的科学实践就不同,产生的经验也就不同。所以,看似自身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同样有范式的烙印。

经验脱离不了范式,那科学家做的实验呢?作者继续讨论:如何理解科学家的实验?

范式不同,所做的实验也就不同,谜面不同。即使谜面相同,实验操作也不会相同。就算操作相同,仪器相同,并由同样的术语描述,最后的具体结果也会不同。

当数据本身也改变了的时候,在作者看来,就是这一章的核心概念“革命之后科学家工作于一个不同的世界中”想要表达的最后一层意思了。

我们可以继续想,这对于我们开展课程有什么样的帮助?

多尔教授为什么那么迫切的在讲范式,为什么那么迫切的在讲现代课程、泰勒原理的问题?课程观不变,一切免谈。

这种变换需要的是革命,一种与之前不同的改变,就算仍然要做许多看起来与现代课程相同的事情,但我们整体的出发点已经不一样了。我们也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但我们已经让学生感受到和感受过诗歌的兴发感动,背诵会让这种感动延续下去,而非机械的重复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