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回想25岁的时候,总觉得25这个年龄数字很可怕,绝对不敢想象到了30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尤其当朋友圈充斥着一群清一色90后女孩们的时候,假想着如果那个时候的自己和她们一样只有二十出头该多好。每长大了一岁,过了个年,就希冀自己可以比当下再倒回去年轻两岁的这种心理 ,一直伴随着我的二十几岁。

        二十几岁的时候,总是在一边感叹时间过得好快啊,一边浑浑噩噩的晃荡着。

        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的过往:

        冬日风雨飘摇的夜里躲在被窝由轻轻地抽泣到最后的嚎啕大哭;

        秋日皓月当空的夜晚散步到酒吧街上穿梭在闪烁的霓虹灯下的人群中;

        夏日炎炎的傍晚追着夕阳坐上双层巴士去沙滩上吹吹海风;

        春日慵懒的周末或找个公园的草地躺着或躺在沙发上看喜欢的小说。

        似乎每一年如是没有起色,工作也好生活也罢,这一晃,竟晃过了五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对自己的现状耿耿于怀,也曾无数次抱怨过自己,日记本里记载的细节自是记不清了。然而现阶段,我开始尝试着去审视自己了(好像有点晚),即使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也不代表生活的不值得,那些一个人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单调:

        参加了一系列的户外活动诸如半马、体验赛、百公里徒步、欢乐彩色跑活动;报名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口语,不仅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并且因为受其影响捡起了荒废已久的英语专业自考本科且顺利毕业;期间还曾报了个短期粤语培训班虽然学到的粤语拼音因为很久不用早已忘记但那段日子也有小小的快乐;看过的书虽没有多少,也不能一直记得书中的内容,但朋友临行前赠与的小三层书架早已摆满,还多出几个纸箱,偶有闲心翻翻也别有一番滋味。

        毕业那么久以后:

曾有过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候开门抢占位置的清早;

曾在书城多功能厅听过几场感兴趣的话题的 讲座;

也曾颇有兴致地买来颜料画笔度过了无数个理想的下午;

曾在剧院观看了心仪的音乐、舞台剧;也曾独自看过数不清场次的电影;

曾把这里大大小小的公园、山峦、海滩走遍;也曾独自或结伴来了几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细数过往,不禁莞尔一笑,那些独自咀嚼的岁月倒也并未荒废,想我大抵算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和朋友聊起当下的状态是赞许的。对这种状态的转变以为是突然,其实不然,用潜移默化来形容也许更贴切。许是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待了五年,每天按部就班的内容,早已让人失去了激情,而即将要变换的进程,让一切在眼中变得生动起来。

关于工作:把眼前的工作做好,让成就感填补空白,让自己拥有面对生活的种种勇气;关于爱情: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培养在感情角色中的独立性更多西式的相处之道。爱情是一种智慧,虽说少不了茶米油盐,但通过努力也能将其调出自己想要的色彩;关于生活:一直以来都保有对生活小小的仪式感;偶尔也会羡慕朋友圈的纷繁绚丽,但更多的是着眼自己,抵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放空”,这个空灵的词汇,从台湾回来之后好像更明白了一些。像小王子、三毛一样,找寻梦中之家。找到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么,答案虽不十分明朗,只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相信还来得及。有些无奈的东西就让它沉淀下去吧,尽力活出自己的模样,再洒脱一些。

       即便是现在,也会偶然间忆起青葱岁月,那时的我任性妄为,习惯在事后暗示自己这是年轻的特权。尽管从表面上我很像是一个温和的人,尽管很多时候依然无法掌控好情绪,但已懂得自省,现在自是收敛不少。不管外界的声音多大多杂,活出不违背自己意愿的生活态度,大抵如给自己所取的网名“琼尽一生”的追求。庆幸当初的选择,一个转身,完完全全独立出来。想来,那也是给与了今后是否可以毫不畏惧一个人走下去的勇气的一段时光。

    想起中学课堂语文老师一直苦口婆心交代的中心思想,到自己写作文好像永远没有中心,只有断断续续拼凑的记忆。不管怎样,我应当感谢过去,这三十年来是它一直跟着我记录着我的前半生,向我展示了生活是这样子的,同时拉扯我前进着。三十岁,并不可怕,对我来说可怕的只有停滞不前的思想。都说三十而立,以后的岁月会否不同?且行且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