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春宴》,已是而立之年

初触安妮宝贝,刚出校门,对感情,对生活没有深刻的理解,也可以说是没有理解,但有期待。认识安妮宝贝,初识于微博,此后她的文字便慢慢融入生活。

再读安妮宝贝,已是而立之年。重新去理解她的文字,她写的故事,仿佛某个片段里的主角是自己的生活。

初识安妮宝贝

安妮宝贝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国内地女作家,1998年以安妮宝贝笔名,在网络上写作。因发表《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同年成名。此后,因不喜欢银行的工作,遂辞职,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辗转多地,期间也做过其他职业;2001年左右差不多开始完全投入写作。

安妮宝贝的作品主要以流浪、宿命、漂泊为题材,描写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及精神状况。她内省式写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安妮宝贝早期的文字华丽而高调,辞藻阴郁艳丽,给人的感觉是颓废的、虚无的、阴冷决绝,早期作品主题多为工业化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主题边缘。

后期风格延续清冷风格(一般认为以长篇小说《莲花》为转型标志,但安妮宝贝自己心目中的转折性的小说是《春宴》。)但是是苍凉的,平和的,温情而朴素,作品则开始关注人与外界和自我的关系,注重内心关照,有较多人性和哲学上的探讨深入。但自始至终,安妮宝贝的语言都是凝练的,短促平快,极具张力。她运用大量比喻和搭配等修辞手法,作品作品呈现出空灵绮丽、简洁蕴藉的风格。随着阅历的加深丰富,安妮宝贝作品日渐成熟,风格上从阴郁逼仄、桀骜不驯,渐趋明朗清新、稳重平和。

是的,在我的心里,我也最喜欢看珍藏的《春宴》这本书。

自我是什么

山本耀司曾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这句话在我看来,适合,也不适合。适合的就是对于我们各自的专业领域来说是非常有引导性的,但对于生活,缺了烟火气,缺了人性的变化无常。

安妮宝贝说:有人说,如果不知道回去哪里,心就如同无根的兰花。口号和概念组成的世界,使人忘却根本所在。情感变换无常,却是突破规则界的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喜悦,抚慰,需索,依赖,决裂,性爱,自我发现,寻找,放弃,宽恕.....种种组成试图让人明心见性。

一针见血,文字略微刻薄而真实。但对于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追索生命的诚意和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这部小说关于自我的定义,并非我们一般认为的,而是通过一种人性,成年人的任性,一种一意孤行;更多的呈现的是成年人的阴影、考验、损伤、辗转反侧、困顿冲突及难以言尽之处。

著名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曾说:“人生如同上好铉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因为人有意志,所以就会有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因为如果人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这是痛苦的。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最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何况人并不只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其实,我也同样认可这个观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好好生活和享受生活。因为人在对痛苦和阴影有所体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人与时间同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历经世事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象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恕。

其实,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一切的轮回,不过是因果关系。

而立之年,更懂自己

突然,就到了现在的年纪,熙熙攘攘的过来了。二十多岁的懵懂,被动、天真幼稚、疯狂,失去自我、寻求认可,不知道怎么寻找自我到了现在的一切归于表面的平静,也许现在还不足以聊人生,但最起码初尝了人生的滋味,开始了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这一切不再是固执的向外寻求别人提供的情绪价值,而是更多的向内出发,探索更好的自我。

我们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回归到心路,而一个故事的发生,在于印证心所需要经历的冒险:独自支撑,摸索前行,穿越迷途,在道路尽头瞭望光亮深长。以肉身和情感遭受试探的方式,而非其他肤浅的方式,正所谓自己的路自己走,因为别人无法取代。

知道了这些真相后,不管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及与父母的关系,还是社会关系,一切均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行进、生长、完善。

文中的庆长,活得恣意潇洒,任性有余,在情感的世界中有过爱与被爱,在自己的工作的世界,大多是倔强的坚持,一路走来,她收获的却是新生,收获了自己的信仰,收获了从未放弃寻找、探索的勇气,同时也收获了自我与孤独,也正视了只有死亡才能够负载余烬渡船过岸。

既然如此,我们我们更加要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因为他们最终都会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春宴》,已是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