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受伤了
全球变暖,冰雪融化,海洋污染,森林砍伐,过度猎杀 ... ...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显示,在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而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人类。
2020年,如果不是冠状肺炎的爆发,我们可能很难如此慎重地审视地球怎么了?如果正如专家所言,冠状病毒可能将长期与人类为伍,那未来我们是不是还会面临着更严峻的生态考验呢?回归到我们的孩子,这一次疫情的发生也成为了我们帮助孩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契机。
/01
了解学前阶段的生态含义?
生态是高瞻社会领域中的其中一条关键发展性指标,是指幼儿理解照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幼儿承担着保护环境的职责,其二是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影响着环境的健康幸福,由此可见,我们不可避免地处于人,事,物互动的生态圈中,帮助孩子学习生态不仅仅是认知环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自身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02
发现身边生态教育的契机
初次接触“生态”,会不由自主地将其想像成宏大的教育工程,尤其面对学前阶段的幼儿往往会不知所措。学前阶段的幼儿依然处于具象思考的阶段,其对生态的学习是建立在前期的经验之上,这些经验又是与其自身密切相关联的,相比于一次主题课带给孩子的生态教育,不如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隐藏的教育契机。
l 快递盒里的泡沫,被投放进了娃娃家,这是资源的再使用;
l 每天照顾自己的植物,定时浇水,晒太阳,这是责任感;
l 洗手后及时关掉水,是对资源的珍惜;
l 尝试修补书籍,是对资源的爱护;
l 轻轻抚摸小宠物,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l 捡起走廊上的垃圾,投入垃圾桶,这是承担着对社区的职责。
/03
支持幼儿的生态发展
幼儿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理解自己是环境中的一员,承担着环保卫士的角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成人,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策略,将抽象的生态教育变为幼儿可获得的具体生态经验:
/ 创设室内外自然环境
自然中有着人文环境不可替代的教育要素,例如生命赖以生存的阳光和水,四季变换而带来的植被改变,丰富的生物物种等,相比于书中,电视中传达的生态信息,这些孩子切实所处的自然环境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直接,具象的自然认知,并且因为多样化、变换性和未知性,更能激发孩子对自然探索的内在动机,从而对自然建立一份喜爱,感激和敬畏之情。例如在室内创设一个生态角,种植一些不同生长周期和需求的植物,养殖一些易于照护成活的动物,如小乌龟,鱼,仓鼠等,在户外不仅可以同样开辟种植,养殖区,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花,草,树木,溪流,阳光,风,雨同幼儿进行互动,帮助其感受自然的变幻无穷。
/ 收集,提供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环境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展示材料的重复利用帮助孩子建立环保意识,例如平日里单面写字的纸可以投放在艺术区让幼儿继续在反面画画,在班级门口设置一个“回收箱”,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废弃材料,不仅可以丰富班级环境,还可以通过讨论材料能够做什么帮助幼儿深度思考,并非每一种材料使用完后就需要丢弃,是可以有多种利用价值的。
/ 为幼儿提供一些保护环境的机会
当幼儿承担起一项照护任务时,无形中就多了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和同理心,例如在班级中设置每日植物角浇水员,动物喂养员,环境清理监督员,物品修复员,材料回收员等等,都可以是孩子身体力行能够做到,同时又为班级团体进行服务的角色。
/ 与幼儿讨论一些和环境相关发生改变的现象
一次国庆长假结束,孩子们回到教室里发现有的植物死了,老师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讨论,“大家觉得为什么植物会死了呢?”“如果再放长假,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照顾好植物呢?”孩子们通过讨论,一致决定每次到了假期,就将植物带回家,这样依然可以每天给植物浇水,晒太阳,陪植物说话。又例如在疫情期回来的“开学第一课”,老师可以和孩子们讨论这段疫情期间周围的人,外出行为,环境中发生的改变,例如新闻中说到疫情期间,很多野生动物都堂而皇之地在城市中穿梭,为什么我们现在天天都要出门戴口罩等等,让孩子体会到任何自然之间是既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自然也给了人类威慑。
/ 谈论因为生态改变而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学会保护自然并不意味着总是让孩子感受和表达正面积极的情感,例如这次疫情也许孩子不能理解冠状病毒,但是他能够感受一丝丝焦虑,担忧,害怕的情绪。讨论这样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学会站在环境的角度思考人类行为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彼此相互关联的意识。
/ 关注幼儿积极的环保行为,将幼儿的个人行为与世界环境相联系
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同样孩子一个微小的环保行为也能够与环境相联系,教师可以尝试在平日环境中关注到幼儿一些积极的环保行为,例如,教师某一天看到孩子将碎纸片收集放在艺术区时,可以这样表示认可:“你把所有的碎纸片都收集起来,这些纸可以继续用,就不用砍很多的树了。”又如清理时间,天天把每只马克笔的笔盖都检查了一边,说到:“上次就是因为没有盖好盖子,很快就干了”,老师可以尝试说:“是的,每只马克笔都盖上了盖子,可以用的更久,这样可以节约很多马克笔。”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人类和自然本就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在学前给孩子种下一粒生态的种子,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守护自然。
参考文献:
社会学习:关键发展性指标和支持性教学策略/(美)安·S.爱泼斯坦(Ann S.Epstein)著;霍力岩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9
- END -
中国高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
编辑:潘思邈、张凯
想要使用高瞻课程或合作办园,留言小编,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期待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