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抗日战争(1)——1931年前的中国和日本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送给天皇的奏折《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


本篇概要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二十一条”、巴黎和会

日本的法西斯化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全文约3500字)


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相邻的国家就有很深的渊源,但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国家的硬实力还是文化等软实力均在日本之上,很长时间里,日本在向中国学习先进文明。


明朝中期,日本刚刚完成国家统一,丰臣秀吉在向功臣们分封领地时,大感日本国土的狭小和贫瘠,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西边广大的陆地。


1592年,日本派兵入侵朝鲜半岛,李氏王朝向明朝求援。这场持续7年的万历朝鲜战争以日本的全败告终,并改变了日本的政局: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开启了江户幕府时代。


自此,东亚维持了约300年的整体和平。


工业革命使西方各国获得崛起,东亚各国逐渐落于人后,西方殖民者们用坚船利炮先后打开了中国和日本的大门。


日本自“黑船事件”①后,幕府体制大为动摇,开始了被称为“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加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同一时期的中国也进行过改革的尝试,可惜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有:


一、船大难掉头,中国不如日本体量小,改革需要撼动的保守力量过于强大;二、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只会为了巩固统治而进行有限的改革,如果它会导致自己地位不稳,是万不可推行的,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②就是借鉴;三、满清统治有其特殊之处,所谓“防汉甚于防夷”,满清本身就是外来者,八旗子弟多耽于享乐,进步者甚少,为维护自己的特权,他们无法放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施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满清统治者、汉人地方豪强、西方列强,各方势力共同造成了晚晴时局的混乱。


八国联军侵华,原本是慈禧欲借义和团打击洋人,以保全满清在中国的利益,不想却引狼入室,使得清廷狼狈西逃。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在南方和清廷貌合神离,搞“东南互保”,干脆不参与战事,袖手旁观。


而当得知洋人不再惩办自己,慈禧当即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③。


眼看中国踟蹰不前,日本再次滋生了向大陆扩张领土的野望。


1874年,日本通过侵台战争从大清身上勒索了50万两白银,1895年甲午一战,清政府所谓的“洋务运动”被打回原形,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得2亿两白银赔款,加上其后3000万两“赎辽费”④,国力得到巨大充实和稳固发展,从而成为唯一一个在东亚的列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派出的军队数量最多,有2万多人,但在《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中,日本分配的份额远在俄德法英之后,且仅有俄国的1/4,显然,这远不能满足日本人的胃口。


日俄两国都意欲在远东谋取霸权,冲突不可避免,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日本获得朝鲜半岛在内的大片殖民地,并取得在中国东北的诸多特权。


值得一提的是,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东北境内,而且还是在大清的龙兴之地⑤,无能的清政府却宣布保持局外中立,真是屈辱到了极点。



1911年辛亥革命,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宣告终结,中国从此进入民国时代,但并没有摆脱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身份。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主要列强卷入战争,暂时放松了在中国的扩张活动,这给日本开展对华扩张提供了良机,世界大战刚进行到第二年,日本就蛮横地向中国抛出了几乎令中国亡国的“二十一条”⑥。


一般认为,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和日本进行秘密谈判,我的看法是这二者的关联应当反过来:“二十一条”造成的屈辱使袁世凯政府对共和制度发生动摇,他们认为恢复帝制或可以集聚人心物力,从而走上强国之路。


然而,这个曾在朝鲜抗击日俄侵犯、一手创立北洋军、推动近代化改革的领袖,仅仅做了83天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不久便一命呜呼了,他所念的“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⑥也再无实现的可能。


很多人指斥袁世凯为“窃国大盗”,但要看到,袁出身于旧时代,代表的仍然是封建旧官僚,他身上有进步的一面,亦有其局限性。


有人说孙中山当大总统也不会比袁世凯好到哪里去,可能比他更卖国,证据是孙在1915年和日本民间人士签署的出卖中国东北《中日盟约》。


孙的革命生涯的确和日本有诸多交集,但这个协议并未签约,孙也未从日本获得巨款,这种指责显然缺乏说服力。


以当时中国的情形看,换掉台上的几个人并不能对局势有多少改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力量太过微弱,对松散的中国各阶层掌控有限,袁世凯死后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不休,其背后又都有各个列强的支持,仅靠几个上层精英人物就能收拾得了局面吗?


不过,革命先驱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为后来者指引了道路。


1918年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上日本强硬要求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列强作出让步,中国作为战胜国却遭到战败国的待遇,由此在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


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并在1922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收回了山东主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外交的一个巨大胜利。



然而,整体的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始终不肯依附于日本,加上西方列强的干涉和遏制,让日本人在费解和苦闷中发生了奇特的思想转变,他们认定侵略扩张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法西斯主义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


1921年,几名被派往欧洲的日本少壮派军官在莱茵河畔秘密订立“巴登巴登密约”⑧,他们回国后,分别建立起多个法西斯团体,逐步控制了日本军政各个要害部门。这些团体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绝大多数成为后来日本军政首脑人物及侵华战争中的军事主官:如石原莞尔、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


对中国人而言有一个好消息是,就在这一年的7月,一个新的政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成立了,它经历了无数挫折和九死一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国抱有最不妥协态度且精神意志最为顽强的政党。


1924年,为拯救衰弱的的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10个月时间里国民革命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头一年孙中山的去世为国民党的蜕变埋下伏笔,蒋介石通过一系列手段成为国民党的领袖,1927年,在北伐尚未完全成功的情况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理国民党的左派和共产党,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国共两党分道扬镳的同时,日本也完成了那份入侵中国的指南——《田中奏折》。奏折中指出,日本首先要占领中国东北地区,进而“以贸易之假面具”将日本势力推至全中国,然后“以支那之富源”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


两条不同的轨道在1928年再次交会。


这年年初,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合力北伐,很快,兵锋直逼京津,日本也向天津派兵威胁北洋政权。


坐镇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面对重围,感到大势已去,遂率军退回东北大本营。


此时,日本关东军已策划好了针对他的暗杀行动,当专列从北京行进至奉天附近的皇姑屯时,一声巨响,列车陷入熊熊大火,张作霖身受重伤,不久不治身亡。


这位绿林出身的“东北王”半生都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从依靠、利用到暗斗、反目,最终丧命在日本人手里,最终,他在死前留下遗言,让“小六子(张学良)以国家为重”。


面对国耻家仇,张学良选择“易帜”,听命于国民政府,日本人分裂中国东北的谋划破产。


紧张的局势并未发展为战争,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1929年的“大萧条”⑩的影响,以及“济南惨案”引发的中国人抵制日货风潮,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至1931年,日本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达到了400万。



1928年5月3日,刚刚迎来国民革命军的济南突然遭到了日军的炮击,日军给出的理由是“保护侨民”,可中国的北伐战争和日本侨民又有何关系?中日军队发生冲突,但蒋介石却下令奋起反击的北伐军停止还击。


不知蒋介石一年前出访日本是否达成了秘密合作,很可能没有。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带人前去和日军交涉,却因拒绝向日军下跪并破口大骂,被割掉了耳朵、鼻子和舌头,随后连同其下属17人遭枪杀。


急欲统一中国的蒋介石决定隐忍,命北伐军于11日退出济南,但日军的暴行才刚开始,他们公开进行了显扬国威的入城式,并对济南城进行毫无人性的屠杀,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总共有1万余军民死于这场惨案。


这并不是日本人对中国人最早的屠杀罪行。1894年11月21日,甲午战争时,日军就对旅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000到20000之间。而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和俄国人一起在中国奸淫烧杀,掠夺财物,有约2万中国人死于战火。


彼时的中国人或许并不明白,何以自己一再退让妥协,日本人却依然咄咄逼人,且变本加厉。


需要看到,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让日本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扩充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军事工业是帝国主义国家此时唯一的选择,这就无可避免地使军方势力急速扩大。


在政治上,1929年7月田中内阁倒台后,滨口内阁的外交策略一度令中日关系回暖,但局面很快就被激进的军官们打破⑩,日本再次倒向了军国主义。


毫无疑问,战争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摇摇晃晃的中华民国来到了它的第二十个年头,也就是令无数中国人充满苦痛回忆的1931年,此时,在和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四岛上,可怕的战争机器终于迫不及待地发动起来了。





①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双方于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②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的最后一位国王,曾多次试图改革,并接受君主立宪制,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


③在俄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但需要清政府偿付日本库平银3000万两作为“酬报”,称“赎辽费”。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割让给了日本。


④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谈判时慈禧太后发给奕劻的电报: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覈,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惟各国既定和局,自不至强人所难。


⑤日俄战争中双方主要争夺的地方有旅顺、大连、辽阳、奉天(今沈阳)。其中奉天曾为后金的首都,名为“盛京”,皇太极在此称帝,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改盛京为留都,后顺治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设奉天府,故又名“奉天”。


⑥主要内容有:(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加以扩大;(2)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4)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5)中国政府须聘用日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日本在武昌与九江、南昌间及南昌与杭州、潮州间有修筑铁路权,在福建有投资筑路和开矿的优先权。


⑦1915年5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政府高级官员全体出席的国务会议上讲话:……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朱使(英驻华公使朱尔典)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我负国民付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但国之兴,诸君与有责;国之亡,诸君亦与有责也。


⑧参加订立“巴登巴登密约”的军官有:日本驻瑞士武官永田铁山、日本驻德国武官东条英机、日本驻俄罗斯武官小畑敏四郎,以及专程赴欧洲考察的冈村宁次,四人均毕业于日本帝国陆军士官学校。密约约定,回国后在军界“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全力推进日本的军国主义国家改造。


⑨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德国,它摧毁了执政政府,帮助纳粹党及法西斯上台。


⑩1930年,日本陆军内部激进派成立了以采取军事政变手段改造国家为目标的秘密组织“樱会”。11月14日,首相滨口雄幸在东京站站台上被一名右翼青年袭击受重伤,内阁遭到重创。8月26日,滨口去世,内阁很快瓦解,日本政党政治就此崩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知道的抗日战争(1)——1931年前的中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