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守土》2 外蒙古曾归附清廷吗?

作者 / 文元   


No.2/第一章/1

第一章 大清宣统三年,即农历辛亥年,公元1911年,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秋,外蒙古库伦“宣布独立”

第一节 外蒙古亦称喀尔喀蒙古,于清初康熙年间归附清廷

古老而广袤的蒙古高原横亘于亚洲东部的内陆地区,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起阴山山脉,北至萨彦岭,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北部多崇山峻岭,中东部为平缓的丘陵和辽阔的草原,南部是浩瀚的戈壁沙漠,古称“大漠”、“瀚海”。大漠自西向东呈弧形分布,将蒙古高原从地理上分为漠北、漠南两大地域。

蒙古高原是蒙古民族繁衍生息、世代游牧的家园。进入17世纪中叶,时值明朝末年,我国北方蒙古族以蒙古高原的大漠戈壁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这就是大漠以北的喀尔喀蒙古、大漠以西的厄鲁特蒙古和大漠以南的内蒙古。

喀尔喀蒙古(简称“喀尔喀”)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最初游牧于蒙古高原东缘的喀尔喀河流域,故由此得名。至明末清初,喀尔喀游牧之地已扩展到整个蒙古高原北部。喀尔喀蒙古原本只是一个部族名称,后来也逐渐成为一个地理概念,人们将喀尔喀蒙古部落游牧之地亦称为喀尔喀蒙古。又由于该地位于蒙古高原大漠以北,所以也常称之为“漠北蒙古”。

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喀尔喀蒙古正式归附清廷,漠北地区遂纳入大清版图。清廷将大漠以北的蒙古地区称为“外蒙古”,以区别于大漠以南的内蒙古。

有清一代,外蒙古地区包括喀尔喀四部及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喀尔喀四部亦称作喀尔喀四盟,是外蒙古的主体,具体是指北路的土谢图汗部、东路的车臣汗部、中路的赛音诺颜部和西路的札萨克图汗部。清中央政府在外蒙古地区设置军政长官,驻有军队,实施有效管辖。

外蒙古地处中国遥远的北部边疆,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南有大漠戈壁将其与内蒙古分隔,交通极其不便,加之清朝长期对蒙实行封禁和愚民政策,人为地阻碍蒙古地区与内地交往,以至内地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思想难以传入。

所以,直到清朝末年,外蒙古地区仍沿续几千年以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停滞,经济凋敝,蒙民终日劳作,难求一饱,生活极为贫困。该地的文化教育也非常落后,仅少数蒙古王公贵族和上层喇嘛识文断字,绝大多数蒙民目不识丁,只知狂热崇佛,沉迷黄教,思想愚昧,精神颓废。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前后,由清政府主持架设的自张家口经库伦至恰克图的电报线,或许是当地仅有的一丝近代文明气息。

(未完待续 )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势守土》2 外蒙古曾归附清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