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孟姜女姓姜不姓孟,聊聊姓名那些事儿

先秦时期的女子,大多都只有氏,没有名

孟姜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因秦始皇下令抓人修长城,孟姜女和丈夫范喜良被迫分离两地多年,思夫心切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怎知丈夫早已客死他乡,被一同埋在长城里了。

悲痛欲绝的她哭得肝肠寸断,竟将长城给哭倒了。

初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感慨孟姜女的悲催命运,敬佩她对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

殊不知,这个传说是由一段史料加工演变而来的,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追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原来这个传说来源于杞梁妻哭夫的故事,他们夫妻二人也没有传说中那般清贫。

《左传》中的孟姜,指的是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之妻,并非是秦朝孤苦无依的小妇女。

公元前549年,齐国将领杞梁英勇战死,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

孟姜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社稷,应该用正式的礼仪来对待,而并非是在郊外随便应付,于是拒绝了齐庄公的吊唁。

而正是孟姜的据理力争,使得齐庄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给予了杞梁应有的尊重。

《左传》中的孟姜有勇有谋,但却没有过多的笔墨为这位奇女子留下名字,而是用氏来称呼,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代号。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而那时候的女子大多只有氏没有名,通常都会根据排行来冠以孟(伯)仲叔季。

按照这个习俗的话,那么孟姜指的应该是姜家的大女儿,而她的姐妹则叫做伯姜、叔姜、季姜,并非是姓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秦青铜器铭文记载中,姜姓是周代势力非常强大的贵族,记入《左传》的姜氏女子也不在少数,然而他们的名字却大多与国名、夫家、夫家相关。

因宠爱少子共叔段,导致长子寤生与她母子离心,最终上演了一出黄泉相见的武姜,是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

齐僖公之女本许配给卫太子公子伋(急子),结果因美色过人,被卫宣公强占,因此后人称这个女子为宣姜

宣姜的妹妹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才貌双全。她本应该叫恒姜的,然而她的婚姻一波三折,因其风流韵事而闻名天下,被世人津津乐道,所以大家不太愿意用恒来称呼她,而是用文采的文来形容这位才华出众的女子。

哀姜、穆姜、棠姜等女子亦如此,即便他们的故事如何跌宕起伏,《左传》中仍旧寻不到她们的闺名。

古人有名有字还有号,称呼见礼数

《礼记·檀弓》记载:“幼名,冠字。”

意思就是说,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父亲为孩子取名,而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寓意成年了,则会取字;女子则是在十五岁及笄之时取字。

古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身份尊贵者或长辈称呼身份低贱或晚辈的时候,通常都会称对方的名,反之则是字,多用于平辈。

不仅如此,为了表示尊敬对方,通常古人除了字之外,还会称呼其号或者官职等头衔。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们观看2019年大火的电视剧《陈情令》,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电视剧中,蓝家二公子,名湛,字忘机,号含光君

而魏无羡等人初次见蓝湛的时候,称其为蓝二公子,排行加公子,以表示礼数。

当魏无羡触犯姑苏蓝氏家规,两人大打出手,最终被蓝湛打破天子笑而告终,这时候的魏无羡气得直呼蓝湛,显得有些无理。

因为他们本属同辈,又是泛泛之交,一般都是用字来称呼对方,这才算是懂礼数

后来他们交情渐深,成为知己,称呼便一直是名。

而魏无羡与江澄自小一起长大,两人亲如兄弟,因此魏无羡一直喊江澄的名,表示两人亲密。

当江澄对蓝湛恶语相向的时候,为了维护蓝湛,于是魏无羡称江澄为江晚吟,称呼上带着礼数,此刻则显得生疏,表示魏无羡此刻有些不悦。

反观江澄则一直喊着魏无羡的字,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礼数。

因为江澄的父亲一直对他严格要求,想要让他成为符合标准的家主,自然江澄没有办法像魏无羡那么自在,言行举止都按照规矩来。

由此可见,关系如何,是否长幼有序,称呼上可以窥见当时的礼数。

避君讳、避家讳,易其姓或名

提起姓名,那么就不得不提电视剧中的那句经典台词了。

在电视剧中,大多数耿直的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在前头加一句“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殊不知这样的说法,大错特错。

在古代,人们的姓名可没那么自由。

有时候古人会因君王或尊长的缘故,更改他们的姓或名。

雍正年间《香祖笔记》刻本,禛字缺笔

在《隋唐演义》中能掐会算的徐茂公原型是唐朝名将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

从徐到李,从世勣到勣,名字一再更改,正是当时政策的必然产物。

徐世勣征战沙场多年,有功于社稷,于是唐高祖李渊加授其为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

皇帝赐国姓李,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因此徐世勣就改成了李世勣。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都会用改字、缺笔等方式进行回避,李世勣自然也就改成了李勣。

其实,这并非是唐朝才有的风俗,古人改名易姓,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

汉初名士蒯彻,后因与汉武帝刘彻同了“彻”字,所以将名字改为蒯通。

我们熟悉的嫦娥奔月中的主角嫦娥本名恒娥,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常娥,亦作嫦娥。

崇祯《常熟县志》, 抄本,“常”字改作“嘗”(简体作“尝”)

宋代名将杨延朗,由于宋真宗赵恒冒认道教传说中的人皇之一赵玄朗为宗室,避其“郎”而改名为杨延昭

古人的姓名既是称呼,也是一个人的象征,绝非信手捏来可以决定的。

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蕴含着不少有趣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勾勒出情趣盎然的古代风情

古人姓名如此有趣,然而这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沧海一粟。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让人意犹未尽。

是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兴致盎然呢?不妨翻开由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简明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探究竟吧。

这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这部书稿经过四次修订,侧重于物质文化方面,让读者在图文中感受古代物质文明所折射出的文学魅力。

书中分别从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等十四方面入手,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带着我们穿梭时空之门,重温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孟姜女姓姜不姓孟,聊聊姓名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