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7期—《太平洋战争三部曲》06

1、拼工业的时候到了:航母建造竞赛

1943年初,瓜岛战役结束,美日工业差距的考验来了。

背景:美国20世纪20年代年轻人就开汽车谈恋爱,日本年轻人上战场时还没见过汽车。
战前,日本就设计以航母构架来改成客轮,便于战后改装上阵。
1944年,美国海军编制飞机数达到3.5万架。

1939年美国就制定《两洋海军法案》,开始大规模备战。共订购26艘航母,最后直到战争结束,共用了24艘。

2、飞行员的差距、潜艇战和吨位战

刚开战,日本舰载机飞行员素质高。等这批力量拼光后,1944年日本航空兵已经后继无人。新兵培训,主要靠看纪录片找感觉。

美国作长期的战争准备。珍珠港海战后,航空局成立飞行训练司令部,对新兵作基础训练。前线打仗的航空兵可以回乡轮休,传授经验给新兵。一年后,飞行预科班经过高压600小时的训练,1941年培训飞行员达到3112名、1942年10869人、1943年20842人、1944年21067人。

日本方面,后期的飞行员新兵训练只有100多个小时时间,甚至有的是几十个小时就上场搞自杀式袭击。

美日战争使用潜艇的策略不同。日本潜艇用来侦察敌人,趁机击沉;美国潜艇,是用来把守日本航道,以逸待劳。

太平洋战争有两套打法。一套是前线消灭敌人,另一套是一点点削弱敌人实力,称“千刀杀一人”。

1944年10月,美军潜艇摧毁32.8万吨日本商船,包括1.4万吨大型邮轮,对日军实力进行毁灭性打击。

当工业实力开始转为军事实力,盟军的战力开始翻倍提升,大反攻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20: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7期—《太平洋战争三部曲》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