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设计师告诉你交互方案该画到什么程度?

Dribbble 这类图片资料注重设计趋势,交互进阶(自我宣传一下)这类博文资料注重设计理念,学术研究和书籍这类官方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具体实施」这一步骤忽略了。跟 UI 视觉不同,交互设计确实对于画图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但是,我摔过的无数坑都验证了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恰当的表达形式能够对思想传达和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当的表达形式可能让人对你的设计造成误解,甚至低估你的能力水平。

下面我将结合大家的普遍理解和个人经历分析一下各类交互方案的优劣以及对表达形式的探索。下文将介绍的类型有:线框图、伪视觉稿、去色稿和色块稿。

一、线框图

△ 图片来源:Lucidchart

这可能是交互方案最原始的状态了吧,「你想要设计一款程序,于是构思一下信息排布和功能组件,然后用简单快速的方式画下来。」

在早期,线框图是唯一的交互方案表现形式,因为大家不会在画稿时顾虑太多。如果你去翻翻国外人机交互的经典资料或者学术论文,会发现上面的图例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大多丑到无法呼吸。

△ 图片来源:Matching HCI Design Patterns to Workflow within an Agile Process

但是这种原始而单纯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设计环境了。在更加激烈竞争和注重审美的今天,大家的交互方案的形式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中,如果你依旧只把交互方案画到线框图这种程度,哪怕设计想法再好,方案也很容易被 PK 掉。

除非你有机会能够解释清楚线框图背后的设计意图,但是抛去一小丢丢偏爱学术的科班设计师之外,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有这个耐心的。

二、伪视觉稿

△ 图片来源:Ramotion

如果没有说明解释,你可能以为上图是扁平简约中规中矩的视觉稿,实际上它只是交互方案罢了。很多交互设计师孜孜不倦地在视觉效果上加重投入,哪怕明明知道视觉设计师会将其完全颠覆,哪怕常常被开发误当做最终视觉方案……如果太过,这样破坏方法论和设计体系的操作方式,真的有点病态。

我以前也经常这么干,理由很简单,就是竞争。

我在本科时参加过一个挺山寨的 UI 设计大赛,当时是抱着体验一下国内比赛的感觉和同学组了个队。这个比赛分了好几次复赛,第一次是检验前期调研;第二次复赛是检验线框图;第三次复赛是检验完整方案。我们第一个阶段还比较认真,以我个人项目和比赛经历,按照计划下去应该不会太差,但是没想到在第二次复赛就被刷下来了。

因为我们很单纯地解读比赛规则后,在第二次复赛(语音+PPT)如实上交了精心准备的线框图。即便我们的方案分明在创意、合理程度和完成度上都很好,然而在外行评委的眼里,这种黑白灰的简陋线框图比起其它组色彩缤纷的视觉稿,相差太远了。哪怕那些视觉稿其实非常丑,调研、设计思路和可行性和比我们差好几个档次。

从此之后我学到了,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不要以为别人说线框图就只给线框图,那样想简直太单纯了。

有的设计团队里,交互稿必须达到近似视觉稿的细致程度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则。长久来看,我觉得这样做其实并不太好,因为:

交互设计师需要在工作价值之外的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维护成本更是成倍增加。

在大量的稿件传递中,很容易分不清哪些是交互方案,哪些是视觉方案,让人误解。

太细致的交互方案会产生过多的风格引导,限制了视觉设计的发挥潜力。

三、去色稿

△ 图片来源:Patryk Sobczak

这种表现形式可以看作是上文伪视觉稿的去色版,就是在视觉风格上可以自由发挥,但是除了黑白灰之外不用任何色彩。

这种方式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细致程度的同时,比起伪视觉稿好处是:

由于不考虑彩色,投入的精力相对少一些。

不会让人误以为是视觉方案。

对视觉风格的引导性低一些。

标注用任何颜色都会很显眼。

如果在颜色选取上稍微突破一下,还可以在不做过多视觉预设的基础上,增加方案的吸引力。

△ 图片来源:Eddie Lobanovskiy

△ 图片来源:Jeff Broderick

四、色块稿

这算是一种比较新的探索了。有时候交互方案不需把界面所有细节都展示出来,可以用色块来代替图片和文字。

△ 图片来源:Ramil Derogongun

△ 图片来源:Autumn Mariano

△ 图片来源:Ramotion

这么省事的方法,显然不能够随便使用,可以用到的场景有:

复用性较高的动效。

涉及到大量界面、对细节要求不高的流程图。

纯粹的排版设计。

页面局部的重新设计,不重新设计的其余部分就可以用色块简单示意。

由于没有细节,所以就算使用色彩也不会让人产生视觉方案的感觉。

△ 图片来源:Jared Erondu

如果交互方案都能这么搞,那真是能省不少时间……不过这当然不可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栈设计师告诉你交互方案该画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