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写作,我沉迷于充满诱惑和彷徨的希望中

       刚看到这条关于写作的主题时,我觉得我有许多话要诉诸于笔墨。当思考之后写下标题后,脑海里浮现无数看似无关联却又以我为中心紧紧围绕着的词语,以至于纷繁杂乱的语句喷涌而出,竟不知如何组织。稍一整理,我发现自己沉迷于充满诱惑和彷徨的希望中无法自拔,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我将分四个部分来解释这句话。

一、关于我的作家梦。

       成为作家,或者说靠写作养活自己是长久以来的一个梦,建立此梦的原因由来已久。

       读书期间,自己的文章(如果作文能称得上文章的话)常被当做范文在班级朗读,有一次班主任拿着我的文章投稿还被一本学生杂志刊登,长辈们也极力夸赞,认为我以后能成为某个方面的“笔杆子”。我沉浸在类似的夸耀中,即便自己高考之后去了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毕业之后当上了小职员,听到老板、同事夸我文采好,心中都还有一些飘飘然。

       但我知道,这不是真实的自己,我只是好听喜言而已。我的知识面让我在写东西时不能随意援引,我的罗辑思维让我写出的东西像一盘散沙。写故事,我不能像欧·亨利那样情节坦荡而结局出人意料,也不能向杨绛先生那样将一家三口的平淡生活描写的让人读起来感动不已。写实事评论,我不能向贾谊那样切中要害,荡气回肠,也不能像苏轼那般恢宏壮阔,气吞天下。写散文,我又不能像林清玄那样挥洒自如,下笔细腻。

       再实际一点说,即便有模仿大文学家们的心思,但最终的“杰作”都是画虎不成。相较于学生时代,我除了多认识两个字,多读了两本书,写作水平毫无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竟奢望写作变现。

       我也试过将构思好的故事转化成文字,稍加修改之后满怀忐忑的投给各类杂志,可除了收到各位编辑自动回复的邮件就杳无音讯。我写网络小说给某平台,虽然万幸签约,但除了拿到每月的全勤奖(600块钱),订阅、点赞、阅读的人寥寥无几,而为了得到这600块钱,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出和收入的不成正比让我刚燃起来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

二、为什么要成为作家(写作变现)?

       这个问题不需要多想得到的答案是:高度自由性的工作方式和可观的经济来源。稍加思考之后的答案是:长久以来的梦想。前一个回答是基于现实和部分遵从内心的想法而考虑得到的,后一个回答是基于更深层次的思考,即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现实总是很骨感。还不完的贷款,交不完的物业水电费,还有维持自己和家人基本生活的开支,时不时来个红色炸弹,下个月就可能要勒紧裤腰带。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如果能有一份工作,时间自由,收入可观,还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那自是十分完美。

       我的理想也不见得有多丰满。技不如人不丢人,丢人的是不去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每一次投稿落选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自己写的不好,或者是有更优秀的作品可供选择,落选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是其一,即写作作为梦想,当事人却不能全身心投入,在此又称自己有个写作的梦,自相矛盾。其二是这个理想的存在多少有现实的成分参杂在里面,即它对于当事人来说有存在的必要,更何况还能带来现实的、可观的收益,基于本人目前的状况,写作这件事的梦想内涵远小于现实含义。

三、我写此文的初衷是什么?

       剖析到此结束,我对自己关于写作这方面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最为重要的。

       回到开头,我“沉迷于充满诱惑和彷徨的希望中”,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既有对梦想的渴望,又有现实的需求,但不争气的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无法取得一丁点的成绩。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磕磕绊绊,且充满各种干扰项,不过好在自己断断续续坚持了下来。这种现象本不值得自豪,但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万幸了。

四、我该怎么做?

       针对以上的结论,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脚踏实地的走好写作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而不是光停留在幻想阶段。付诸实践才是此时的我最需要的,满足这个需求,剩下的就只剩方法而已。

       说到方法,则不免有些老调重弹,毕竟资质愚钝,所以成功的方式无非那么几个。对我而言,多读、多写、多思考的“三多”原则再好不过。详细说来,多思考与前两项相辅相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思考人家是怎么写的,在写的过程中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一篇好的文章,逻辑架构远远重于辞藻堆砌。

       多读的概念不仅仅在于多读别人的文章,还有各类书籍,目的是拓展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多练不是毫无目的瞎练,而是在于存己之精华,去己之糟粕,让文章更加精炼。

       总而言之,诱惑也好,彷徨也罢,只要自己的心还向往,总还是充满希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写作,我沉迷于充满诱惑和彷徨的希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