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中的收获和反思
1、读《家校之间有个娃》这本书读的最细致,也是共读书目里唯一坚持读完的书,并获得了以下启发:
(1)多与学生们共处,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同时多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家校合作的契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教育敏感度。
实践后的反思:这一学期我确实注意到了一些孩子们的消极行为,但是我却没有去深层次地去挖掘,导致我还是停在原地,感到束手无策。比如:一个男生喜欢打架,一学期打了三次,每次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和过程,他总是不承认自己有错在先,总要找几个目击证人他才低头认错。我罚他写检查,给受伤学生每天擦药但他仍然嬉皮笑脸,冲动易怒。我真得很无奈,我想我还是缺少这方面理论知识也缺少挖掘背后原因的耐心,我决定还是从补充理论知识开始吧!
(2)要善于利用绘本的魅力引导孩子们去纠正自己,成长自己。要做到像蓝玫老师一样,就得自己先有绘本知识的储备,我虽然给自己的孩子读了大量的经典绘本故事但是关于绘本故事中可以挖掘的素材和可以给孩子进行启发的地方我却不甚了解,这需要我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这学期没有选听读绘说课程,但是《中国人阅读书目•幼儿篇》对于一些经典绘本有深层的解读,我可以先慢慢学习着。
实践后的反思:我每天睡觉前都会给孩子读绘本,但是因为疲惫我总是在机械的阅读很少与孩子互动,面对孩子的提问也感到心烦,事后我总会后悔自己的态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当的放松对我来说又是一门新的功课。
(3)冲破自己与家长沟通的畏惧心理,在与家长沟通中学会共情。把学生们行为背后的一些因素都了解清楚后,确定好家校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后,再与家长沟通,提高沟通的效率。
实践后的反思:这学期我确实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也取得了一些成功,虽然沟通中还是不太成熟但是至少自己敢于突破,敢于行动起来,这就是好样的,我需要给自己点个赞。同时也要继续学习家校共育方面的书籍!
(4)书中第十四章的案例让我明白:在家校共育中也会有失败,不往往是一帆风顺的,如果自己已尽力了而学生还没有转机那就坦然面对,不能害怕失败就畏首畏尾也不能努力过后没有成功就自暴自弃。
2《合作的力量》这本书只读了一多半,因为有大量的数据研究和结论分析所以读起来确实觉得很乏味,但也受到了一些启发:
(1)、“当好家长”细分了11种行为或活动,这11种活动给了我当好家长一个标准,让我知道怎么做才算是“当好家长”,用着11项行为跟自身进行对照,使自己知道在往后的家校合作中自己作为家长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作为老师,我也知道了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向,知道了如何指导家长们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另外为了提高家长们的参与度,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多关注和提高家长在家行为,让儿童在校,在家都接受好的教育。
2、“相互交流”主要以交流学校教学和孩子的进步为主。真正有效的双向交流,应该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家校通过沟通交流达到了某种一致,家校共同做出改变,一起合作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才算有效沟通。
反思:我与一些问题学生家长的交流往往是单向沟通,有去无回,我更多地是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问题而很少给出家长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很少和家长一起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往往会忽视家长们的智慧。所以在今后的家校合作中,我会试着去和家长探讨解决方法,讨论具体到第一步做什么,尽量解决的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及时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及时了解家长在家配合情况,根据学生行为表现及时对我们的对策进行调整,我想这样就能达到有效的双向交流了。
二、网课的收获
每两周一次的网课,蓝玫老师对书籍的解读让我读脑海里储备的理论鲜活了起来,也给我进行教学实践指引了方向,优秀学员接地气的案例分享也让我下足决心去拓宽自己在家校共育中的实践。
1、首先是马金凤老师分享的“五子登台”的启示,我这学期在钉钉群里发布了其中一子:洗袜子。的劳动打卡,连续10天打卡就颁发表扬信一张,连续21天打卡就颁发一枚“劳动之星”徽章,正好这学期学校也让一个班推荐两名“劳动小达人”,我就根据平时学生的打卡情况很轻松就选出了两名学生,学校也为这两名学生颁发了奖品和荣誉证书。这也很好地激励同学们把劳动当成一种美德。
实践后的反思:这次实践也有不足之处,洗袜子打卡够21天后,我没有再布置其他的打卡任务,一方面是学校事务太多,闲了总想偷懒,另一方面我也不清楚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到底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劳动能力,适合做什么样的家务,我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这个寒假我需要再好好翻阅书籍,提前准备个打卡计划,使下学期这个打卡任务更加科学,完善。
2、蓝玫老师说面对不可理喻的家长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妥协,这样会让家长变本加厉。
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有问题的,有时面对家长的质疑我往往喜欢快速解决有时自己有正当理由也不想说,只是希望通过自己良好的态度,能快速平息这件事,有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问题,我也会大包大揽。现在我明白了面对家校矛盾我必须得理清楚我们家校双方的职责,面对家长的质疑我在沟通中不应该是只是一味地反思自身的疏忽而是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哪些是需要自己负责,哪些是家长强加的责任。
3、家校沟通,说是双方的事其实是三方的事情,蓝玫老师说学生是家校沟通的桥梁。
反思:我往往在家校沟通中会忽略学生,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不是独立的,所以沟通中总不能围绕学生。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家长在反映问题时忽略了自己和孩子的需求而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老师在回应家长时也是在一味地说各自的职责而忽视了学生。而蓝玫老师特别有智慧,在分析中她认为老师在回应时应该先询问孩子现在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先去处理家长的情绪。通过蓝玫老师的分析我猛然意识到:对啊,家校沟通的目标就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孩子更好成长才是关键,何必要把沟通内容放在谁对谁错上?先前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老师说过:在咨询过程中一定要先处理来访者的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而蓝玫老师的处理方法就与心理咨询中提到的观点如出一辙。瞬间感觉学的理论再多但不会用也是白搭,还是缺少实践经验。
4、蓝玫老师说家校矛盾也可以让家委会主任出面协调沟通。
反思:这一点我确实没有想到,以前总觉得班级里很多事情都都让家委会家长做,真得很辛苦了,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的尽量就不麻烦家委会家长。现在我发现自己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家委会就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有些问题有第三者的参与会更好抚平家长的情绪,也能更好地共情。因为双方都是家长不会存在戒备心理,而有时老师和家长的立场可能不一致在沟通中家长可能会有戒备心理,而家委会家长参与到解决家校矛盾里会让事情更加轻松解决。
5、班级家委会成员的选举我是很随意的,就是在班群里接龙自愿参与,人数够了就可以了。但听完网课关于家委会的理论知识我才发现选择班级家委会成员也是需要一些方法的,下学期我也会试着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去选择。
三、实践中的收获和反思
1、学困生小罗的转变离不开家校的有效沟通。小罗天资聪明但是上课总是不拿书,不动笔只知道睡觉或者趴到桌子上。我就默默观察他的改变,只要他眼神一专注我就表扬他,只要他一动笔我就给他点个赞。后来有一次我跟他说今天哪几个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需要跟你家长表扬一下,我突然看到小罗眼神发亮充满期待,看来他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我想如果孩子的重要他人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效果肯定非常好。于是我就跟小罗爸爸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微信沟通,我负责反馈小罗的在校的积极表现,小罗爸爸负责在家进行肯定和激励,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小罗以前的坏习惯基本没有,而且成为了数学作业做得又快准确率又高的学生,这真得是惊喜。
反思:在最后的半月复习阶段,小罗有偶尔出现了上课打盹儿,延时课不做作业的情况,我能明显感受到小罗学习上的力不从心,而且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也是对他抱怨满满,我也经常看到他被罚蹲在走廊里补作业,偶尔我会上前询问并鼓励几句,希望他能重拾对学校的热情和信心,但也只是隔靴挠痒。因为学校期末结尾工作繁多我也没有再去过多关注小罗,这也是心里记挂的一件事总觉不甘心,只希望下学期自己能继续坚持对他的正面关注。
2、家校合作让胆小不自信的优等生小祥慢慢找回自信。这次成功的家校合作,让我发现小祥的妈妈自己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她的思维开阔,也愿意接受新理念并且行动力也很强。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顽固,固执己见。
反思:小祥的问题反映的是一部分优等生的问题——不自信不善于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我有时力荐某个学生去参加竞赛时总是会表现出胆怯,不自信,推脱不去,很少主动毛遂自荐。这个现象我早已意识到但却很少去关注。 在平时的班会中我会试着给孩子上一些心理赋能的心理健康课,在平时也多关注优等生的优点并进行积极评价和肯定。
在召开线下家长会时也可以适当的地给家长们补充一点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家长推荐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鼓励家长阅读并欢迎家长私信探讨!
不足:这个案例当时确实让我做出了很多决定,但是行动却很少,我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肯定。虽然有好几次冲动想上一节心理健康课但是因为不能挤出时间好好备课总是不了了之,我的行动力还有待提高。
3、这个期末我网购了一些感谢信,用来感谢这一学期积极参与班级工作的家委会成员和家长,并让孩子们拿着表扬信在班级里合了影同时发到班群里以此激励更多地家长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这是我第一次给家长发感谢信,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下学期我想进行以下家校合作的尝试:
“家长进课堂之360行”
让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来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鲜活的职业分享课,让孩子们了解社会职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各行各业背后的艰辛和幸福,给孩子们灌输一种思想:职业无贵贱之分,只要劳动就是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