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成功

学生时代有一本励志书籍在校园里广为流传,那就是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当时好多朋友同学都读那本书,但是那时候不太喜欢励志书籍,所以没有看过其中的内容。当时在想如果你的成功真的可以复制的话,那不遍地都是打工皇帝了吗?这样一想感觉那本书肯定是毒鸡汤类的,所以就更不想看了。最近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原则》、《深度工作》这几本书之后,对可复制这个词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三本书中讲的方法都是可以复制的,并且通过复制是可以让人生达到巅峰的。但最重要的是你如何让这些原则工作起来并为你所用。

在屏幕中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说,对于经验的分享,看起来可能每个人走的路是不一样的,但是细细的划分一下似乎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或者是相通的。就好比一个算命先生说的话,相同的话放在别人身上他感觉很对,但是放在你身上似乎也是比较符合。因为对于同一阶层的人,大部人已经养成的习惯以及经历是很相似的。而原则、方法则是几千年沉淀的精华,通过这些精华会塑造出各种不同的成功之路。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并不只限于财富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如何战胜自己完善自己。就如比特币大V李笑来所说“认真做好你喜欢的事,相信并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财富那只是意外收获”。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包括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看看那些领域的专家,或者行业的成功人士,是不是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这样的习惯呢?

主动积极,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去回避问题,而是寻找各种途径去解决或者绕过这个问题并继续前进,如果面对眼前的大坑迟迟不敢迈开自己的腿,怎么能够到达目标呢?桥水总裁瑞·达里欧的方法更是激进,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每次面对困难的时候都是全体员工一起提供意见然后投票选择,尽管委员会有一票否决权,但也是积极正视问题的一种表现。他们绝对不会对面前极难解决的问题产生消极的思想以及语言。

以终为始,貌似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有这个习惯,外界对他们的看法是画大饼,忽悠人,这可能是因为能够成功创业的人数太少导致的吧。但是对于想达到目的的人目标是必须的,因为没有目标何谈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更好的规划路线。目标不但要有,还要大,因为目标如果太小很容易就被问题挡住视线。马云在给创始团队那十八罗汉打鸡血的时候,就给了他们一个很美好的对未来的憧憬,在宏大目标面前,任何问题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当然目标也不是走马行空,是需要切实能够有人实现的。

要事第一,相信更是众多人知道但是不好坚持的原则,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打扰着我们。《深度工作》讲述的就是什么是深度的工作,什么是浮浅的工作,区分点就是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不重要的事,什么是紧急的事,什么是不紧急的事。通过性质划分来分配自己的时间点,针对自己重要的并且长期的事,通过每天的深度工作来保证自己的产出。据统计发展比较好井井有条的公司员工每天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占到了每天工作的百分之七八十,还有一些活的不错但是每天工作焦头烂额的公司是因为把紧急重要的事情占到了自己工作的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像世界500强公司的领导者都会合理安排自己重要的事情,并且不让他们那么紧急或者尽量减少紧急的事情。对于不重要的事那都是应该放弃的,《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牛波特甚至对于电子邮件都是戒掉的,在给别人留自己的邮箱时明确的说不要期待我的回复,他也只是在晚上睡觉前会翻一些通过自己的规则由机器筛选出来的邮件。因为对他的目标而言邮件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双赢思维,便是一种共同进步的策略,人靠自己成功是很艰难的,多少会需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牛顿、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也都是因为学习并延续了先前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修正并改进中萌发了新的成果。自成一派的体系道路是很艰难,回看历史基本上也都是重复着在轮子上继续制造着轮子,从而将轮子越造越大,越造越好。樊登也是因为积极的喜欢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成就了自己的财务自由之路。

知彼解己,《孙子兵法》早就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生活中更是如此,只有知道彼此需要什么,彼此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达到双赢思维。在家庭了解彼此更能达到生活的和谐,公司里员工和老板了解彼此更能对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原则》作者瑞·达利欧就在桥水通过棒球卡的方式把员工以及自己的所有特点记录下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求彼此先回顾对方的特点,从而为达成一致的想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统合综效,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原则,在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如何找出另外一个可以达成一致的策略,这个就好比是走向目标前的一个大坑,当你和对方都迈不过去的时候,有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绕过那个坑呢?能不能通过把蛋糕做大的方式来让双方都能够满意呢?答案肯定不止有一种或者是几种。这个也是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习惯。

不断更新,相信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更必不可少的习惯。更新的来源当然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从每天处理的问题当中总结的经验,有些是通过每天为人处事的交际中获得,也有的是通过别人分享的经验中获得。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他最金贵的物品就是他的书房,朋友找他借钱很容易,但是跟他借书他会毫不客气的拒绝。可见对于成功人士不断升级自己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李笑来也经常演讲说大脑就好比一个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不经常的升级的话早晚是会被淘汰的。

这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博士在80年代总结出来的,并引起了世界的反响。在读《原则》这本书时看到瑞·达利欧分享他的成功原则,也能到处看到这个七个习惯,只不过达利欧将事情划分的更细,更具体而已。在继续读《深度工作》的时候更是将其中的某一个原则放到更大,让自己将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位,并且锻炼自己深度工作的技能,从而产出更重要的成果,实现自己的成功,所谓的财富那也真的就是自己的意外收获了。卡尔·牛波特说自己靠浮浅工作的产出营建自己的粉丝群也只只吸引了几千人,还浪费了自己很多的时间,但通过自己深度工作的产出了更有价值的作品时,粉丝便纷至沓来,而不用自己再去营销。

可复制的人生,不是去真真的去模仿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而是要通过复制成功人士的习惯,通过自己对这些习惯的实践运用,来塑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第一步便是为之所付出的行动,第二步是为此行动所付出的坚持,第三步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并继续坚持。而大部分人往往都是死在了第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复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