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集背后的故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开视频会议的时候越来越多,公司会议室置备了一个半面墙那么大的屏幕,用来开视频会议。

大屏幕很高科技,老板觉得只是开会的时候用用太浪费了,就希望在工作之余用它播放点什么,于是就有了提议,征集员工们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做成合集,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这个征集照片、制作照片合集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真正做起来,就发现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的同事交照片特别痛快,听我三言两语说完,马上就掏手机翻照片,然后就发过来一串照片。只是我一看,真正拍的好的照片却实在挑不出一两张,却也不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只好尽量挑出几张可用的照片,再帮着后期处理一下,这样照片勉强还看得过得去了。

有的同事则要详细了解征集照片的前因后果,然后说等有空的时候挑挑照片,之后我还要再跟进问几次,照片才姗姗来迟。不过这样的照片大多质量都不错,由此我也能领会出照片的主人希望被关注和肯定的感觉,就会对照片多夸几句。

还有的同事平时从来不用手机拍风景,手机里都找不出可用的照片。但这样的同事也分两类,一类同事干脆地说没有照片,不交了(因为不是硬性的工作任务,所以也不强制要求一定要交照片);另一类同事态度非常好地答应第二天上班路上就拍好照片交来(现在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不好拍照了)。

公司里有两个同事,是众所周知的摄影技术和装备都达到了半专业水准的业余摄影师。我先去找了那个好说话的同事A,果然一听我说完,他很快就从自己的手机相册里挑了几张秋天的照片(以前专业相机拍完后传到手机相册里保存的照片)发给了我。然后我再带着他的照片,去找另外那个摄影好的同事B,先讲了一下公司收集照片的初衷,再打开相册给他看已经收集来的照片,重点展示A拍的几张照片。果然不用我再多说什么,B马上就答应也挑几张好照片,“比他(A)拍的好。”

通过照片,有的同事符合我对他/她一贯的印象,也有的同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有的同事人和照片风格统一,是热爱生活但不拘小节的风格。手机里存着很多照片,都是平时上下班路上拍的,可见平时喜欢观察生活,感受季节的变化、发现身边的美,只是照片构图、角度等等都随意了些,也不会想到要去做后期处理。

有的同事很在意自己的人设,虽然这些照片只是在公司内部展示,但也精挑细选,宁肯不符合秋天的主题,也要挑一张拍得完美的照片。

有一个同事,我一直以为他是个生活比较单调枯燥的人。没想到这次征集照片,他马上就从手机里找出几张凤凰岭看红叶的照片。原来这个老学究一样的同事,也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也喜欢用照片记录生活呢。

而有那么几个同事,特别是还有一个年轻人,居然从来不拍工作需要以外的照片。我问:“就没有过想拿出手机拍张照片的时候吗?”回答:“从来没有。”

有一个典型的经济适用男,他也没有合适的照片,他打开手机相册给我看,果然他的相册里除了工作需要拍的一些照片,没有任何因为闲情逸致拍的其他照片。唯一与工作照片风格不同的十几张连拍照片,还是他儿子拿着他手机不小心拍的,他没舍得删掉,一直留着。不过这个同事态度很好,允诺第二天上班会特意走一条有风景的路,拍几张照片交上来。

一叶知秋,一张照片也能看到不同的人。

照片合集制作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我想象的要多很多,特别是给每张照片起一个简单的标题,我原本以为这是件很随意的事,但是在思考标题的过程中,我偶尔灵光一现想出个好的标题后,就没办法无视其他那些太随意的标题了,都是一样的同事,怎么好厚此薄彼,重视这个不重视那个呢,只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张照片。70多张照片,我真是绞尽脑汁啊!我真是自己卷自己啊!

照片合集在公司大屏幕上播放了,同事们三三两两来围观、评论:“某某这张拍得好......”“某某这是去哪里玩了?"但是大部分同事对照片的标题都没有反应,有的同事是根本没注意标题,有的同事似乎认为照片是天生自带标题的,不需要特意拿出来说。只有两三个人是有意识地看了照片的标题,这两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这文案不错”,这个说话的人,是公司的司机。

我很感慨,想起网络上那句话:很多看起来稀疏平常的事,背后可能是别人的竭尽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照片集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