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五章自我的多元维度01

心理咨询师三级教材对自我的定义为:自我又称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即社会角色的认知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验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本书的自我概念为: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由身体本身、大脑和心理互动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参照点被称为自我。也是依恋关系的历史形成了自我

赫尔曼·艾宾浩斯的话语:“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是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好像也是在说,关于自我的概念形成只有100多年的时间,但是真实的自我形成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

一、自我——体验的领域

依恋关系的影响留存在躯体、情绪和表征世界中,各个领域相互连接甚至互相重叠,塑造着每一个领域内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

躯体感觉是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情绪形成了表征,表征又相应地影响到之后出现的感觉、情绪及表征。

依恋历史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我的不同维度以及自我可以被自由获取和整合的程度。

1、躯体自我

最初和最重要的自我,是躯体自我。——西格蒙·弗洛伊德。

神经生物学家Antonio Damasio认为“身体构造和运作的显著恒定性”是稳定感的来源,是自我体验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因此,自我的最初感受源自躯体体验,这些体验的性质主要由早期依恋关系的品质决定

2、情绪自我

“感到安全”等同于“亲近”。安全的感受是最基本的,它甚至比“亲近”更为基本——因为婴儿可能在身体上靠近依恋对象,但感受不到安全。即使过了婴儿期,我们如何清晰地感受,对于我们感觉到“自己是谁”仍然非常重要。

情绪自我对于发展自我感非常重要,原因有三个:

(1)、情绪是个体的直觉判断,或是个体对他自身的机体状态……或是对自己身处其中一个一连串环境条件的直觉判断。

(2)情绪会驱使行动——有的时候会触发各种先天的行为系统开始运作,包括依恋系统。按照伯温的说法,情绪判断具有生存价值,因为它们有助于达成即时判断——比如,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

(3)情绪总是联系着身体。身体感觉是情绪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且情绪通常是通过身体来表达的。

CBT的核心信念是:观念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观念。

相应地,在治疗师尝试促成的新的依恋关系中,患者的情绪位于中心,而且这些情绪的有效调节——即允许情绪被感受被调整被交流被理解——通常是治疗过程的核心,从而使患者有可能被治愈,有可能成长。

3、表征性自我

大脑里有一个模型的设想是纸这个模型等同于一个玩具,又是一个工具,它是一个模仿的世界,让我们可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操控,从而找到如何操控真实世界的犯法,这个真实世界是它应当能够表征的

依恋关系的工作模型是有选择性的,由“已经被概括的互动的表征”所组成。在我们一生中,它们持续地为我们的体验提供根本的方向或反应的品质

当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转向这个可靠的内部对象,我们便会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复原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信心,用于探索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当我们缺乏内化的安全基地时,这种心理复原力便会缺失或减少。

发展表征世界需要两个基本的过程:分化与整合

分化创造了心理的界限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从有问题的角度来看,缺乏内在与外在、心理世界与物质之间的分化能力,恰恰是使很多不安全依恋患者受损的心理等同模式的标志。

整合涉及到综合与联接,对自己和对他人整合了的表征能让我们把情感上的矛盾体验放在一起——例如,我们能在对某人生气的时候仍然爱他

整合促进平衡和对体验的细微差异即复杂性的觉知。没有整合的表征,我们很容易以极端和简单的词语来体验自己和他人:不是所有都好,就是所有都坏;不是英雄,就是坏蛋。

正如情绪自我是植根于身体体验一样,表征性自我基本上是奠基于情绪体验,且往往具有反应激烈的特点。如伯温提及,依恋的体验和(或)其瓦解容易唤起最强烈的感受。因此,我们对自己、他人、和关系的表征不仅仅含有强大的情绪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由支撑它们的情绪所主导,并且处于觉知之外。

很大程度上,是内在表征中的潜意识的情绪维度使它们抗拒改变

如有不得,反求诸己。

实际上,我们过往的经验,是基于情绪的体验为基础的,它不是真理,而且处于觉知之外。

如果不具备反思能力,是很难看到心理体验实际上是表征性的(过往体验的心理模型),就会继续成为现实的囚徒,情绪的奴隶。

改变的开始源于向内问自己。

4、反思性自我和觉察性自我

自我在躯体、情绪和表征性的维度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而是每个人几乎都可以自然而然获取的,但是,反思性自我和觉察性自我的领域仅仅是“有可能”到达的,然后这些可能性却至关重要

我由此想到这个可能性就是“缘分”的由来。

自我去反思体验时注意的是体验的内容

自我去觉察体验时注意的是体验的过程

内容是已经被整合好的,而过程可以包括整合好的,也包括正在整合过程中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为意义是源自行为背后潜在的感受、意图和信念。另一个人可以把我们的心智保有在他自己的心智里面,在这样的伴随下成长,我们就掌握了“心理执行力”,使我们有目的地去考虑并弄清主观体验的意义,从而可以与它同在,而不是感到完全被淹没,或者全然将它切断。

我自己的理解是:

在依恋关系中,父母作为养育者,他们内在的感受、意图和信念,作为心智化的模型,在伴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长出心智化模型,并掌握“心理执行力”,所以反思性自我即心智化模型,给了孩子内在的自由

觉察性自我,注意的是体验的过程,他接纳整合好的内容,也接纳正在整合的过程,他在无差别评判中都接纳,从而跟心智化健全的咨询师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在这个关系里,他的无差别评判的觉察性自我的能力得到滋养

换言之,反思性自我提升我们内在的自由,觉察性自我滋养我们内在的自由

所谓的轻松是因为以当下为中心的觉知,能够减轻因过去和将来带来的重负,能够减弱羞耻和恐惧而产生的负累
























人脑的主要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五章自我的多元维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