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幻想,博物馆里的时装秀

《欲望都市》里说,年轻女孩儿来到纽约,寻找名牌,寻找爱情。可那时候我还是商学院里不领薪水的学生,“纽约”对于我来说,只意味着求职华尔街,而不是第五大道和纽约时装周。

不过纽约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花团锦簇的秀场:除了第五大道,还有遥望中央公园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先锋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前卫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切尔西的画廊、当然还有林肯中心的演出……读商学院那两年,很少离开曼哈顿,或许也是因为这里除了华尔街,还有富足的精神家园。纽约并不像巴黎、伦敦、罗马,有诸多“历史上本地出产的大师”可以称道,却绝对能给你:从古典到现代,从高雅到通俗,最顶级、最紧跟潮流的,各种文化的碰撞和滋养。毕竟有很多展览和演出,只能在这里,看现场!

切尔西画廊/纽约/2009-2011  
切尔西画廊/纽约/2009-2011  
Columbus Circle/纽约/2009-2011  
MoMA/纽约/2009-2011

2011年初夏,为纪念自缢身亡的天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推出“野蛮的美丽”(Savage Beauty)主题回顾展。在纽约的最后一周,我还是挑了个工作日上午去看,却没想到整个大厅里,回字形地挤满了排队的游客,破天荒地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进入。这是MET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展览,自5月4日开始,接纳了超过65万人次访客,原定7月31日结束,后来不得不推迟到8月7日,并且破例在周一闭馆日开放,50美元一张的特殊票卖掉了一万七千多张。因为会员不用排队,展览期间MET新增2万会员,整体增长15%。多少是受到这个展览的推动,2011那一年,MET接纳访客总数破了40年的纪录。我的很多朋友,从美国其他城市专程跑来纽约参观,刚好从国内来纽约出差的,更是大呼幸运。要知道,这样的展览,可不像卢浮宫里常驻的《蒙娜丽莎》那样,只要飞去巴黎就可以看到。再有机会亲见,要等到2015年3月,在伦敦的V&A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会再举行一场McQueen的终身回顾展。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英国时尚界出名的“坏小子”、“可怕顽童”、最年轻的“英国时尚奖”(British Fashion Awards)得主……在国内,McQueen品牌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标志性的骷髅头,一再出现在McQueen围巾、T恤、鞋子上。没有预料到,展厅里会人满为患,所有人都只能跟在队伍里挪步,不能擅自在某个展品前过多停留。更没有预料到,这场博物馆里的时装秀,会是,一如开场援引的McQueen语录:自此再也没有回头路,我将带你开始一段从未梦想过的不可能之旅……

展览收集了McQueen自1994年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的毕业作品,到2010年2月巴黎展出的遗作,统共100多套服装和70多件配饰。才华横溢如McQueen,很难用统一的风格概括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你必须先了解规则,然后再打破他们,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打破规则,但保持传统。我觉得自己好像整形医生一样地做衣服。但最终我希望改变的,不仅是身体,更是思想。我希望能像个科学家一样,用与时代相关,又能延续至未来的设计,去改变时尚。

1995年,作为苏格兰后裔的McQueen,让模特穿着撕裂得破碎的裙子,露着乳头走上“高地强暴”(Highland Rape)的秀场,虽饱受争议却也名声鹊起。一年后,他推出首个正式系列,一款超低腰露股沟的牛仔裤“包屁裤”(Bumster Rouser),反叛大胆,令英国时尚界开始将他与“朋克之母”Vivian Westwood相提并论。可我眼中的McQueen,除了这些“野蛮的美丽”,还有着伤感的浪漫。他的作品绝不单纯为出位而追求惊世骇俗,基于精湛剪裁、不羁想象和前沿科技,McQueen在T台上释放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他说:“人们可能会有点儿害怕穿McQueen的女人,因为这些衣服带给她们力量。我并不将这风格看作强势甚至有攻击性,我只是偶尔穿透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不敢承认的黑暗,不断在生与死、欢乐与悲伤、善良与邪恶的两极震荡间,寻找浪漫。”展览中不乏苏格兰公主、林间精灵一样的高级晚装。包裹在红色光片和鸵鸟羽毛里的露臂长裙,性感而不失优雅,只是McQueen说:“那是每一寸肌肤下的血。”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

自杀前,在2010年春夏秀中,McQueen想象全球变暖致使两极冰层融化,人类被迫迁重回海底生活,在这场题为“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的时装秀上,展出了混杂蛇皮、鲨鱼皮纹路的绚烂短裙,搭配25厘米龙虾爪、驴蹄一样的高跟鞋……

除了展示精美服饰,博物馆还采用多个大小不一的屏幕,循环播放McQueen特色时装秀的录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是1999年春夏秀的闭场,名模Shalom Harlow着白色抹胸秋千裙,在T台中央不停旋转,两旁各有一个机器人持喷枪,对准白裙发射油彩。这一场看似自由写意的“天鹅之死”,是McQueen团队花一个星期调试电脑,才将灵感化作现实。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

另一场过目不忘的,是2001年春夏系列,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箱里举行的时装秀。模特们始终被困其中,因为无法看到箱外,所以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自己;而外面的观众,则被迫看到自己在一面面镜子里的诡异投射。时装秀结尾,玻璃箱内的中间挡板轰然倒塌,一个臃肿的女人赤身裸体地坐在画面中央,头戴吸氧设备,周围一群飞蛾鼓噪。McQueen解释:“我想让人们反观自己,真的有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么美吗?那个在名模环绕下突然袒露的女人,正是想要触及那被囚禁于内的美。”从这个角度看,McQueen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时尚设计师,而绝对称得上是位艺术家。很多艺术大师在功成名就后,都会做出反传统的美学尝试。罗丹晚年的雕塑作品《欧米哀尔》(Heaulmiere,又名《丑之美》),表现曾风光一时的妓女欧米哀尔,在慨叹自己的衰老丑陋。大师抛却了各种粉饰,用一具木乃伊一样干枯的身体,呈现出真实的衰老,老妓沉静中的痛苦,激起人心中一丝悲伤的怜悯,亦是一种美。McQueen说得更通俗些:“因为丑被大多数人忽视,所以我想要从中找到美……”

或许玩到这般极致并不是大众可以接受,其实大师要做到唯美也足以令人窒息。2006年秋冬秀的收尾,全场灯光暗沉,幽远处浮现出一小团白色的光晕,随着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配乐(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逐渐清晰幻化为一袭白色多重荷边长裙的女子。名模Kate Moss飘浮在半空中,随风轻摆,裙褶舞动,如烟似幻,让人不由得想伸手留住那一瞬的美丽,而她已再次化作一团光晕,消失在黑暗中……这一次,McQueen借助三维投影,实现了他的美学想象。

现在,这些经典发布会的视频片段大都可以在网上搜索欣赏,但如果不是因为MET这场惊为天人的Alexander McQueen回顾展,我这个非时尚界人士,或许很难会见识这样的跨界惊喜吧。

与纽约时装周的T台走秀、引导时尚不同,大都会博物馆服饰艺术学院每年都会围绕精心策划不同的主题,举办盛大的春季展览回顾时尚史。其开幕舞会The Met Gala已成为全美时尚界最隆重的慈善活动,红毯部分更是被誉为“时尚界的奥斯卡”。比如2015年的Met Gala,主题是中国细语:东方艺术、电影和时尚故事(《ChineseWhispers: Tales of the East in Art, Film, and Fashion》),王家卫受邀担任艺术总监,巩俐是主持人之一,而《欲望都市》里的SarahJessica Parker也头顶“福娃”出场。

Met Gala/2015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度幻想,博物馆里的时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