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让神仙姐姐刘亦菲,再提一部烂片

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刘亦菲总是能接到烂片,莫非这是什么特殊的被动技能?

上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刘亦菲主演的电影,还是她和吴亦凡一起的那部著名烂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片中吴亦凡对着刘亦菲嘶吼“那菩萨知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过”那一幕让我乐了许久。

2020真人版《花木兰》,前几天豆瓣评分还是4.9,现在已经升到了6.2,但是仍然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它并不讨中国人的喜欢。

整部片子充满了文化的错位,作为中国观众去看,违和感贯穿始终。

花木兰不仅是中国民俗文化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于花木兰的印象与认知,可以说主要来自于中学语文课本,来自于《木兰辞》这篇古文。

南北朝时期,北魏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侵略压力,为了对抗异族,才有了“可汗大点兵”,有了木兰替父从军。这是花木兰的时代背景。

而电影中,当我看到那辨识度超高的福建土楼时,不适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本来应该生活于公元5世纪的北方人花木兰,居然住在宋元时期才出现的、位于福建地区的土楼里。作为文科生我对此表示一口老血喷出来。

还记得语文老师让你背的课文吗?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从福建到黄河这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花木兰那得是坐着飞机才能朝发夕至啊。

演技不行可以忍,常识性错误真的忍不了。

额外再提一句,这土楼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烂片《大鱼海棠》,里面的人们也是住在土楼里。

女主·双标圣母白莲花·椿对男配·绝世无敌好舔狗·湫说的那句台词“你对我就像哥哥一样好”着实把我恶心坏了。

说回《花木兰》,还有一处槽点不得不吐,那就是木兰他们家的对联(原谅我找不到图片)。

上联: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联: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

啧啧,真是深得回文修辞的精髓啊,只是不知这口锅该给编剧老师还是给道具老师。

至于其他的,比如抄袭了星球大战原力的“气”,还有巩俐饰演的女巫仙娘明明可以直接取了皇帝的人头却偏偏要跟花木兰“暧昧不清”这些我都无力吐槽了,导演咋不给花木兰一把光剑大杀四方呢?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花木兰》似乎应该是讲述忠孝节义、家国天下的历史片,就像《英雄》。

然而真人版《花木兰》,实质上是迪士尼公主片与漫威超级英雄片的混合,再套上一个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壳子。

好莱坞电影,扒开了说骨子里都是一个套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其著作《千面英雄》里总结的很到位,一个故事中,英雄,或者说主角的经历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某种原因出走(摆脱原本所处的境遇),在旅途中历练、成长,然后陷入巨大的困境或危难中,之后做出抉择,在拯救世界的同时完成自我救赎,后面或许还有英雄的加冕、衣锦还乡等等。

从青蛙王子到亚瑟王、俄狄浦斯王,再到魔戒、星球大战、钢铁侠,西方的大多数童话、神话、乃至好莱坞商业片,都适用于这个套路。

真人版《花木兰》同样遵从了这种叙事逻辑。

但是我们会觉得《魔戒》《钢铁侠》好看,却不喜欢《花木兰》,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同一种文化意象的认知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花木兰对于我们中国人,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孝义、家国责任,带有一丝反侵略反封建的精神气节。

而电影中都是啥?

魔法、超能力、天选之人……

这样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可以是天行者,可以是凤凰女,但绝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

还是期望过高了,如果迪士尼当初不是以“女性力量”、“史诗大作”、“真的懂中国”作为宣传点,我想口碑也不至于这么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木兰》让神仙姐姐刘亦菲,再提一部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