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修 | 孩子厌学弃学,或许是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9月15日(周四)  多云 风 凉爽

196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 作了一项经典实验。他把狗关在一个铁质笼子里,内置一蜂音器。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以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在笼子里东窜西跳,痛苦哀嚎,却怎么也逃避不了那一刻的电击。

在经历了多次这样的实验后,这回实验,蜂鸣器一响,笼门已经打开了。但是,狗一听到蜂鸣声,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其实,它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从笼门逃出,免受这次电击。但它一听那铃声,就绝望地趴下,消极等待痛苦时刻的降临。这种行为,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概括地说,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训练)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在人的身上也不断得到验证和发现。之于人类,习得无助感最常见的描述是:一个人消极地面对生活境遇,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而且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成因不单是生活境况的改变,或是特殊的生活体验,服用药物有时也会造成这种心理困境。

习得性无助的人不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当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换来一次又一次失败,有的人会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最终即便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也会笑着对自己说,我至少努力过了。他们依然自信坚强,以积极的心态直面下一次的挑战。有的人却经受不住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就如同那条实验中的狗,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面对笼子,自己无能为力,倒不如直接放弃努力,趴下、躺平。或者埋怨、指责客观环境、周围的人不给力,或者觉得自己无能。

当人们有习得性无助感时,通常会从三个角度来处理问题,被称为3Ps。即:

个人(Personal):他们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换句话说,倾向于针对问题来内化自己,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自己面对问题无能为力,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结果,还不如放弃努力,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好了。

普及(Pervasive):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也就是说,将一件事的反复失败泛化到自己生活的所有层面。认为自己就是无能。生活中所有的失败都是自己的无能所致。

永恒(Permanent):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使得一件事反复失败对自己的影响力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生。

塞利格曼对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过程也进行了阐释。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 2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和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

( 3 )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说 "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无助感。

( 4 ) 表现出动机 、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严重影响后来的学习。

对照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我们来反观那些厌学、甚至辍学、弃学的学生,想想他们是不是一般都有这样一段心路历程。

谁不愿意取得好成绩呢?可是,我努力过了,成绩却一直上不去。我也曾不断跟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可是,成绩依然提高不大。或者,成绩有所提高,但家长或老师没看到我的努力,反而仍拿我和那些好学生比,甚至更为严厉地批评我,给我施加压力。没关系,我再努力。可换来的依然是失望,甚至讥笑、讽刺、挖苦。我再努力,换来的仍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嘲笑、看不起......

好吧,那就随你们笑吧,我就是我,我就这样子行吧?我干脆不学了,我干脆不上学了,我干脆不参加中考,我干脆放弃高考,我干脆“躺平”,你们又能怎么着?看你们还怎么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那么,在学习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如何矫治?

第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寻找教育的契机。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初一初二时与英语老师闹别扭,对英语厌学,英语几乎总考个位数。到了初三,换了英语老师。那英语老师看他其他学科学得都不错,只有英语“瘸腿”,就想方设法为他补课。

一开始,这孩子就觉得自己英语不行,再怎么努力也跟不上的,因为背过的单词他掉头就忘。英语老师发现这孩子背语文非常快,就把英语课文翻译成汉语,让他先背过汉语,然后再把英语语段录音,让他照着背诵。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让他自己查词典。一段时间后,这孩子的语感就出来了。在语境中学单词,也快了许多。到中考时,他的英语成绩80多分。在这一过程中,他学会了一种英语学习策略,到高考时,他的英语已经在班级名列前茅。

第二,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可以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助其重拾信心。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位连续几届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获得者的故事。他说,他致胜的法宝,就是把遥远的路程,划分为一段段路程。跑完一段,他就有成就感一次。再跑完一段,他又一身轻松......直至最后跑完全程。

同样,我们对习得性无助的孩子,目标和期望值一定不要定得过高。可以从确立实现一个小目标做起。前面所举的英语补课的例子,老师一开始就让他背一句话,里面就一两个陌生单词。之后,慢慢地两句话、三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这孩子不断地获得信心,终于慢慢赶了上来。

对于那些因为经常不及格而放弃努力的孩子,我们是不是第一个目标就是提高成绩?提高一分也值得表扬。慢慢地,目标就是及格,只要及格了,就会获得由衷的鼓励和赞许。然后再一点点向上。

第三,改变评价方式,由成绩排名的横向评价,改为自己与自己比的纵向评价。

不能拿孩子们的成绩比来比去。提倡真正意义的多元化评价。孩子们哪一方面的优长,都值得被激励。尤其不要一味地以成绩排名衡量孩子的学业。

我一直对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等级制持保留意见。目前实行的等级制,即便所有的孩子都达到过去的及格线60分以上,也一定会有5%的不合格等级。意味着后5%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合格线。这不是无形中助长了这些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吗?

我倡导的,是每个孩子都要自己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今年比去年哪怕只提高了一点点,也值得被肯定。

尤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形成习得性无助很简单,只要一次次打击就够了。可要帮助他们矫正,就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可能还要面对他们的反反复复。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对孩子们有信心,就一定会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帮助他们跳出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研修 | 孩子厌学弃学,或许是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