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知识偏爱有准备的人?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写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意。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对于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可能都比较熟悉,它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金榜题名后出人头地。当然,人们也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毕竟“知识改变命运嘛!”

作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我们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同时在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励志案例。比如说华为的天才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在于面向世界范围招入许多天才少年,给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之所以天才计划会吸引众人眼球,一个原因是若干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在苦苦寻找合适的工作时,他们就可拿年薪几百万,让人羡慕不已——他们一年的年薪,可能是普通工薪族大半辈子的收入。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想想“两弹一星”钱学森先生——美国当局称他一人抵得过五个师,从后面取得的成就看,钱学生何止抵五个师!抵五十个师都不过分。

当然,这些例子中的主人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不仅有过人的天赋,而且从小就接受了优越的教育,开发了个人特长,他们甚至被称为天才。可天才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那么,作为凡夫俗子中的一员,我们还有机会吗?

对于获取知识,要么我们主动,要么我们被动。我们通过直接经验,通过检验和证实想法(科学试验)或通过推理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当使用推理这么做时,我们分析问题,考虑所有的事实和可能的解释,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对于被动学习,主要是通过其他人的告知来获取知识。比如说课堂教学,以及新闻报道、阅读报纸或者杂志等,大部分都是被动获取。与此同时,我们也受被动学习制约,因而依赖在朋友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中进行被动学习。

那么,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呢?令人遗憾的是,被动学习具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它使我们易于不加批判地接受被告知的事,甚至当告诉我们的只是些谣言和传闻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知道你是否玩过谣言游戏?它开始是一个人写下一条信息,但不让任何人看到。然后这个人开始逐字逐句地把此消息小声地传给另一个人。这个人再小声地传给其他人,以此类推,传遍所有参加游戏的人。最后一个人逐字写下他所听到的信息。然后比较这两个文字记载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最初的信息在一个传一个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而且往往是巨大的改变。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没有两个词恰好包含完全相同的意思。因此,人民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个故事,而不是准确地引用原话,这一简单的事实改变了故事的内容。还有大部分人听得也不完整。甚至,许多人喜欢对一个故事添加自己的创造,试图改进它,以达到符合自己的说话风格。这种习惯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结果都一样——听到它的那些人都以为自己知道。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以讹传讹的现象。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呢?答案是学会正确地难受——多看原著,少看爽文。刷朋友圈让你很爽,读一本经济学或者心理学原著让你很难受;翻阅公众号的文章让你很爽,逐字逐句地耐心地阅读一本逻辑学著作让你很难受;刷短视频让你很爽,听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的讲座让你很难受;吃喝玩乐让你很爽,健身锻炼让你很难受。发现了吗?让你真正进步成长甚至是进化的事情,总会让你感觉难受,让你忍不住要放弃,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但这些都是幻觉,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某一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当然,你也会感激自己曾经的选择。不要忘了,人前显贵,人后遭罪。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王小波所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说知识偏爱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