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体验中探索自我

Hi,大家周末好啊,我是Emily ~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夏季好像在悄悄地和我们告别。伴随着几场突如其来的雨,这几天早晚明显感觉凉爽许多,与舒适的体感一同而来的,还有通勤路上看到的美丽夕阳和五彩云朵,附上两张随手拍摄的照片,和你分享日常的小美好。

我最爱的秋天,来了。

这个月,接到几个小伙伴们的咨询需求,他们有来自浙大大二在读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有来复旦本硕计算机专业目前就职国内某通讯行业头部企业工作刚满一年的职场新人,有来自500强财务条线工作七年的职场中层,还有因婚嫁和未来发展换城市和职业方向的职场女性。

在感谢这些伙伴给我的咨询带来了一个个鲜活生动案例的背后,我更多感受到了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元化和不确定时代下,如何立足自我认知,做出明智的决策。

今天,有感而发,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带着洞察,在经历中发现自己,探索自我。

01

作为一名盖洛普优势教练和职业生涯规划师,我在过往的五年时间中,我一对一帮助了超过五百余位不同年龄阶段的伙伴们走出了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困惑。

这些伙伴中,年龄最小的有尚在读高中的学生,也有年龄超过45岁即将退休的中青年人,更多群体集中在职场经验在10年之内的伙伴们。处在这个阶段,更多的职业困惑集中在「晋升发展」和「转型副业」两大类,个体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先来说说两个案例。

与职场人群体相比,我会更加关注尚处在学生阶段的这些年龄较小的伙伴们。

比如前几天遇到的这位来自浙大大二在读能源专业的小Y同学(化名),她通过公众号找到我,简单沟通后,她发来一段非常详细的文字,描述她的当前的困惑:

“我高考时超常发挥,考入浙大,在报考专业时没有思考太多,虽然家人建议我学习经济学类专业,但我对经济学不太感兴趣,当时对环保事业有着一些情怀,也考虑到未来就业门槛可能也会高一些,最后选择了能源专业。通过大一一年的学习,非常明确自己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于是在本专业学习之余,我辅修了一个商科类专业,从中我体验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本想读能源专业,毕业后继续完成硕博的学习未来走科研方向工作,但就在大二的这个暑假,我找了一个本专业方向的实习机会,通过实习,我发现研究员这种工作环境、氛围和节奏也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就思考毕业后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是不是要重新规划一下。请姐姐帮助~”

在她大段文字的描述后,还列出了为未来规划的几条可能性的选项,比如出国读完某专业方向的硕士,接着完成MBA的学习,然后入职MBB头部咨询公司,或继续在能源专业深造,但考虑换一个非研究类型的工作等。

这是来自小Y的困惑。

再比如,小Z(化名)是一位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硕毕业的职场新人,毕业后顺利进入国内头部某通讯行业担任售前产品经理岗位,工作一年后他因为工作内容组织氛围不太喜欢,觉得继续下去会内耗太大,于是考虑新的职业机会或方向。

在咨询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也梳理出了不适感背后的一些细节原因,比如在组织氛围中,他提到「死气沉沉、国企文化、存在一定酒桌文化、不开诚布公、领导们之间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九九~年轻人离职率很高~ 」

在工作内容方面,他梳理的更详细,比如「要面对大量流程性工作,琐碎、枯燥乏味且对细节要求很高,还需要懂很多不知道的技术细节,需要不断地依赖于他人,无成就感,同时工作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对接工作,自感自身如同一个传话筒一般,没有多少意义感等等。」

还有在两段实习期间的一些感受,比如Mentor很Push无同理心,另一个Mentor很nice耐心且温柔,考虑到职位发展前景等。

这是来自小Z的困惑。


02 

之所以想把这两个案例拿出来分享给大家,是因为我看到了在两位年轻伙伴身上一些的共性:

1、名校毕业,高知群体

2、借助实践能厘清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

3、对自己和未来有超高预期

4、自信且笃定,积极寻求改变

借由他们的案例,我也禁不住想到年轻时的自己。

大学毕业后,对外部职业世界没有太多了解,于是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和之前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金融业,从事业务拓展类的工作。

初入职场,面对一个新的城市,新的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是要去适应和学习,工作内容和职场人际等等。两年左右时间,相对稳定和熟悉后,我开始去思考关于未来的一些个人发展规划,期间伴随着非常多的个人发问,比如,

“未来十年后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在哪个领域有所建树?”

“想要实现你要的生活,有哪些可选的路径?”

····

也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比当前所在的平台和起点,萌生了想要改变的想法。

结合上面两位年轻伙伴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改变既可以发生于因困在一个不舒服的地方想要脱离,也可以发生于立足当前,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憧憬带来的动力。

但改变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建立在真实体验和经历中,同时保有对自己充分的洞察和真诚。

若没有真实体验和经历,空谈某种生活和工作很美好,那是一种「在别处的」幻境,未必真的适合你;若没有带着对自己的真诚和洞察,只是在一段段经历中摸爬滚打,不去总结,不去感受,也会错失很多发现自我,探索内心的好时机。

所以,自我探索需要体验,也需要洞察,缺一不可。

03

体验其实有很多渠道和方式。

1、立足当前工作

比如,你可以在本职工作之余关注一下其他伙伴的工作内容,如果可以为自己争取机会去锻炼和尝试,这样以来,你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在团队的中的多面手,而且给到大家塑造了一个积极学习,视野开阔的形象。

2、参加社会团体

比如,你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不同类型的俱乐部或小团队,它们可以基于你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你带有明确目的性想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总之在这些工作之余的小团队中,你不仅可以学习新的技能,而且还可以认识到来自不同行业的人。

3、读书观影旅行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小视频,标题为《看纪录片长大的女生格局能有多高?》,不可否定,建立在一定阅读和观影量基础上的见识和心智水平,的确是可知古,可鉴今。

记得大学毕业等候工作offer那段日子里,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至少看两部电影撰写观后感。当时没觉得怎样,但后来很多次回想起那段时光——伴随着每天高强度的输入和输出,让我在日后与他人的沟通中有了很多素材,也培养了我基于大量艺术作品熏陶带来的高级气质感。

培养洞察力也是探索自我需要做的功课,先来看看,什么是洞察力?

就是发现事物中隐藏的,核心矛盾的能力。找到核心矛盾,你就找到了更高级的智慧线索。

换句话说,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还原到它最核心的矛盾层面。虽然你未必能找到解决方案,但是,到这一步,你已经掌握了一个,通往更高级的智慧的线索。解决这些矛盾的智慧,才是一个事物中隐藏的,最宝贵的智慧。

分享培养洞察力的三个方法。

1、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洞察其实就来源于日常,比如,从今天开始,每天结束前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复盘总结,问问自己今天过得怎么样,有哪些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有哪些你不太爽的事情,然后问问自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点」触动了你等等。

2、片面的深入观察

不知道你是否有被某个细节触动的体验,其实每个事物有很多面,每次只观察其中的一个片面,但是一定要深入。苏东坡曾经说过,读书,要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一本好书,一定要反复读几遍,而且每次只盯住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洞察力可以在这些细节深入揣摩中得以锻炼。

3、锻炼感知力

平时,你可以坐下来拿着纸笔,随便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写下此时脑海里想到的所有回应,即使看起来是无关的、没有意义的。请注意不要让大脑思考获得的信息或者试图指挥这些信息。简单记下自己的想法,直到想法不再涌现。你可以把写的东西仔细读一遍,如果有任何东西突然引起了注意,着重标出来,并且在阅读完全部思维过程后加以分析。

以上,给到你一些实用的小Tips,希望对能有帮助。

结束语

探索自我,是一场漫长且不确定的旅程,它需要我们保持对自我和生命的持续热情和期待。

探索自我,也需要持续的努力。试想一下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段登山的过程:一开始是一群人爬山,爬着爬着,一些人爬不动了,坐下来休息, 然后停留在原地或者撤退。而另外一些人还在继续爬,但沿途会不断有人放弃。最终,也就只有极少数人能爬上山顶,在自己人生某个节点实现了高光时刻。

探索自我,还需要多次追问自己,这一生最终希望达到怎样的境界,是否可以为更多的人群创造独特的价值。这两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此需要你借由体验和经历向外探索更大的世界,了解其真相,进而探索自己的本源,知晓自身生命的独特意义和已经具备的优势。

愿你能看到更远的远方,和更大的世界。

我是Emily,一名盖洛普优势教练和生涯规划师。

期待和你认识~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不断体验中探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