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3.16:射不主皮为古道,但求尽己莫亏心

「八佾篇第三」16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射”,即射箭。古时有“军射”、“礼射”之别。军射注重准度和力道,而礼射则重在养德。此处当指“礼射”。

“皮”即古时的箭靶子。“主皮”,此处指穿透箭靶。

“科”,本意为品类、等级。“同科”意为同等。

【译文】

孔子说:“礼射不在贯靶,因力气大小不同。古来规矩如此。”

【评析】

“礼射”为古时的“六艺”之一。“六艺”为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当时的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因为各人的能力不同,因此“礼射”但并不以穿透箭靶为主。此为古时所行之道。

古时教授“射”艺,固然是要教给学生一项技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要帮助学生在技能学习中养成专注坚毅,在礼射仪式中养成雍容大度。因此,礼射主要是用于养德及观人品行,是尚德不尚力,故曰“射不主皮”。

古人为学皆以养德为主,“古之道”实为“素质教育”。但后来由于礼崩乐坏,私欲渐盛,为学的功利性也越来也强。至春秋末年时,已由“射不主皮”的尚德不尚力变为咸主射穿其皮的尚力不尚德了。所以孔子才会叙“古之道”而叹之。

君子尚德,所行但以仁义而不以功利。是故“君子以自强不息”,其重在“行”而不在“果”。因为“行”乃是尽人事,而“果”尚需听天命。故孟子曰:“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因此,凡事但求尽己竭力、无愧于心便好。这也是“射不主皮”的另一层蕴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3.16:射不主皮为古道,但求尽己莫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