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也可以上得荡气回肠———听陈天娇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

      “好雨知时节”,在这个飘雨的六月,聆听了陈天娇老师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热血沸腾,激动万分。思绪也跟着陈老师回到了唐朝的那个重阳节,感受了浓浓的乡愁。我突然感慨,原来思乡诗,也能上得如此荡气回肠。

图片发自App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荡气之一:诵读导入,意境铺路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课前陈老师通过吟诵学生已经积累的思乡诗《静夜思》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思乡的情怀,同时也能更快的融入到这首诗歌的意境当中。诗歌的学习在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所以陈老师强调:“读诗要从读题目开始,入情入境。”陈老师用她那磁性的嗓音一开始就将同学们带入的诗的韵味中。

荡气之二:一“异”激起千层浪

      在指导古诗理解时,陈老师抓住了“独在异乡为异客”中两个“异”字,进行有层次的指导。首先单从字意上,从四个带有异字的成语中选出与诗句中“异”字意思相符的成语,第一次感悟“异”。接着通过老师情景的渲染,图片的对比,长安街喧哗的街头,热闹的过节气氛更是对比衬托出了作者孤寂的心情,第二次映衬了“异”,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此时作者的心里想法,作为王维兄弟此刻的感受,最后通过写家书的形式让学生彻底的感悟到了作者思乡的情绪。学生到此,透彻的明白了“异”在诗中蕴含的道理。陈老师就这样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深入指导,最终在学生深情的诵读中达到了升华。真可谓:一“异”激起千层浪!

荡气之三:思乡诗会,深化乡愁,

    思乡,是对家和家人的思念,睹物思人 。思乡诗表达的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那份漂泊、孤寂的心。在理解背诵此诗的基础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陈老师在设计之初的一个重点。通过这样的诗文诵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体悟了诗歌的魅力,有了课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是为了在情感上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把诗人的思乡,思亲人的感情潜移默化的学生自己身上,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亲情之爱的伟大、无私。

      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从陈老师的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原来思乡诗,也能上的如此荡气回肠!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乡诗,也可以上得荡气回肠———听陈天娇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