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关于佛法的三个比喻

最近从播客「晚风说」中听到两个关于佛法的比喻,加上以前在和菜头那看到的一个,凑成三个,归结在这里分享一下。

这三个比喻我认为都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巧妙。

1 轮回转世与火的传递。

轮回转世就好像火从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

并非如我们通常认为的,人死后魂魄离体,并在转世之前喝下孟婆汤,失去上一世的所有记忆,又在来世承受自己上一世种下的善因恶果。

并不存在这样一个能够穿越千百世的魂魄,如果认为有,那便是「执我相」。

我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学时读过某本书后,曾就新陈代谢有过一番奇想。单就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而言,经过每天的新陈代谢,它们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几年之后,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会整个更换一遍。

那么,现在的「我」和几年前的「我」难道不是同一个人了吗?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轮回转世来说,两支蜡烛的火苗之间虽有关系,但已是两支不同的蜡烛。

这一火的传递比喻还有另一个优势:即使承认世上存在前世今生,也不会太影响真实的物理法则。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佛教徒们说的业力到哪去了?火的传递,似乎无法传递与业力同等复杂的东西。

要解释业力,恐怕要牵强附会到某种第三方力量上去。就像奥运会的火炬,在人们的想象中,这株火苗来自几千年前的雅典,因从未间断而承载着源自古代的无上荣耀与可贵精神,并将一直传递下去。

2 法门与频道

不同的法门,就像电视机上的不同频道。

对于法门的比喻,更经典的是「筏」。人的觉悟就像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而筏,就是渡河的工具。

《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渡河之后,应舍筏上岸,但执着于法门者,却仍背筏行走,如此同样不得觉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出现的事物又成为新的喻体,比如频道。相较于筏,频道也能反映对法门的执着。我记得小时候,小孩子间的一个争胜内容,就是比一比各家的电视谁收到的频道更多。

除了对执着的反映,频道也能稍微解释不同佛教宗派间的争执。毕竟,处于不同频道之间的人,是听不到或者听不懂对方所说话的。这一点是频道优于筏的地方。

3 杂念与推送

心中不断涌现的各种杂念,就像推送而来广告,或者app按喜好推送过来的各式内容。

这又是一类新式比喻,而且是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新生事物,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我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着短视频,刷着刷着就停不下来了。

并非是自己不想停下来,而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当然,「控制不住自己要」和「想要」在实际上并无二致。

这就牵涉到旷日持久至今没有定论的一个争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

从推送的视角看,我们冒出来的所有想法,都不是我们自主的,更像是某个神秘的东西推送给我们的。就像百度根据我们的浏览记录推送给我们广告,抖音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给我们短视频,这个神秘的东西根据我们受熏陶的文化以及过往经历推送给我们想法。

我们有了想法,然后选择一个采取行动,自由意志在这里失去容身之地。

但是,正如在推送与点击之间有一个停顿一样,我们在想法与行动之间也有一个停顿。不论是广告,还是短视频,我们都可以选择不点击;心中冒出的杂念想法,我们也可以选择搁置放下,等待它自行消散。这正是冥想所做的事情,在停顿之间的选择中,消逝的自由意志重新显现。

4 关于比喻

写到这里,本应结束,但最后还想啰嗦一下关于类比的事情。

《我是怪圈》里介绍了类比从低到高的诸多层次,层次越高,需要的理解能力也越强。较低的理解能力在高层次的类比面前得不到其中蕴含的信息。

比如,三岁的小孩看大人的电视,就看不太懂。我曾问过外婆她看电视的问题,她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也看不懂如今电视中的一些情节。她回答说,就只是看到一些人像动来动去而已。

倘若拿这篇文章本身来举例,类比的最低层次是什么呢?

最低层次是手机屏幕像素点的特定排列。我们人可以从这些特定排列中解读出图片和文字,一只猴子看到的可能只是一片斑驳,就像一枚花纹奇怪的石头。

然后是文字。这一层意义只有学过中文才能知道。复杂的中文语言系统是这一类比的创作者。

再是文字具体的内容。我介绍了三个关于佛法的比喻。这些比喻所指,并非显而易见,而要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已经是类比较为高级的阶段。

但还远未结束,最后我又试图介绍类比,是为类比之中的类比,这又隐喻了什么?

比喻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沟通,亦即信息的传递。本文的整体,包括介绍类比的这一部分,都在试图传递信息。至于信息最终能达到多高的类比层次,已非我能掌控。

前面第2点所引用的《金刚经》原文提到,应舍弃比喻。类比即是信息传递的「筏」,所以它是随时准备被舍弃的,但人们却也时刻离不开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关于佛法的三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