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21天零基础系统学习写作训练营

                          -1-

    上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又一次感慨日子过得太快——总是觉得时光飞逝,一年又一年,猛地一下就过去了。而我,虽然有稳定的工作、也努力,但始终觉得没有做到热爱的事。

    于是在2019年春节的时候,我决心要做点什么来改变。那时候,我坐在面海的大阳台上,在二月海边的阳光里,读着《富爸爸·穷爸爸》,种种启发如海浪般呼啸而来,一浪又一浪地冲击着我的内心。醍醐灌顶般地,我突然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我决定成为一个写作者,同时成为一个儿童财商教育者。

    学生时代也是常被老师念作文的人,可当我真的坐在了电脑前,却发现其实我根本写不出一篇能面向多数人的、结构匀称、思想独立、内涵丰富、有感召力的文章。

    我猛地意识到,我居然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写作训练。

                          -2-

 相信我不是一个人。是,我们一直学语文、我们从很小就开始上作文课,但当我们走出课堂,面对真实世界,我们依然无法进行实用写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缺的到底是什么?

 是缺博览群书吗(输入)?是,但好像也不全是。我也见过很多人天文地理纵横捭阖,但依然下笔干涩;我想起高晓松说,当年明月评价韩寒“这人好像没读过什么书啊,但他还真是‘不学有术’”——那看来读书之于写作好像也不是第一要紧的。

 是缺写写写吗(输出)?是,但好像也不全是。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学开始每天写日记,到现在坚持了三十多年,但他依然连一篇300字的年终总结都拿不出来——流水账式的、缺乏刻意练习的写写写到头终究是一盘散沙。

 那到底还缺什么?

 直到后来读了《写出我心》《成为作家》《耶鲁写作课》等几本书,我才明白,在输入和输出之间还需要有一个算法正确、能长期可持续运转的生产线,这个生产线里,包含了文章本身的布局方式、写作学习的方式、写作练习的方式、以及让这个生产线有效运转的动力。

 而这些,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础教育里十分缺乏的;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方式和方法也是很难靠个人琢磨而快速掌握的。

 还是要向他人学习,来得更快。

                            -3-

 在2019年里,我购买了两门专门针对自媒体写作的课程,但很遗憾,听完之后还是不太明白如何开始,顿感欲渡黄河冰塞川、拔剑四顾心茫然。

 直至偶然看到千聊推送的弘丹老师的拆解稿课程,听了一节,我就知道,这是我要找的人——因为听了她的课,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了。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对弘丹老师的课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我想,大概最根本的,是因为工科出身的弘丹有着系统的工程思维,而工程思维的特点,就是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可以将其进行总结、提炼并抽象出基本原理,这就使得写作这门课程可以像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或工程课程一样被客观教授,无关灵感,无关经历,无关天分。而同是工科女的我,在这样一套体系里,能够有“抓得住”、“抓得牢”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弘丹老师的课程受欢迎的原因吧。她这一系列“框架式”的课程几乎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授了,你完全可以无脑跟随,按照课程的设置,一步一步认真往下走就是了。不论你是什么程度,什么行业背景,是否有文学天分,只要认真地把课程跟下来,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大进阶。

 这就是我加入写作训练营的原因。

                          -4-

 而当真正进入训练营之后,我意外地发现,还有更多惊喜。

 和独自进行线上学习不同,训练营是一个社群,进入社群,和许多人一起学习,让我又找到了学生时代的感觉,同时,加入志同道合者的群体,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而另一方面,营里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而她们大多是心怀梦想、不甘平凡的女性,这又更激起了我的斗志,我们都要努力去实践这几天最火的那句脱不花名言——“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机会”。那么,这件事一定要坚持下去,并要做出一点点成绩,为这时代点亮一盏小小的灯。

 如果说我是循着光而来,那么,写作训练营则是将我彻底点燃。

                          -5-

 希望这21天有什么收获?

 虽然热血,但冷静下来,我也会老实回答:“21天不可能让人脱胎换骨。”

 没有积累而一把搞个大的,显然不太可能。

 我只希望,这21天能让我收获方法和信心。收获写作的方法、练习的方法、坚持的方法;收获“你能行”的信心。

 21天结束后,继续前行。

 写作是一场修行,既然发了愿,就要用一生去书写,一旦中断,便前功尽弃。和其他所有修行一样残酷。

 所以,开始之前,你得想好,你有一去不回头的决心吗?

 我想好了,我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参加21天零基础系统学习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