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路有多远

今读到一文,有很多观点撞击到我。这些观点是我平时有觉察但并不能总结出来的,现在整理如下。

一、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答:基于业务能力形成的领导力和魅力

因业务能力而具有的领导力和魅力要比敬业,比奉献等品质对学生更有影响力。

敬业,吃苦,奉献,是让人无比尊重的品质。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影响力,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往往却是老师自身因为业务能力而具备的魅力。比如,以我自己来说吧,我上学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好老师,直到现在我能够说出很多特别勤奋敬业的老师的名字,我对他们充满敬意。但真正影响到我,甚至影响到我的职业选择的却是几位业务能力特别棒,特别有个性和特点的老师。比如:幽默风趣的数学老师杨老师,他的讲课就现在来说就是大概念,大单元教学,他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整合,归纳,拓展,培养了我们有很好的数学思维,教会了我们归纳和整理的能力。我虽然是语文老师,但一直到现在,初中的数学题还是会解一些的。再如,爱写诗歌的语文刘老师,他喜欢读书,喜欢写诗,他还喜欢让我们写作比赛,记生字词比赛,还奖励我们一些杂志。总之,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学生整天着迷一样围着他转,我喜欢上教语文应该和刘老师有关系,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能够超越他。再比如,我刚毕业的时候教过的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孩子,他曾经和我说过,他曾经的理想就是做个中学语文老师,现在他是大学教授,也算是选择了和老师有关的职业。所以,作者能这样定义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我真的是非常佩服。

二、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知识工作者,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参与知识的创造及其改变现实的应用,并从中找到人生的成就感”(摘)

15世纪,改变人类的是天文学,人类终于把宇宙运转结构给搞清楚了;

16世纪,改变人类的是地理学,人类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产生了;

18世纪,改变人类的是物理学,工业革命开始了,生产力划时代进步;

19世纪,改变人类的是生物学,各种医药和医疗技术的诞生,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20世纪,改变人类的是计算机,信息革命打破了传统社会运转的规律;

21世纪,改变人类的是信仰,人类精神陷入一片空虚,心理问题爆发,唯有正确的信仰才能拯救人类。

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的总结,它没有绝对性,但是却真的说明一个道理: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幸福是由物质多少决定的,但是当社会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幸福就是由精神决定的。一个人精神健康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谁能帮助人们找到物质之外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家回归精神主义,燃起对真善美的向往,甚至能改写“成功”。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用读书燃起更多的孩子对于真善美的向往,让孩子们有力量,有信仰,能够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而,老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愿意基于一个具体的人,探讨人生改进的可能性,以及为了实现这种改进,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够持续做什么。(摘)

这是作者对于读书的意义的思考,是的,起初读书,很多时候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后来是为了提升修养,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容颜自然会变之类的,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却真的愿意基于自己,探寻自己后半生可以改变的可能性,并一直通过读书在寻求需要持续做的事是什么。

现在书读的或多或少,更愿意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上去感悟,去对话。就好像遇见一个老友,原来读书,更希望听她说,觉得新鲜好奇,愿意让她影响到自己。而现在,更愿意互相的,静静的分享,探寻,思考,感悟。

四、达到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摘)(这个道理是真理,不多说)

五、 不是没有时间,不是太忙,更不是太累,是没有勇气和志气跟着走下去,是不想追求卓越的人生,过一种有价值的教育生活。(摘)(这个说了很多人也不信,他就是认为自己很忙,而且确实是很忙,只有亲自做过,坚持过,并且相信书籍的力量,才会认可这句话,哪怕是做不到多么卓越,至少可以做到不庸俗)

六、以下的三比,全文摘入。太好了,不舍得去任何一个字。

现在的人比较佛性,尤其是年轻人,觉得无需与人比较,只要自己活得舒服就行,相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不屑于比较,其实,人真的想活得幸福,还真是需要这三比的。

第一个,年轻的时候比聪明和勤奋。

第二个,比积累的厚度。对咱们教师来讲,要有哪些积累呢?最首要的是实践的积累。优秀教师首先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不是读有字之书读出来的,而是上课千锤百炼的实践出来的。接下来再配置阅读的积累、写作的积累,还有自我反思与重建的累……我们的一生能够走多远,你前面积累得怎么样很关键。第三比,比思维的深度。我总是倡导一个观点:人这一辈子拿三块牌。第一块是铜牌。一个老师要有知识,你要有学历,这是最起码的。再拿一块银牌。银牌就是一个人的人脉,丰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最后再来拿一块金牌。金牌是什么?就是好的思维。好的思维品质,我有这么几个标准,清晰度、提炼度、开阔度、合理度、创新度等等。接下来,还比的是一个人视野或者格局的宽度。最后比什么?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胸怀的广度,有没有宽广的胸怀,人到了最后什么经验、什么能力、什么操作方法都是次要的,最终比的就是谁比谁胸怀更宽广。人的后半生就比这些东西。

七、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育谁的生命自觉?先从自己的生命自觉培育开始

一个老师自己没有生命自觉,怎么能育人呢?

八、无字之书是什么呢?一本是“人”这本大书。做老师、做教育的人,首先要学会读懂我们的学生。其次也要读我们的同行和同事,特别是读懂、读好名师。另一本就是课堂这本大书。读懂课堂太重要了!怎么读懂?关键就是关注细节。可能你素养很高,你是教学高手,你有教育的智慧,你在公开场合慷慨陈词?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把你的价值观、情怀化到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

这个绝对对你有用!读懂。尤其是读懂一位名师,可能影响到的不只是教学,还有人生。尤其是读懂课堂,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价值观,人生观和太多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的影响。

九、用专人式的阅读来培植根基。

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提法。一下子打开了我困惑多年的问题。只是我没有做到,下一步可以在这方面努力,进行专人式阅读,但这应该不是件简单的事,努力吧。

总之,读书这件事,真的值得坚持,但也真的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越读可能越觉得路很长,很远……

(本文是读后感,也是微阅读记录,用的是摘录加感悟的形式记录的,特此说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路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