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六百四十四)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痎疟皆生于风,而发作有时何也?岐伯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谓腠理开而汗出遇风,或得于澡浴,水气舍于皮肤,因卫气不守,邪气并居,其疾始作,伸欠寒栗,腰背俱痛,骨节烦疼,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而渴。

乃阴阳二气交争,虚实更作而然。阴气独胜则阳虚,故先寒战栗,腰背头项骨节皆痛;阳气独胜则阴虚,故先热,发时不嗜食,善呕,头疼,腰痛,小便不利。阴盛阳虚,则内外皆寒;阳盛阴虚,则内外俱热。

此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蕴积痰饮,病气与卫气并居,故病日作。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薄五脏,六气深入,不能与卫气俱出,则间日而作。

当卫气所至,病气所在则发;在阳则热,在阴则寒。经曰:亢则害,极乃反。俟阴阳各衰,卫气与病气相离则病休;阴阳相搏,卫气与病气再集则病复。各随其卫气之所在,与所中邪气相合而然也。

先寒后热者,先伤寒而后伤风,名曰寒疟。先热后寒者,先伤风而后伤寒,名曰温疟。但热不寒者,名曰瘅音軃疟。身重寒热,骨节痛,腹胀满,自汗善呕,名曰湿疟。但寒不热者,名曰牝疟。

盖疟之为病,而证状非一,故处方之制,随其阴阳虚实,脉病证治,汗吐下温,对证施剂,以平为期。

然百病中人,必因其正气之虚;感受邪气,留而不去,其病为实;自表传里,先汗后下,古今不易。盖治疟之法,必须先表,次以和解表里之邪,自然作效。

每见治疟不明理者,多取草药挪水冷服,或露而投之,水伤脾胃,耗损真元,变证百出,或传成浮肿,或转作疳泻,或变为冷痢,致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因而不救者有之。且婴孩娇脆,何堪用以草药服饵。为医,为父母者,切宜戒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婴童医话(六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