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别在群体中迷失自我

3/8《乌合之众》——“我们都是群体行为的盲从者”

《乌合之众》封面

书籍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该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的。

        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截止2013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

阅读感想

      实话实说,我本人一开始是很讨厌专业书阅读的,因为它们给我带来的刻板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很多学术概念官方又难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前两次阅读分享我仍停留在小说领域。此次我终于转变方向,并选择群体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来作分享。我渐渐发现,其实一点也不难懂,甚至越看越有趣,因为作者总会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使你信服。比如在讲到种族因素对群体的影响时,勒庞以普法战争为例,指出群体能够产生无限狂热的激情,当愿望受阻,则会很容易进入激愤的状态;当讲到集体幻觉的时候,则以圣·乔治显灵、痉挛者、海难求救、集体撒谎等为例;以老母鸡怪蛋事件说明群体的想象力超乎寻常;用马萨尼洛事件说明群体情感的易变性和极端化......

        勒庞指出,群体中的确不存在理性的人,群体可以强大到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在这些独立意识被完全消灭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经被同化。当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要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是由个人与他人或是社会的强联系所决定的。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指出——“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体的累加只是愚蠢的累加,而非智慧的集合;专横和偏执是群体最特殊的情感。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赞同的;例如,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游行事件,愈演愈烈地发展为打砸日系车辆、日资商场,并伤及无辜群众,平时的守法公民们由于强烈的情感形成一个心理群体,在这种狂热的情感驱使以及人数赋予的力量下行使着所谓的“正义”,群体的共同意志润物无声般的取代了个人意志,使个体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下顺利完成从外物到内化的转变,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当然也可以试着从“沉默的螺旋”去理解,对群体中某部分人而言,偏执狂暴的行为的确是理性丧失盲目从众使然。

        当然,在说明群体吞噬个人理性的同时,作者还肯定了群体对于个人有很强的道德净化作用。也从群体分类、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群体领袖等方面展开论述,内容详实全面,阅读此书对我们之后在传播学概论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乌合之众》思维导图

                                          2022/4/9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别在群体中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