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印记--观《雷锋在1959》有感

       古陵之春,夜晚仍有些许的寒意,盯着书桌两旁绿意盎然的富贵竹,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整个人仿佛还停留在那个时代,1959,那个充满着革命热情的岁月。

       当歌声响起,浩荡的历史转轮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光幕一点点拉长,有模糊、有清晰。那些尚未完全封闭的青春记忆犹如洪水般袭来,如今的我才明白,不管是甜蜜的还是忧伤的记忆都像珍珠一样闪着耀眼的光华。曾经视为珍宝的红领巾再也无处寻觅,只记得站在红色队旗下宣誓的那双坚定而自豪地眼神。那个给我唱着歌曲,偷偷给我书桌里塞西瓜的女孩再也无缘再见,只记得她在潜意识的梦境中常常出现,仍然是当初的样子,一点也没变。


      无法用词语来形容青春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恍然间,已快到而立之年。最近,看了许多演绎青春的影片,无论是《老男孩》、《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抑或是《青春派》、《怒放之青春再见》,都带着青春的不甘怒吼。随着时针的跳动,恐惧地发现青春渐行渐远,于是我们会伤痛、失落、逃避……。


       有人认为80后的青春早已远去,我也曾经这么认为,并一度为之祭奠。然而,《雷锋在1959》这部电影却让我彻底领悟到什么是青春,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也无法相信自己会将雷锋精神与青春联系在一起,或许是电影中雷锋年轻却充满执着的形象让我产生所谓的顿悟。


        在影片中没有描写雷锋多好事的情节,更多的是展现青春年少的雷锋积极向上、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的生活点滴。19岁的雷锋从鞍山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时,因个头矮小,师傅不愿意带他,是他通过勤奋好学用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赞扬。他尊师,自己躲在宿舍吃着粗粮,却将细粮送到已经断粮两天的师傅家里,将师傅视同父亲般对待。他重义,兄弟受不了苦准备离开时,他说雷锋的身边没有逃兵,如果离开,你就永远不要说自己是毛主席家乡的人。他执着,为了实现当兵的愿望,他守在兵役所,用执着开辟招兵先例,实现梦想。


        雷锋也是普通人,影片用切近生活般的镜头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雷锋。不怕吃苦、刻苦好学、尊师重友,善良重义,在困难面前永远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我认为这才是永不磨灭的雷锋精神之精髓。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许多人已经迷失自我,利益占有着大脑,霸道与蛮横充斥着生活,追逐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名利。或许,他们衣着光鲜,趾高气扬,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一切认为宝贵的东西。殊不知,他们丢掉了亲情、丢掉了友情,丢掉了感恩,最终也丢掉了做人的原则。或许有一天,颤抖的双手再也无法数清楚钞票,昏黄的双眼无法看清周围的眼光,翻找满仓的记忆却无法找到青春的酸涩与甜蜜,无法体会亲情的关怀与照顾,无法寻觅友情的绵长及悠远。


       生于死、醒与梦,俄然觉,无处辨别,生活原本就是每个人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吗,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诠释着不一样的生命。在影片中,雷锋非智者,也缺少追求爱情的勇气,不知道他有没有留下初恋在弓长岭,我只知道我看的时候很心酸。每个男孩也许都有不算初恋的恋情,似恋人、似友情、似亲情,难以名状,却又是让人铭记一生的美丽与感动。短暂与永恒,美好与遗憾,青春没有远去,青春的印记并不是单纯以年龄为刻度,而是以人的心而存在。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精神、是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是一种感恩的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如若永远保持青春的执着,保持对人生的不断思考与升华,人生境界在攀升,青春却会永驻。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之印记--观《雷锋在1959》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