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依赖:不打算偿还的债务


依赖,动词,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双方之间的债务关系,双方同时是放贷人和借贷人,没有一方打算偿还债务。

*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去看,依赖就是一种债务关系。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赞同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真正免费的东西。大部分人也都会赞同另一个观点:对自己的依赖会带来压力。那么依赖某个人,就是让对方帮自己分担了部分人生重量。让人帮自己分担重量,这是需要支付代价的,但依赖并没有这一层含义,所以依赖就是一笔债务,因为依赖的人平白占了对方的好处,当你获得的同时,就开始了欠债。

这笔债什么时候还?依赖他人的人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当真思考过,就会采用另外一套人生哲学:活在这个世界上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许多人的确是那么做的,因此人变得非常坚强。但有些人从给人添麻烦中得到了甜头,仿佛打开了糖果机的开关,甜蜜瞬间倾泻而下。这其中的原理也并不复杂,如果一个人曾经帮助过你,那么你再次开口时,他再次帮助你的可能性要比别人大得多。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操作的,候选人在第二轮募款时会特别针对第一轮掏过钱的捐献者,因为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要容易得多。帮助他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旦打破了这层坚冰,给与帮助的人就会觉得对接受帮助的人具有某种道义上的责任,会不断地提供帮助,响应要求。

看起来这是一个平衡的关系,一方面是有人的确需要,一方面是有人的确愿意帮忙,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但如果是只针对一个人反复提出要求,对方也每次都给与响应,这就是依赖。和人生中所有的选项相比,去找到那个人开口索要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称得上是人生捷径。问题在于,等到收债日到来的时候,依赖他人的人可能会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无论是在感情、金钱还是智力上依赖他人,你都放弃了真实经历人生的机会,所有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并非是因为自身的努力。之所以自己可以得到,是因为别人愿意给与。自己能得到什么,取决于对方给与什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还债其实在每一天里都在暗自进行,依赖他人意味着不断支付自我,按照对方的意图活着,活在对方给与的范围之内,多一分一毫都没有。等到失去依赖的对象,不单会失去生活,连带自我也一并失去了。

对于那些喜欢有人依赖自己的人来说,他们罹患的是另外一种疾病:要么他们喜欢控制他人的人生,要么他们渴望被人需要的感觉。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让他们内心感到自信,感到力量。所以双方其实是同病相怜,都需要他人,自己才能存在。当然,这种病症会有一层伪装,看上去像是无私的爱或者无尽的关怀。至于说究竟是什么,我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除了父母对子女,世间有多少人愿意付出无需回报的爱?可能连子女对父母都做不到这一点,变成父母晚年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但为什么生活里会有那么多彼此依赖的人?的确有那么多无私的爱,还是说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交换?

所以很难说是谁更需要谁。一个人想要走一点人生捷径,去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反倒是简单直白的。而愿意提供这种依赖的人,可能心思要更加深沉复杂。看起来他是给与者,他是强力者,但如果考虑一下他的内心世界,也许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才能让他感到自身的价值,也才能让他找到生活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其实也是个借贷者,他需要不断借来勇气和自信,单靠他自己无法完成这件事情。这种关系中最为有趣的一点,是双方都并不打算偿还债务,双方都唯恐对方偿还债务,如果有一方想要偿还的话,那么整件事情反而难以为继了。最糟糕的对白莫过于:“谢谢你,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意味着对方再也不需要自己了。

依赖关系难以善终,不单是因为它是债务且双方都没有偿还的意愿,还因为从依赖关系中,双方所能收获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依赖他人的人往往都是不会感恩的人,得到得越多,得到得越久,就越是会把一切当做是理所应当。不过似乎也不应该责备他们,这是共同的人性。人们乐于在小恩小惠上有来有往,展现出优雅文明的一面,但是面对大恩大德的时候却认为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债务,甚至因此而反目成仇。在另一方面,人性中也总是有容易厌倦的一面,始终被同一个人需要,总归是不如被不同的人需要,被许多人需要,反复从一个人身上收割自信和勇气,难免会让人觉得效率太低。更何况随着时间流逝,对方的感激之情也渐渐淡薄,让人感到自己需要对方的真相存在泄露的危险。

过去人们不大会讨论依赖这种事情,原因是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变化也没有那么快。人和人之间有足够长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深厚的关系。但是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人人都喜欢捷径,人人都想证明自己,所以快速地结识人,快速地建立起关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社会上感到无依无靠是一种内心恐慌,感觉自己无足轻重、无人需要也是一种内心恐慌。两种内心恐慌的人相遇,的确可以通过对方找到自身的解决方案,而且都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一种。快速建立的情感,快速建立的关系可能不那么牢靠,最终双方彼此怨憎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因为双方一开始都是借贷人,但是到了最后都觉得自己才是债主,拒绝承认自己需要负担任何债务,唯一的结局就是不欢而散。

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去依赖谁,也不要让谁依赖。正如我反复说过的那样,我认为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冷漠疏远的舒适。相比之下,依赖太甜腻,太近切,把太多自我都依托在他人身上,既不健康,也不强壮。成年人应该努力做到自足、自给、自立、自强,于是会有自信和自尊。但凡是需要从别人那里借来什么东西充门面,最终总是要还回去的。两个强大而自信的成年人之间,没有多少彼此依赖的感情,只有相互之间默默的尊重和理解。我之前曾经用过一个比喻:就像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和大象隔着同一条河水,彼此默默相对不发一言。我想,现在我可以再加一个新的比喻:即便是对幼崽又亲又舔的狮子妈妈,在孩子成年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毫不留情地把它逐出领地,让它学会仅仅依靠自己活着。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做大象和狮子,我也并没有那么严苛的要求,只是想说明一点:人生中存在许多选择,无论你做出任何选择,在一开始最好知道它的代价和它可能的结局。依赖有个很甜蜜很安全的开头,但未必会有一个同样的结尾。不过,任何人只要愿意支付对应的代价,那么他就可以做出任何人生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实在是很难讲对或者错,只能说谁选择,谁承受。

划重点

1.依赖他人意味着不断支付自我,按照对方的意图活着,活在对方给与的范围之内,多一分一毫都没有。等到失去依赖的对象,不单会失去生活,连带自我也一并失去了。

2.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去依赖谁,也不要让谁依赖。正如我反复说过的那样,我认为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冷漠疏远的舒适。成年人应该努力做到自足、自给、自立、自强,于是会有自信和自尊。但凡是需要从别人那里借来什么东西充门面,最终总是要还回去的。

用户留言

蛋壳花生

37 赞

小恩情是关系建立的契机,大恩是关系破裂的危机。依赖的开始,也是杀死自我的开始,你越是依赖,你的自我也就越弱小,最后变成了他人的自我延伸。 反过来也一样,那些觉得对别人无微不至就是爱的人,其实是在伤害,通过所谓“爱”,把别人的自我一点点杀死,最后变成一个躯壳任你控制。

11小时前

何刚

33 赞

物理学有个专业名词叫做“最小阻力路径”。指的是所有物体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而运行。人的本能也是如此,总会选择那条看起来轻松、拥有“最小阻力”的路径。依赖,便是这样一条“轻松”的路之一。但是这条看似轻松的路,意味着不断支付自我,按照对方的意图活着,活在对方给与的范围之内,会让依赖者失去自我。 对于喜欢被依赖的人来说,他们渴望被人需要,通过被需要找到自信和力量,这同样也是一种疾病。看起来他是给与者,他是强力者,但如果考虑一下他的内心世界,也许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才能让他感到自身的价值,也才能让他找到生活的自信。但凡是需要从别人那里借来什么东西充门面,最终总是要还回去的。

11小时前

Just

22 赞

之所以说依赖是一种借贷关系,原因在于双方都难以觉察到其中的所作的交换: 依赖者获得的是现实利益,出卖的是一部分的自由与一部分的自我;被依赖者获得的是被需要的感觉,出卖的是一部分现实利益。 这明明就是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甚至连网络延迟都不存在。 但事实是双方都从未打算承认这一点,选择用所谓的“感情”作为遮羞布来自我蒙蔽。也在同时,双方都不自知地陷入自我缺失的泥沼中。 正因如此,以甜蜜开始的依赖关系往往无法以同样的甜蜜结束。当双方互以“白眼狼”与“控制狂”来评价对方时,却也无法察觉自己所深陷的泥沼并非来自于对方,而是来自于选择逃避的自我。 如果说依赖是一种借贷,那更像是双方在人格层面,面对未来的借贷:选择暂时满足自己人性的缺失,然后支付高额的自我饲养利息。 依赖是高利贷,最终还贷的还是那个一时逃开的自我。

11小时前

张震锋

17 赞

债务,债务人需要支付利息,债权人想要收获利息,两者彼此需要,谈不上谁欠谁的。 依赖,依赖者需要的是对方的帮助,被依赖者需要的是对方给予的被需要感,也谈不上谁欠谁的。 长期依赖某个人,作为依赖者,并不能收获满足,反而容易把自己的停滞归结在被依赖者身上。如果被依赖者是想通过依赖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这种怨恨会更加深重。父母和子女常常容易陷入这种尴尬,所谓最亲密的人往往伤害最深,因为依赖关系过于黏稠,陷入其中的双方难以看清自己和对方,总觉得是对方让自己变成如此模样。 成年人之间应该彼此独立,分清彼此的课题,即使出手相助或申请援助,首先也要考虑一下对方或自己是否值得。如果只是想偷懒、走捷径,那么这就是依赖,在行动之前就要三思而后行了。反之,通过帮助来实现成长,以为自己或别人变得更加独立,那么这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种帮助,反而能够使得双方更加独立和成熟,它就是健康的和积极的,不能归类为依赖。

11小时前

然然妈

16 赞

和菜头老师这一讲的“依赖”,让我想到我妈的一个好朋友,我叫她F姨。 F姨勤劳且能吃苦,今年七十岁,她早就帮衬儿子在市区买了套房,可还有贷款呀,心疼儿子的她依旧到处找活赚钱:插秧、起蒜装蒜、铺路、烧饭……反正只要人家肯给她活,她就干。 今年五月份她女儿生二胎,她把赚到的五六千元给了儿子,才去女儿家(另外一个城市),因不适就医,被查出食道癌,女儿给她张罗住院、手术。 F姨出院后坚持回儿子家养病,下了车后,儿子不让她上楼,怕F姨死在房里,他安排F姨住车库……四天后,F姨因不吃不喝去世。 F姨后半生的劳苦,大都为了儿子,她从女儿那执意回家,是坚信儿子肯定是可以依赖的,可这份依赖成了空,比剜心还痛。

11小时前

耿金

8 赞

沙发

11小时前

一辆蚂蚁

6 赞

很多时候,依赖等于自废武功。 我之前有个强烈的无奈的觉察:碰到问题很难一人担当,总想让家人替我分担或善后。之所以这样我的分析主要是因为,之前父母太惯着我了。有些该我主动面对和承担的,他们代我省去了。我自然养成了一种依赖。 即便我很早就一个人出门读书,一个人做过很多陌生和冒险的事,但还是在碰到问题时先想到的是逃避,没有一种自己负责到底的决心和意识,尤其是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败光了钱,面对自己的愚蠢很气恼,想着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可那股劲儿就是顶不上来,直觉得自己没骨气和担当。 这样的事情还有过几次,便会觉得这方面的武动被自己废了。也正是依赖促成了我身上的这一悲剧。 当然,我从来没怪过父母,只是想到曾经失去的成长机会时有点叹息。 我认为自己本可以激活勇敢面对问题的功夫的,却不自知地废掉了。好在还能找回来。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去依赖谁是我应该铭记的。

11小时前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筛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