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有山有故事《户外轶事》30

上海就可怜巴巴的那几座小山,物以稀为贵,爬山成了上海人的奢侈品。华东户外俱乐部发出带有爬山的城市徒步攻略,很快被渴望爬山的驴友占满了名额。

2022.10.29日上午10点,伙伴们如约来到佘山地铁站2号口,那些没报上名的驴友,扮演空降兵也赶来了,活动群的人员一下子上升到80人。领队寒山带领这支超长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徒步。

上海人对佘山宠爱有加,脚踩之处已见不到裸露的泥土,全部用加工过的石头,或水泥覆盖了。竹林和树林也被铁丝网围了起来,明哥呆呆地看着铁丝网,心想:这哪里是围森林呀,明摆着是要围人吧。

好在森林氧吧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人们在幽静的森林里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好在攀登数百个节节登高的台阶,让人们感受到了呼吸急促,大腿酸胀,汗流浃背的爬山感觉。

游人被限制在铺设的道路上,没了人类的干扰,鸟儿倒真的成了森林的主宰,它们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叽叽喳喳地用美妙的声音撩拨着异性伙伴,情到深处,急不可耐的家伙,成了行动派,张开翅膀,扑向中意的对象,干起了传宗接代的活儿。弄得游客中的少女脸上泛起羞涩的红晕,尴尬地转过脸去,又不甘心地用余光偷偷地扫视一眼。

走进广富林郊野公园,明哥着实有点惊讶,园内的主干道右侧,已停满了车辆,真是一位难求啊!很有可能你找到车位停车,已和你的目地相距千米了。三年没有旅游的日子,终究会爆发的。

树林里,草坪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帐篷随处可见,多的难以计数。一顶帐篷,一辆旅行小拖车,似乎成了自驾游的标配。玩累了,在帐篷里躺一会。玩饿了,小拖车上铺上活动板,成了一张餐桌,围桌而坐,悠闲地享用着自带的食物。

出行的以小家庭居多,也让明哥见到了一、二十人的大家庭。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爷、老太,小至手抱的婴儿。一大家子吃着、喝着、交谈着,其乐融融,享受着人生,让人羡慕。

徒步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当属走进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

广富林原来是一个村的名称,现在通常讲的广富林完整的名称叫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是1958年广富林村村民开河时发现大量文物,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在松江县进行文物普查,富林村北端和施家浜西段新开河沿岸采集到新石器良渚文化时期与商、周时代陶器残片。广富林遗址由此被确认。

2008年3月一7月,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持,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对广富林遗址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共勘探2.4万平方米,发掘探方230余个,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

这次发掘确认,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历年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考古遗址。广富林遗址的发现获得了“广富林文化”的考古学命名,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谱系的空白,广富林文化分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这些发现证实了上海不是一个滩,而是一个同样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说明了上海最早的城镇并非文献所载为唐代,而是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大大的提前了上海的历史。

这样的地方,明哥是不会满足于匆匆而过的。活动结束后明哥和萍姐又仔仔细细地参观了几个核心区域。

富林湖中长达近二百米的纤夫桥,它用5-6米长,0.5米宽,0.4米厚几顿重的条石铺成桥面,很有气势。广富林曾经商贸繁荣、船运发达,是松江水陆重镇。古代的商船行驰,或因河道水浅、或因逆水行舟,都需要纤夫在岸上拉行助力。在水网密布的江南,不少地方都专门在水中修建纤夫桥。

站在纤夫桥,透过湖面向西看去,近处与陈子龙纪念馆所在的小岛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稍远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广富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科创、人文、生态展示馆一览无余,无论是碧波荡漾,还是水平如镜,雄伟壮观而独特的建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仿佛中不妨尽情想象当年广富林漕舟踏浪,千帆进出的盛景。

广富林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诸如富林印记、富林塔、富林门、富林照壁……还是留点悬念,让你自己来发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郊野有山有故事《户外轶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