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的那年安英和老贾结婚了。
安英1960年出生在一家普通的农户家庭,出生那年是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时期,加上自然重灾害使得众多农民的收成日渐减缩,甚至颗粒无收,困难的年代,大家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事儿,担心同样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填饱肚子。而安英的到来无疑让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艰难。
安英在家里排行老四,出生在那个年代就注定她并不会拥有多么幸福无忧的童年,记事起她就开始帮着母亲带弟弟或者帮着带哥哥姐姐的孩子,这样贫穷饥寒的生活里唯一让安英感到愉快的就是和伙伴们追逐打闹的时候,可是这样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母亲每月用粮票置换过来的粮食总是不够填饱孩子们的肚子,所以吃糠咽野菜成为了常态,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哪有什么理想抱负,如果非说要有什么理想,就是找一家好人家换足够多的粮食来让弟弟妹妹父亲母亲不用忍饥挨饿罢了。
家境的贫寒让安英上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把机会让给了弟弟,用她母亲的话说就是,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男孩子就不一样了,家穷没本事就要打光棍儿,这件事以至于让安英遗憾了未来的大半生。
在生活的跌跌撞撞中安英出落成了大姑娘,一头乌黑的长发被扎成两根麻花辫,随意的搭在胸前,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里透着对未来生活的迷茫,穿着姐姐们穿过的衣服和鞋子穿梭在街头的人群中,而和老贾的缘分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老贾是邻村贾姓家族的一员,家族成员庞大且穷,传言说他的外公是当时名震一方的地主,后来外公家道中落,地产上缴国家他的母亲演变成了“落难公主”嫁给了同村的普通人成婚,婚后育有八个孩子,老贾排行老四。57年出生的老贾,生活亦是窘迫饥不择食,就连生病了母亲都无法顾及,所以高烧导致老贾的右耳有些许的耳背。他七八岁开始就帮家里上山放羊放牛,因为家穷很久很久母亲才会给他做一双新的鞋子,放羊的时候他都舍不得穿,总是用手提着鞋帮小心翼翼的游走在山川河流间。
在这种散养的状态下,老贾的性格外向且敏感,感情丰富且自大。家里男孩子多,从小父母对待老贾比较苛刻,他们剥夺了他处于童孩时期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读书识字的权力,上学识字走出大山抓住时局升迁发财的机会一个都没有留给他,他以为自己一辈子就只能蜗居在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里,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被禁锢在了那里,娶妻生子,在这个村子一直生活然后慢慢老去......
因为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亦或是因为属于孩子的天性他时常惹父母生气,比如和同村的孩子打架,比如放牛的时候睡着,比如趁着父母务农的时候悄悄到邻村看戏......再比如下定决心和安英结婚......
戏棚搭在村里水井的旁边,井水甘甜爽口,养育着整个村子的人。台上的演员咿咿呀呀的在唱些什么,安英听不懂,老贾也一脸茫然,人群中安英身上老旧的红色外套很显眼,老贾用余光打量着这个女孩,乌黑茂密的头发,身材瘦弱娇小,但也不失可爱,安英突然扭头两人的目光重叠,这一刻是尴尬的。安英娇羞的走开,老贾嘴角上扬。
通过多方打听,然后众多蓄意的安排,“鲁莽”的老贾终于结识了当时只有20岁的安英,那段时间老贾常常从村里背着父母到安英家帮着安英的父母干活,老贾一直认为自个儿家穷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就要像他的四伯一样孤独生活慢慢终老。他不允许自己被这个社会抛弃也不允许自己的命运如此凄凉。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凭着自己的勤劳和韧劲打动了安英的父母,那个时代,只有“革命”才是生活的主旋律。“没有人会把谈恋爱当成大事,除了紧张地工作外,还要抓"阶级斗争"。
在各方面的影响下老贾的父母反对安英进入贾家的门,因为安英嘴不甜,性子直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女孩不懂事以后不会孝敬父母。但是奈何拗不过老贾只好点头同意。和安英“异地恋”一年后,老贾提着点心包裹到安家提亲了。他告诉安父自己有了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但最起码不用种地可以拿工资,钱不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可以保证安英的生活不让她忍饥挨饿,自己父母也同意了这门亲事,但是聪明的安母看着点心包裹被打开的痕迹,看出了贾家父母的态度。
不出所料这次的提亲是不欢而散的,安母让老贾回去问问他的父母是不是已经穷到如此地步,要靠缩减几斤提亲点心来过日子。老贾是一路哭着回去的,路上他小心翼翼的把点心绑在二手自行车的后座上,风划过脸颊凉飕飕的,说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回到家的老贾按捺不住自己的委屈,冲着父母发泄了自己的不满,从小到大自身缺失的父爱母爱在这一刻全部爆发了,这是一场有声的抗议,是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老贾四处借钱补齐了提亲要拿的点心,再次登上了安家的门......
经过一几折,1981年8月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简单,没有包办,不存在买卖,彩礼是一台要用来为弟弟娶媳妇的缝纫机和几百斤粮食,自家院子里简单的席面,两位穿着借来的衣服的新人,画面简单却不失热闹。安家父母担忧中透着不舍送女儿离家,贾家父母喜悦中透着无奈迎接新媳妇的到来......
婚后的生活跟老贾当初承诺的一样,越来越好。老贾在镇上打工,安英在家里耕种,平凡的日子被过的有滋有味。可留守妇女的生活并不容易,家里的牲畜,地里的农活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安英一个人操持,那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无奈和坚持。安英的倔强和努力为他们家以后幸福生活打下了结实的根基。
经济发展的很快,农村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安英怀孕的那年老贾的250摩托车上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属于老贾一种无声的浪漫,这种浪漫送给了当时身怀六甲的安英。让人难过的是第一胎出生之后就夭折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农村人生孩子没有去医院的习惯,只是找个土郎中接生,胎位不正窒息而亡。安英难过的样子让老贾心疼,可陪伴安英几日便不得已把岳母叫来他去上班了。痛失一胎的安英也明白,生活还得继续,老天爷不会因为你失去孩子就可怜你免费给你几袋粮食,坐完月子安英就继续开始了她的留守生活。
日复一日,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难免会有爆发的时候,安英说老贾无法顾及家里,帮不上什么忙,老贾说自己得挣钱养家。他们各执一词,第一次有了很大的矛盾。安英哭诉着自己的不易,婆家的不闻不问,老贾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心酸,当难过涌入心头没有谁能理解谁,那谁错了呢?不,谁都没错。那一次争吵之后,老贾回家的次数增多,下班之后赶着回家,帮安英干点活,再第二天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回去。安英懂得老贾的辛苦,每次走时总要叮嘱他好好吃饭,慢些骑车,天冷了就不要来回跑了。每次看着老贾手上裂开的口子,安英总要难过很久,生活真的很难......
安英再次怀孕是在两年之后了,这次怀孕的喜悦,更像失而复得。挺着孕肚的安英,放羊,耕地,种植一样没落下。快生的时候还在忙农活,用安英的话来说就是忙于生活,乐在其中。随着儿子的降临,他们一家沉浸在无与伦比的幸福之中。终于安英和老贾拥有了他们至死都要守护的人,老贾工作的更加卖力了,安英也更加能吃苦,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他们招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儿子三岁老贾父亲自杀身亡,现在判断估计是抑郁症,但是那个年代对这种病毫无概念。全家人万分的悲痛,与太多的不解和疑惑,老贾第一次感觉原来生命的脆弱有时候真的就是一瞬间,小时候的种种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父亲少有的慈爱和属于那个年代的刻板还有少有的关心。从此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那个不苟言笑总是冷冷的人,虽然严肃可总能让自己心安的人就这么不在了......
93年那年老贾的女儿出生了,在安英的肚子里老贾就承诺如果生个女儿就再也不让安英受苦了要把她捧在手心里,当出生真的是个小棉袄的时候老贾高兴极了,他希望女儿健康快乐无忧不要像大儿一样淘气,还时常闯祸然后安英登门道歉。小女儿的到来让他们夫妻两都十分的开心。女儿白白胖胖的大大的眼睛,可爱极了,眉目神情既像老贾又像安英。老贾对安英说,这辈子圆满了。他们相拥而泣。
一个女人最美的12年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养育孩子孝敬父母,下地耕种家里的家务都让安英操持的明明白白。他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美丽的向往和追求,只想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坚信只要肯干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好。这12年,安英从未后悔嫁给老贾,为他生儿育女是她最幸福的事情,看着孩子们健康长大也是她最大的心愿。
日子恍惚间就走了很远,远到再回头看就忘了来时的路。年逾半百,老贾和老安走出大山在县城落户,当初那个充满清苦和回忆的村庄被全部拆除铲平,随之铲平的还有老贾和老安对未来的一无所知和期待。
从最初的懵懂赤诚满腔热血走过大半的人生路漫漫,他们之间历经了沧桑岁月,一路走来期待过、悲伤过、不知所措过、幸福过......老贾与安英的爱情从未有过轰轰烈烈,真挚的情感就是这一生的相守。从年少轻狂到头发花白,几十载的相濡以沫,他们的生命里早已不能缺少彼此的陪伴,老贾依然独断,安英自强却一直包容着老贾的强势,虽然时常抱怨,可是这样的日子早已是习惯中的习惯。
老贾64岁那年大病一场,手术之后从熟睡中醒来,看着守在身旁的安英泣不成声。紧紧地抓住安英的手不肯放开,那是老贾的无助和害怕,那是老贾第一次真正的觉得自己老了,也是老贾相隔很久之后再一次明白安英无论何时都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有安英在生活、日子包括自己才踏实才安稳。
时间过了很久亦好像就在昨天,老贾和安英的儿女都已经到了当年他们成家的那个年龄,身上时而闪现年轻时候父母的影子,他们并不足够优秀更不完美,但是在老贾和安英的教育下,足够孝顺也足够阳光!能独自面对生活带来的所有。安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生活是好过还是难过,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是呀,生活很难,不是所有的日子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一直如人所愿,那就好好的生活尽量把不简单的日子简单过。
未来还有很多个春夏秋冬,老贾和安英已经悄然的到了老年生活,大半辈子已经过去了,如今的社会和国家繁荣且强大,再也不会忍饥挨饿,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贾和安英在很久很久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时间在走,人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老贾和安英他们一家人不管多久仍然幸福和睦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