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佤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虽然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课标的要求差距依然很大。如何提高佤山学生的作文能力?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总结出了提高佤山学生作文能力几点措施:
一、让学生说
说是写的基础,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会说。佤山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根本不具备汉语基础,这就要靠我们教师一点一滴地指导他们说。低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我们要上好每个单元的说话训练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训练。当然,要提高佤山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单靠一个单元一次训练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尽情地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完成任何工作的动力。要提高佤山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培养写话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在练习写作的时候,往往很难有明确的习作意识,他们可能是有意识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但是如果他们在写话之后,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得到同学的欣赏,或获得家长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他们会感到很快乐。如果老师经常引导他们想想写话的好处,享受写话的乐趣,体验写话进步的快乐,他们就会自觉地意识到:写话对我来说是有意思的事,是令我开心的一件事。当然,要让学生树立以上意识,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在低年级开始写话时,教师要多给予他们鼓励,从写作中想方设法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写话的乐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文源于生活,大多数佤山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有田园风光的美景,有上山捉鸟,下河摸鱼的趣事,有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等。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这个小课堂,要尽量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社会,让学生到社会实践和大自然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把作文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鼓励学生写眼前的景、身边的事,抒心中的情,在生活中学习习作,以此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学生一旦失去了兴趣,他们会以作文为苦,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本身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宽阔,加上老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严过死,每次作文训练都要求面面俱到,甚至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学生一次作文下来,被老师改得遍体鳞伤,评得一无是处。老师的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学生对作文的厌烦与反感,认为作文与自己无缘,没什么提高的希望。即使是在老师要求下无可奈何地写作,学生也只好东凑一点,西拼一句或干脆抄《作文选》上现成的内容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便成了“越怕写越不写,越不写越怕写”的恶性循环。
在作文教学中,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每次作文都要与学生的生活相接近。作文命题、写作要求尽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思想、文化基础出发,不搞学生无法写好,写不出什么内容的训练,尽可能地贴近佤山学生生活的内容,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亲切感。作文课上,还可以讲一些作家的写作故事,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情绪,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厌写”为“爱写”。坚持这样做,学生也就不再把写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了。
(四)注重学生习作评价。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一拿到改好的作文本,不是认真地看批改得怎么样或怎么改,而是把目光投到老师给的分数或写的评语上。由此可见,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他们作文的评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评价学生作文方面多下功夫,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给他们的作文打个等级;也可以用红笔画出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写上教师发自内心称赞的话,也可以写下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每次作文,总有一部分学生写得较好,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佳作,胸怀珍爱之意,口溢赞美之辞,当众边读边析,尽情赏析,津津乐道。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小作者是巨大的赞赏和鼓励,甚至可能成为培育未来作家的契机。
三、改进批改方法
习作的批改和交流,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修改的过程既是锤炼语言的过程,也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大多老师都是背着学生全批全改,这样的批改方式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与这一方式相对立的面批面改,虽然针对性较强,效果稍好,但有时因为学生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再加上部分学生存在惧师心理,面对老师不敢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老师无法按他们的思路进行批改。但他们在同学中却无拘无束,敢说敢做,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根据这一点,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
(一)读中自改。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实际上就是把作文放在口中说说看,这样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各种问题,这是修改作文的好方法,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读自己作文的时间,让他们在读自己作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二)读中互改。部分学生的作文从表面上看能做到文章有中心、段落分明,像一篇文章。但文章内容往往不够具体,错别字多和病句比较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作文时的思维定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毛病不易发觉。教师要针对这一点,让学生在班上念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来当评委。这样其他同学在边听边思考的过程中,思维更加开阔,而读的同学在同学们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评改中得到了提高 ,进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分组批改。一人读全班改,这一方法虽然能取得集思广益的作用,但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正常教学。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由一位汉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把每个成员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再评说文章的中心条理,表达自己的修改意见,然后大家充分发表看法,进行评改。在相互评改中,鼓励争辩,无法统一的意见可以征询教师。这样在整个评改过程中,人人都是评价者,个个都是被评价者,学生从中得到了锻炼。
四、开展作文评选活动
众所周知,小学生争强好胜,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要提高佤族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这一特点,多开展作文评选活动,从每次作文中选出几篇好的作文,让学生再认真抄一遍,然后装订成册,作为班上的《作文选》,并挂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学生看到自己作文被选入班上的作文选后,心里就会乐滋滋的,从而更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当然,如果每次都只选最好的作文入册,就只对写作好的同学有促进作用,对写作差的同学不仅不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他们越自卑,心理压力就越大,思维就越受阻,就越写不好。因此,在开展作文评选活动中,要求要有弹性,可以时严时松,只要学生的作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都可选上,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写作实在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动员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尽量让每个同学的作文都有机会被选上,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对写作更感兴趣,从而使他们树立了“我能写”、“我写得好”的信心。
五、教师“下水”示范
以往,一到作文课,大多数教师都是随便提出几点要求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作,教师顶多是在学生中走来走去,以便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怎么能写好作文呢?部分学生本已对老师有恐惧心理,老师在他们旁边走来走去,更使他们产生老师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之感,更加重他们的惧师心理,影响他们的写作思维。即使他们有疑难问题也不敢求教于老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得先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惧师心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转变角色降低自身的权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布置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忘了自己也应该“下水”写作。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我们又怎能写好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怕作文,更谈不上写作文的主动性。反之,如果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
教师不仅要写“下水”文,而且要把自己写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就乐于接近老师,乐于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
另外,老师写“下水”文,还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如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写“自己的发现”。学生一看到这个作文题时,都感到疑惑,他们都觉得“发现”一词是那么深奥,审题时,他们都是去往科学实验或科技制作方面去考虑,因条件有限,佤山地区的学生又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他们就无从下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方面去选材写“下水”文。在指导学生写这一单元的作文时,正好有一位女同学告诉我:“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在厕所抽烟。”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让她把发现那位同学抽烟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一遍。此后,我就以《发现XX同学抽烟》为题写了“下水”文。并在班上读,部分同学听了后,不由自主地说:“原来这个作文题,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写,我平时发现的事情那么多,我也要像老师一样把它们写出来。”
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条捷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或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自己想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天天动笔开阔了学生的思路,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也就可以信手拈来。当然,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不怕麻烦,既然布置学生去写,就要做到天天检查。如果教师布置了后,不按时检查指导,会导致学生盲目去写,敷衍了事。当然,学生刚开始写日记时,可能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逼自己去写。但经过他们长期地训练,再加上老师坚持不懈地检查指导,他们就慢慢养成了习惯,他们一旦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他们就会感到随时随地都有他们可写的内容。即使老师不布置他们写,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日记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乐趣。他们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断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不断在脑海中进行梳理,这样在长期的观察和积累中,丰富了他们的习作素材。
总之,要提高佤山学生的作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佤山的语文教师要持之以恒,耐心指导,结合佤山的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写作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感到写作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和任务,而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从而使他们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