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长篇小说的阅读

1.引子

最近有在看两部长篇小说,年前的话,是在看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大概有600多页,50多万字;过年的时候是在看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战争与和平》,有1200多页,110万字左右。

发现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其实蛮适合30岁左右的人读,特别适合有一点社会阅历但是又不太多的人,读起长篇小说来会比较有感触。

我想是长篇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个人史、家族史或者国家史的感觉,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宏大的视角会无形中提升你的系统性思维和创造型思维。

2.系统性思维

拿《白鹿原》来举例子,其实他就是以白嘉轩和鹿子霖为核心的,两个人的一小段家族史。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很多人的人生,然后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起有落,悲欢离合,起起伏伏,有开心的是时候,也会有难过的时候,有高光的时候,也会有落魄的时候。

当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根据《思考,快与慢》里面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我们人类其实是不擅长抽象事物的理解的;就是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没懂。

我们更擅长领悟和理解具体化的、故事化的道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投资人在路演的时候会讲故事。

扯回来,所以我们看长篇小说的时候对这个人生起伏的道理会理解的更透彻。

那么,反馈到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就能更好的去面对起落。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衰落的前兆。

失败透顶心灰意冷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只是在前进路上的转折点。

更多的去用全局、系统化的思维想问题,而不是在意一时的得失。

3.创造型的思维

中国的小孩是比较擅长完成任务的,因为小的时候,我们是应试教育,我们要写多少作业,要完成多少题目,要达到什么标准,是老师规定好的。

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进入企业,成为了一个“打工人”。打工人还是一样的道理,需要完成什么工作,是绩效考核表里面规定好的。

总而言之,这样的思维模式大部分都是被动的。

映射到我们的人生中,当然人生的进程也会像是一张时刻表,什么时候读大学,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退休再给孩子带孩子,好像都是拟定好的一样。

那么,如果读长篇小说的话,站在第三者的上帝视角,你会发现人的一生是被创造的。

还是拿《白鹿原》里面的鹿子霖来说,在他认为自己受到了白嘉轩的侮辱之后,他选择了让小娥勾引白嘉轩的儿子孝文,从而对白嘉轩进行打击报复。

当然,他可以这样做,他也可以有别的选择,他的人生是他自己创造的。

其实,我们的人生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小到今天晚上吃什么,大到选择什么工作,跟什么人结婚,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你的人生也是你自己创造的。

那我们可以试着去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

就是主动地去选择,想实现什么目标,然后为之努力。这个目标尽量是一个大一点的,长期一点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因为你是一种创造型的思维,你就会有更多耐心,明白这种失败不过是一种探索的失败,那就换个探索的方向好了。

只要足够多的探索,目标不一定实现,但是是在向着那个目标前进的。

另一方面,带到工作中,如果把“打工者的思维”尽量往“老板的思维”去靠近。就会明白,为什么我做的不差,但还是会遇到裁员危机。更多的去关注行业,如果行业出现了某种危机,那么微不足道的个人只会是其中的炮灰。

这是非常实用的部分。

但其实,创造型的思维还会带来一种东西,就是创造的快感。

这也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去看很多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的创始人开创一番事业的时候,并不感觉他们很艰难的原因。

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取一种创造的快感。

4.世事洞明皆学问

另外,这种长篇小说,尤其是名家名作,更像是一部社会百科。

因为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很多细节值得人玩味。

这是在少年时候的我,不管多么认真仔细的读也体会不到的。

诚如曹雪芹先生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长篇小说,在我们这个年纪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的。

最后,今年的flag,后面想要读完《红楼梦》和《米德尔马契》,如果有更多的想法,也会跟大家分享。

春天来啦,让我们一起读长篇吧!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长篇小说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