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一个二叉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百度百科中最近公共祖先的定义为:“对于有根树 T 的两个节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节点 x,满足 x 是 p、q 的祖先且 x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它自己的祖先)。”
示例 1:
输入:root = [3,5,1,6,2,0,8,null,null,7,4], p = 5, q = 1 输出:3 解释:节点 5 和节点
1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节点 3 。
示例 2:
输入:root = [3,5,1,6,2,0,8,null,null,7,4], p = 5, q = 4 输出:5 解释:节点 5 和节点
4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节点 5 。因为根据定义最近公共祖先节点可以为节点本身。
示例 3:
输入:root = [1,2], p = 1, q = 2 输出:1
题目地址
由于是找寻公共祖先,因此是从下往上,即使用回溯,且遍历顺序为后序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if (root == null || root == p || root == q) { // 递归结束条件
return root;
}
//由于要回溯,因此要返回各个节点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q);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q);
if(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null;
}else if(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right;
}else if(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left;
}else { // 若找到两个节点
return root;
}
}
}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百度百科中最近公共祖先的定义为:“对于有根树 T 的两个结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结点 x,满足 x 是 p、q 的祖先且 x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它自己的祖先)。”
例如,给定如下二叉搜索树: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示例 1: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8 输出: 6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8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6。
示例 2: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4 输出: 2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4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2, 因为根据定义最近公共祖先节点可以为节点本身。
题目地址
利用二叉搜索树的特性,即可以先判断是否大于根节点,再决定往哪个方向进行遍历,则可以用从上往下的方式,即不用涉及到回溯,遍历顺序为前序遍历
class Solution {
//可利用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pq的根节点一定在这两个节点的之中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if(root == null){return null;}
if(root.val > p.val || root.val > q.val){
//一直往下遍历
return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p, q);
}
if(root.val < p.val || root.val < q.val){
//一直往下遍历
return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p, q);
}
return root;
}
}
class Solution {
//可利用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pq的根节点一定在这两个节点的之中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while(true){
if(root.val > p.val && root.val > q.val){
root = root.left;
}else if(root.val < p.val && root.val < q.val){
//一直往下遍历
root = root.right;
}else{
break;
}
}
return root;
}
}
给定二叉搜索树(BST)的根节点 root 和要插入树中的值 value ,将值插入二叉搜索树。 返回插入后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输入数据 保证 ,新值和原始二叉搜索树中的任意节点值都不同。
注意,可能存在多种有效的插入方式,只要树在插入后仍保持为二叉搜索树即可。 你可以返回 任意有效的结果 。
示例 1:
输入:root = [4,2,7,1,3], val = 5
输出:[4,2,7,1,3,5]
解释:另一个满足题目要求可以通过的树是:
示例 2:
输入:root = [40,20,60,10,30,50,70], val = 25
输出:[40,20,60,10,30,50,70,null,null,25]
示例 3:
输入:root = [4,2,7,1,3,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val = 5
输出:[4,2,7,1,3,5]
题目地址
利用二叉搜索树的特性,与根节点进行比较,判断要遍历左子树还是右子树,之后再创建节点。
class Solution {
//二叉搜索树的特性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if(root == null){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return node;
}
if(root.val > val){
root.left = insertIntoBST(root.left,val)
}
if(root.val < val){
root.right = insertIntoBST(root.right,val)
}
return root;
}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root 和一个值 key,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 key 对应的节点,并保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不变。返回二叉搜索树(有可能被更新)的根节点的引用。
一般来说,删除节点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
如果找到了,删除它。
示例 1:
输入:root = [5,3,6,2,4,null,7], key = 3 输出:[5,4,6,2,null,null,7]
解释:给定需要删除的节点值是 3,所以我们首先找到 3 这个节点,然后删除它。 一个正确的答案是
[5,4,6,2,null,null,7], 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正确答案是 [5,2,6,null,4,null,7]。
示例 2:
输入: root = [5,3,6,2,4,null,7], key = 0 输出: [5,3,6,2,4,null,7] 解释:
二叉树不包含值为 0 的节点
示例 3:
输入: root = [], key = 0 输出: []
题目地址
利用二叉搜索树的特性,与根节点进行比较,判断要遍历左子树还是右子树,且分为5种情况:
第一:该节点的左子树右子树都为空,直接删除该节点
第二:该节点左节点为空 直接返回右节点
第三:该节点右节点为空 直接返回左节点
第四:该节点左右节点都不为空,则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头结点(左孩子)放到删除节点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的左孩子上
第五:找不到该节点,直接返回root
class Solution {
//二叉搜索树的特性
public TreeNode deleteNode(TreeNode root, int key) {
root = delete(root,key);
return root;
}
private TreeNode delete(TreeNode root, int key) {
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
if (root.val > key) {
root.left = delete(root.left,key);
} else if (root.val < key) {
root.right = delete(root.right,key);
} else {
if (root.left == null) return root.right;
if (root.right == null) return root.left;
//第4种情况
TreeNode tmp = root.right;
while (tmp.left != null) {
tmp = tmp.left;
}
root.val = tmp.val;
root.right = delete(root.right,tmp.val);
}
return roo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