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大咖访谈】猎聘设计总监闫界: B 端产品如何平衡雇佣关系

内容来源:本文由蓝湖采访后整理编辑,转载请联系公众号“蓝湖产品设计协作”授权。

2055 字 | 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本期大咖

闫界

猎聘设计总监

拥有多年设计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曾就职于搜狗、腾讯、滴滴。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各种企业级应用(即 B 端产品)来满足协作需求,但有些产品用起来得心应手、效率倍增,有些却体验极差,令人无力吐槽。

B 端产品的核心功能大多是围绕着“效率”来进行的,但影响 B 端产品体验的却不仅是效率。在效率之外,还有其他影响 B 端产品设计的关键点。

本期【蓝湖大咖访谈】,拥有多年设计经验的闫界老师以极具前瞻性的观点,结合自身多年设计经验,为我们分析了效率当道的 B 端产品如何平衡雇佣关系

并为大家解答了以下问题:

B 端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

B 端设计如何解决企业的协作问题?

B 端设计如何平衡用户需求?

如何定义成功的 B 端产品?

B 端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

 B 端产品设计发展阶段

To B 产品设计要追溯到 1993 年创立的 Salesforce,它是一家非同寻常的公司,颠覆了软件的定义,创造了 Saas、Paas。

现代的 To B 产品设计几乎都是从 Salesforce 的设计体系里演变出来的,如果以 SF 作为分水岭,那么之前的 To B 服务过于标准化,也就是系统怎么做,客户就要怎么遵循。在资源稀缺的时代,客户低姿态、厂商高姿态是常⻅现象。在这之后,SF 保证了标准化运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度。

所以概括这两个时期,其一是完成雇主任务的阶段,其二是更好地完成雇主任务的阶段。

我觉得当前的 To B 产品设计还处于第二个阶段。未来的话, To B 产品也许应该为了改变雇佣独立关系而努力。

 B 端产品设计现状

我们会发现一个好产品大概要经过 4 个环节:

需求验证属实被需要

大面积市场推广

建立品牌心智

返工做得好看好用

我们现在用到的耳熟能详的产品基本上都处在第 4 步这个环节上。

从这四个步骤中不难发现,进入 2010 年后的所有 To C 产品都是先“能用”再“好用”。

那么掉过头来看 To B 产品,2015 年是 To B 爆发的元年,经过 5 年的发展,现在也一样在走 To C 的老路,刚进入到“好用”这个环节,还没有完全摆脱“能用”的标签。

B 端设计如何解决企业协作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效率”在语境下的含义,这个词并不是 To B 产品的专属,To C 产品也有效率,但因为所有节点都是同一个操作者,所以这个“效率”指的是个人效能高低。

To B 的效率显然在团队协作流转流程中,所以 keyword 是“流程”,再聚焦到协作上,流程的即时性和通畅度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 首先说即时性的问题,在当下的产品中,流程的扭转效率通过无数的提醒机制被极大的提高了。

 比如:

钉钉通过“ding”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效能。

✅ 在通畅度上,从自身出发来讲,作为设计师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产研流程中的工种壁垒了。

产品-设计-研发总是互相不理解和埋怨,看看“产品/设计还原走查”这个环节大家就应该能体会到。

✅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跟生产力相关的隐性问题被大幅度忽略了:心情

比如:

在你被无限次提醒的同时,事情被解决了但抗拒的种子被埋下了,这就是机制上的弊端了。

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峰终定律”,被广泛应用在经济研究、企业管理领域里,用在 To B 产品的用户(员工)身上也同样奏效。

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书的设计理念/原则里就有一条是“愉悦”。

B 端设计如何平衡用户需求

不同于 C 端, To B 产品是企业要求员工统一使用的。为了方便信息集中管控,企业员工被迫通过一次学习,逐渐转为不用动脑子的肌肉记忆。

B 端员工只想要“干完活”,C 端用户的“图新鲜”是发自内心的去找乐子。所以当被强迫完成任务的情况下,高效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伪命题。

通过审视的目光去看当下的设计原则:

以“企业级协作平台”为例:

经历了起始期的“沟通刚需”和发展期的“功能堆叠”后,未来应该多考虑“员工与组织”/“员工与企业”的大命题,希望是以“桥梁”的姿态出现,以帮助双方更好的完成工作为目标去设计。

如何定义成功的 B 端产品

我们认知中成功产品一定是受到市场追捧的产品, To B 产品也不例外,卖的好口碑好就是一款成功的产品,这是广义的理解。

如果说聚焦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上定义一款成功的 To B 产品,我通常看这么几个层面:

✅ 第一,框架灵活。

好的 B 端产品框架必须要像乐高一样,具备大量的零件,你用到哪个就取哪个,不用的就收纳起来,不会打扰用户的操作。

✅ 第二,视角开阔。

过往的协作经常会出现黑盒,观察不到事件进展的产品也不行,要保持视野始终处于最高级。

✅ 第三,服务体验优越。

服务体验一定要好,这是超越用户体验的存在,有点抽象。

我举个例子说明:

一个很小的事,当我在做工具选型的时候,从专业层面选择了蓝湖。但理论上来说专业评定的人和采购决策的人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专业评定的⻆色要说服采购者,让公司来买单,这个时候我发现蓝湖贴心地给专业的人准备了汇报材料,从各个⻆度论述平台优势,省了自己的口舌之劳。

从这点细节上能看得出做产品的“服务设计”贯彻的很彻底,在雇佣的博弈之间很好的平衡了两者,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关系的改善。

当然,任何一款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为了产品“延⻓寿命”,还需要产品设计师们持续不断的朝着“优化”、“简化”和“美化”的方向迭代才行。

换句话说,产品设计的功能和沉淀的资产都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不断的提供优质的功能和服务才能⻓盛不衰。

提高设计协作效率的 B 端产品:蓝湖

我是个老蓝湖用户,没记错的话应该是 2018 年第一次接触直到现在。同比市面上的产研协作工具来说,蓝湖让我印象最深的有 3 个点。

✅ 第一个是“创作专注”。

移动互联网时代设计的趋势就是信息提效。蓝湖很好的衔接了设计上下游,简化了设计工具与人的协同难度。让设计师可以专注于设计创作的工作上,使设计师和企业都能从中获得更充足的设计资源、更优秀的设计作品、更高效的设计协作。

✅ 其次是“性能稳定”。

相比其他竞品,蓝湖的性能真是强悍的令人佩服,特别是在设计师这个对体验极挑剔的人群,基础品质还可以保持如此的流畅感。可以瞬间缩放/移动 3000 张设计图依然流畅的极速画布页,已经成了团队的依赖。

✅ 还有就是“资产管控”。

之前有通过“蓝湖设计规范云”管理设计资产和团队产出的一致性,无形中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细碎但重要的事情。

最后想要肯定蓝湖在推动国内产品设计前进的道路上作出的贡献。谢谢你们的付出。

本期【蓝湖大咖访谈】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问闫界老师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下期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湖大咖访谈】猎聘设计总监闫界: B 端产品如何平衡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