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的一些思考

中秋将至,除了月饼礼盒热卖,柚子文旦也是不少人选择的伴手礼,受南部水灾影响,去年夯卖的美浓瓜缺席,今年以柚子一枝独秀,主要以百货通路为主的小农陈建龙说,今年中秋档期柚子约出货1000箱,其中百货公司一口气就下了400箱的单,表现算是不错。

原是电子新贵的陈建龙,30岁那年从半导体厂经理转行务农,他挖苦自己:“这10年没有白搭,务农会碰到的天灾人祸都遇过。”从单纯的种草莓、蔬菜交盘商,到后来创立品牌、攻百货通路,如今已打进连锁百货体系,卖的也不只是草莓单一项产品。

他说,虽然小农对品牌包装、行销的观念越来越进步,但在整体景气欠佳氛围下,送礼的人越来越少,农民必须从田间管理就要开始介入市场,“要知道怎么销售,才知道要怎么种。”

好比百货通路多半在2个月前就规划档期销售,“端午节就在谈中秋节,我们现在都已经在谈过年的档次了!”他从自己的经验建议,小农若想自己销售,半年前就要做好准备,如设计包装、配合时事行销。

如今年超夯清宫剧《延禧攻略》引爆话题,他连1集都没看过,但直觉这戏很红,立刻做了“柚禧攻略”海报,让消费者会心一笑,自然加深印象。“农友要尝试跳脱单一的生产模式,除了种田,还要了解市场、做行销等,才不会让你的农产品被盘商、通路把持。”

“简单来说,就是半年前搞定包装,再去找客户就对了,这样才可以赚得到钱,绝对不要等到农产品出来了,才去找公司行号跟你下订单!”陈建龙说,过去送礼人多,市场广大,但现在市场萎缩,若将时间点拉到这么近,消费者该买的都买了。

不过这种经营模式较适合2~5分地的小农,因为小农才有余力去做生产之外的事;但若是规模大的农民,反倒可以专心耕作,只要把源头做好,获利就够大。

他苦笑说,很多农民以为只要取个名字就是品牌,其实要从产地走到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一段路,尤其农民生产成本虽低,但通路成本是盘商的2倍以上,并非一蹴可及。

像他花了3年时间才打进百货超市,一开始到百货公司上架,“一趟摆上去就是赔3千。”除了油钱花费,未打开知名度前,卖不掉的有机蔬菜只能放着烂,1个月至少得赔上1万元。

而且要打百货通路,还要有充足货源,才能随时供应交货;另外百货通路多为隔月40~50天结账,这意味要有至少2个月的周转金,才不至于轧不过钱来。

尽管如此,消费者普遍认为能进百货就是好货,有助于拉高品牌形象。“水果礼盒通常是40岁以上的妈妈才会买,好处是顾客群明确,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销售,他们就会接受;但缺点是这群人会越来越少,消费族群转移,身为农友的我们怎么办?”这是新一代农民不能不思考的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生意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