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过三十岁,为啥不爱动弹了?

图片发自App

文‖西湖涵碧(原创)

前几天过端午节,问朋友打算上哪玩?朋友说宁愿在家躺着玩手机,也不出去跟别人挤。我听了笑笑,内心的独白是: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长点见识,收获快乐,我也宁愿躺在家里玩手机。

想到这里,我还是挺羡慕她此刻的潇洒状态的。孩子放老家,父母带着,自己在外打拼,照顾好自己就行,不用被孩子拖累烦扰。

像我们这种孩子天天在身边的,哪怕再不愿动弹,都要为了孩子,让自己显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哪怕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分给孩子一点,让自己尽量做一个称职合格的父母。

我本以为,只有我才为了孩子委曲求全呢,结果等假期过后回到工作岗位,同事之间相互询问上哪玩了?结果都是为了孩子出去东奔西跑,而自己却身心俱疲。

对于同事们的这番话,我深有同感。可是不禁疑惑,为什么人一过三十,就总想待着一动一动呢?而且快乐好像也随着身体的趋于安静,而变得跳崖式递减呢?

我想到的其中一种可能,是不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被时间消磨得所剩无几。而年过三十的人,人生阅历也不少了,走过的地方也很多了,看来看去其实风景都差不多。光凭想象力,就能把仅剩的那点好奇心给收买了。

我想到的第二种可能,是不是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太发达,每个人链接上的都是一个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的世界。这样的虚假繁华,把很多人带进了快节奏,超热闹。时间久了,内心深处被喧闹掏空,而安静的独处则成了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我想到的第三种可能,是不是三十多岁,大多数人开始负重前行。本身承载的压力,已经无法让他们像二十岁那般无忧无虑地潇洒?

我想到的第四种可能,是不是三十多岁,人的体能和精力大不如前?动弹一下,感觉就像伤筋动骨一样,真的是伤不起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种可能性,阻挡着三十多岁的人关起门来不愿看世界。虽然这种偏安一隅的安静,会暂时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但这绝不是人生的正常状态。

现在想想,我们会不会对那些朋友圈里那些到处晒风景的人,羡慕到爆?我们会不会对20多岁朝气蓬勃,满世界乱跑的自己,神往已久?会不会觉得那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而现在的自己如耄耋老人般让人嫌弃?

讲了这么多种可能性,我觉得前面那些可能性的影响,其实都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性就是30多岁的人,不再坚守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人心中的源动力。失去梦想的人,就像失去核心动能的人。虽然每天都在工作,都在努力,其实大部分都基于现实压力的驱使?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呢?而这样不快乐的人又怎么能称为正常人呢?

梦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完整的自己。失去梦想的人,内心是空虚的,不知道一天浑浑噩噩的是为谁而活?心盲了,眼睛看得再多都是枉然,所以干脆不看也罢。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为物质方面的东西拼搏,渐渐忘却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以为只要买到某个东西,就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其实,梦想很纯粹,它无关乎物质和利益,只关乎你快乐地活着。它也许不能变现,但你每天为它努力的每一小步,内心得到的快乐是前所未有的丰盈。

因为有它,你觉得你是你自己的,你的生活是有质感的。因为有它,你觉得岁月流逝并不可怕,这只会让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来得更快。因为有它,你觉得岁月静好,一切美得像一幅画,这让你的眼睛看哪里都有了热度。

重拾梦想,捡回激情,让我们用30岁、40岁、50岁、60岁的身体活出20岁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一过三十岁,为啥不爱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