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不会亏待会学习的人。
大家好,我是 yes。
我持续在 LeetCode 刷算法题将近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这一年半以来我对算法的看法改变了很多,但是实话实说支持我前进的还是面试。
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我是面试驱动型选手,我享受面试官问我啥我都嘴角一翘微微一笑的那种不羁,而近年来算法在面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攻克算法这道难关,确实有点难。
我不是天赋型选手,甚至觉得自己有点蠢,在刷题的过程中经常被各种打击,最夸张的就是同一道题刷了 4 次,过一段时间去写还是不会,从下面的这些草稿可以看出我当时内心的那种崩溃。
当然还有给自己加油打气的(不要嫌弃我的字丑哈)。
经过了三本书的系统学习、一年半的刷题,三篇专栏的多次学习,搞了很多大厂的真题练习,基本上有点稳了。
这篇文章想分享一下我面向面试学习算法的一些心得,所以算法大牛、算法爱好者可以关闭这个页面了,这是一篇面向一般程序员的算法面试攻略。
在去年我还参加一个话题回答,「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中,面对经典代码是选择自己实现还是背诵?」,一不小心就被选上中奖了,嘿嘿。本来还想把奖品搞个抽奖送出去的,但是这个包装被我扔了,因为两张算法大地图需要长筒来装,不好运输,之后再看看吧。
来看看我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吧。
我觉得学习算法就是理解+持续练习+刻意的背诵(有选择性的背诵)。
有些人学习算法可能是兴趣爱好啥的,很直白的说我就是功利性的学习,并且能够因为功利心而持续学习。
因为功利我想快速得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会在功利的情况下理性的学习算法。
1、首先巩固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算法就是使用各种数据结构按照一定的流程运行,管你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算法题都逃脱不了数组和链表。在数组和链表之上特殊功能化了很多有特殊意义的数据结构:队列,栈等。
数据结构都是因为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而演化而来,因此在某个场景数组更合适,某个场景链表更合适,你所需要知道的就是它们分别的优缺点和使用的场景,并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例如数组下标访问高效,是因为内存连续,因此对 CPU 缓存亲和性更高等。这样使用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2、持续练习,光说不练假把式,单单看是没用的,不上手便成空。
我没那算法的天赋,在我认为我对基本数据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的情况下,看到有些算法题还是蒙圈,没那思路,脑袋空空,那也只能练呗。
遇到完全没思路的题目最多 5 分钟我就会去找题解,有可能 2 分钟,因为功利嘛,还有一部分我觉得我没那脑子我认清自己哈哈哈。
但是在找题解的时候我是秉着一个必须充分理解的目的去的,不理解不放弃,开玩笑答案至少我还是得看懂吧(这句话我现在收回,当时还是太年轻)。
当然这里的不放弃不是指这半天或者一天内一定要搞定。有时候就会陷入瓶颈,隔一天,或者去玩一下回来就会豁然开朗。
通过持续的练习,你脑子里就会渐渐的了解这些题目的套路,你也能更好的关联各种数据结构,这就是感觉来了,你会发现自己变聪明了,这就是要进入良性循环了,并且持续的练习,你会发现某一天如果你没写算法题的时候会有一种罪恶感!
还有我不会借助 IDE 写,就在 LeetCode 上直接写,一个一个自己敲,时刻为着以后面试写题作准备,没错就是这么功利。
3、刻意的背诵(有选择性的背诵)
有人会说算法是要理解的,死记硬背是没用的。没错理解是肯定要理解的,死记硬背肯定过两天就会忘了。
但是我认为单单理解还是不够的,理解+练习是可以让你做出题目,但是做不到让你不假思索的做出题目,在面试的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只有类似肌肉记忆才能给面试官最强烈的打击,稍微的紧张可能就会导致连环出错,满盘皆输!
因此对于那些经典的代码,常用的例如二分查找,快排等我都会刻意的背诵,达到听到二分查找,脑子里就有那么些代码出现的程度,没错我还是这么的功利。
也就是说平时刷的算法题都要理解,但是一些经典的代码我认为理解还不够,需要背诵形成肌肉记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没啥好背的啊,多多练习就会了,额其实多多练习就等于背,是吧你说你写个十几遍不就等于背么。只是我是刻意的背。
啧啧,我觉得我说的真好,哈哈哈。
再补充一下这个回答的个别观点:
1、掌握好基础,也就是那些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比如队列、栈、堆、归排、快排、二分、动态规划等等,熟悉这些经典数据结构和算法,通透的得知他们的适用场景。
解题无非就是将它们套上去,绝对不会叫你创新,你所做的就是套模板,就看你模板选的对不对,套的熟不熟罢了。
2、持续练习,这玩意是最重要的。因为叫很多人看东西没问题,让他上手就会有拖延症,感觉有点麻烦。
但是算法就是得练,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不用耍啥小聪明,除非你过目不忘。
因为它的解题思路不太符合正常人的思考,所以你需要持续的练习,让你的思维转变过来,形成看到这类的题目就会有应激反应。
还有两点很关键,我强调一下:
上面其实讲的就是平日学习和刷题的套路,接下来讲讲如何上手。
我选择小争哥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专栏,这个专栏我刷了两遍,虽说我还看了别的专栏,但是这个够了,上手绝佳,贴个专栏的图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书籍涉及到的知识点。
我就是看这个入门的,基本的套路讲解的很全,推荐先把专栏全面的看一遍,把每节课涉及的到代码自己敲一遍。
可以按以下学习顺序、难易程度和重点程度来学习这个专栏。
然后再二刷,二刷的目的是提炼和总结,我来贴一下我之前的个别章节总结,这是之前参加算法打卡活动留下的。
刷完之后,一些经典数据结构和算法至少都认识,也说得上来,基本上算是入门了。
然后再去看《算法(第4版)》这本书,虽说我看了三本算法书但是我觉得这本够了。
一般而言大家都会先推荐书,毕竟书都比较全也更加系统,但是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
因为书太厚了,厚就容易劝退,特别是在你对一个领域不太熟悉的时候。
所以我更喜欢先去学别人提炼过的付费专栏,提炼出来的都是重点,让我对核心知识脉络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去看书来查漏补缺,建立完善的体系。
因为在你已经了解大致核心知识点后,你再去看大头书就会有一种熟悉感和共鸣感,这种感觉可以让你把书从头看到尾。
至于为什么看了专栏之后还得看书,是因为专栏毕竟是被人提炼过的,而书的知识点大多都是完整的,你先吸收别人提炼过的知识点,带着别人的想法再去系统的学习,从其中再糅合出自己的总结,这样东西才真的是你的。
系统的学习完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很厉害了?
并不是。
你还需要去实战,碰一碰真正的面试题,纸上学来终觉浅。
当然我是在一开始就刷题了,并不是等专栏、书都看完了才上手,我建议在刷专栏期间就去刷题练练手。
我是在 2016 年才知道 LeetCode 这个网站的,当时我看到同项目组的研究生在刷,他在国外读研,他说这玩意是必须刷的。
那时候还没中文版,全英文的我看着很高级就上去玩一玩,不怕各位笑话,第一题就不会,只能写出暴力解法,循环两个数相加之和来对比。
看了题解之后恍然大悟,暗骂自己好蠢,然后继续往后刷了几题成功被劝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到现在 LeetCode 上的题也越来越多了,按顺序刷就太"蠢"了,根本就没必要全刷,要刷经典题,归类刷,把一类题型刷出感觉来才罢休。
一般经典的常见的类型无非是 BFS、DFS、双指针、前缀、背包、二分、链表、二叉树、滑动窗口、堆(Top K)、栈、动态规划、回溯、滑动窗口、位运算、图、各种排序等等。
其实还有一些数学类型的题目,我选择放弃,哈哈哈。
正常情况下面试也不会问数学类型的,至于上述所说的题型,已经有一份很 nice 的算法笔记帮你总结了,很完备,很贴心,1730 页,20W 字,汇总了各大题型,基本上每题都附上了各大佬们的高质量解题思路,并附上链接,方便查看原文,我随便截几张图给大家看看。
这个算法汇总是我向鲂姐讨来的,一位刷题找工作的研三党,鲂姐之后打算提供一些关于学习,简历修改,求职路线的1v1辅导服务,敬请期待~
这份总结 PDF 请拉到文末获取。
我再来提一个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解题技巧:主干先行再填充细节。这个编码技巧其实不仅仅关乎算法,平日的代码也建议按这个思路写。
我举冒泡排序这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箭头指向的其实就是交换两个位置内容的代码,可以封装一下,变成下面这样。
这个例子的代码太简单了所以不封装也没事,不过我想提的就是这种封装的思想。
一般而言面试官可以在线实时看到你的编码,他看的不仅仅是你的题解,还包括你的代码风格,排版等等,这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
所以碰到是一些代码比较多的题目时候,注意方法的封装,不要一大坨都写在一起。
主干先行的意思是,例如上面的 swap 方法的实现先不要写,你当自己已经实现了 swap 方法来用就行,这就是先完善主干,清晰思路。 这样的代码看起来就不会凌乱,你自己调理也比较清晰。
等主干写完了之后,再去实现你封装的方法,也就是填充细节。
当然有人是一坨写完了,然后再进行重构,但是我觉得重构是重构,和我说的这种编码技巧不是一个方向。
我要表达的点是在编写代码的时候展示清晰的思路,并且对你个人而言这种做法也更简单,不会让一些细节干扰你的主线。
可能就冒泡排序而言太简单的,感受不太深刻,大家可以在平时刷题时候练练,相信你能体会到这种做法的好处。
可能大家也看过很多学习算法的分享,很多本书、很多网站、很多课程,多并不一定是好事。
我个人认为一个专栏、一个网站、一本书、一份算法笔记对于我这种后端程序员来说足以,不要想着这个课好像不错,这个书好像很多人推,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就我提到的这几个你吃透了,你基本上是「化神期」修士了。
还有上面的提到的鲂姐的算法笔记,私信「123」即可领取。
我是 yes,从一点点到亿点点,我们下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