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墙有茨》:家丑不可外扬,床帏之事不可对外讲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这首诗讲的是贵族们的宫廷丑闻,进一步讲,是之前讲过的卫宣公劫娶儿子媳妇的丑行的后续。宣公死后,公子朔如愿以偿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卫惠公。可因为他曾经参与谋害太子伋和公子朔,引起太子伋的老师右公子职和公子朔的老师左公子泄的不满,二人纠结党徒,把卫惠公赶了出去。

可齐国这个时候站出来给卫惠公撑腰,想出了一个馊主意,非要把宣姜嫁给公子顽(卫宣公之子,《史记》说是太子伋的弟弟。)这样,虽然保住了卫惠公的君位,可又犯下了乱伦的错误。宣姜以前被迫嫁给老公公,现在又被迫嫁给小叔子,卫国人对这一桩丑闻,十分不齿。

《毛诗序》认为,这首诗讲的正是这桩丑闻,大学者朱熹也认同此观点。不过,也有人将其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家丑不可外扬”,劝诫世人不要去别人的私生活说长道短。流沙河先生也认为,诗中提到的,只是夫妻之间调情的话,而听到的人没有公德,对其进行大肆宣扬,本来只是闺房之乐,传出去就成了丑闻。因此,不一定非要把本诗跟某些历史丑闻相联系,还是将其理解为一般的“家丑不可外扬”更合适。

第一节,“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上长满了蒺藜,轻易不可扫掉。床帏间说了私房话,轻易不能对外提起。如果真大说出来,那就可太难堪了。

茨(c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也有说是用来防止土墙被日晒雨淋的茅草。埽(sǎo),同‘’扫‘’,扫除。中冓(gòu):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

蒺藜

诗以墙有茨起兴,讲到床帏之间夫妻说的话,不应当被到处传播。因为这属于私生活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传播出去,本来可能是夫妻之间的小情趣,出去保不齐就变了味道。

第二节,“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上长满了蒺藜,轻易不可除掉。床帏间说了私房话,轻易不能细说。如果真的要细说,那闲话就会疯长。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所,若。襄,除去,扫除。详:一说详细之意;另一说,借作“扬”,传扬之意。长(),生长,也就是俗话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流言蜚语一旦生了翅膀,那很快就会变得尽人皆知。

蒺藜

第三节,“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墙上长满了蒺藜,轻易不可(除掉)捆起来。床帏间说了私房话,轻易不能宣扬。如果真的要宣扬,那就回变成(对当事人)的侮辱。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读,宣扬。

第二、三节,同第一节相近,都是以反复叮咛的语气,劝说世人不要传播夫妻床帏之间的话。这种谆谆告诫,更多的是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来说的,提醒别人注意公德和私德之间的差别。如果是宣扬卫宣公的秽行,应当不至于是这种语气。


诗经专题第46篇,总第046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鄘风·墙有茨》:家丑不可外扬,床帏之事不可对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