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集】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分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0小教文    姓名:周月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得一个小先生的头衔,乃是运用“即知即传”的原则,把知识公开给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你既尽了义务教导别人,如果他没有得着你的“即知即传”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实行出去,还是空的!”读完陈彬先生编写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本书精选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其中让我颇受启发是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生活即教育以及平民教育概论。 

  陶先生说: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各种事有各种做法,知道修养之法也不同。同是一事,处不同之时,遇不同之人,那做的方法,及指导修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了。从前的学校对学生品行问题总是一味的盲目压制,他们对于学生的困难问题漠不关心,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不同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理教务与训育者不融洽或背道而驰。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这里的学生只要犯错就会受到体罚,关禁闭。校长以残暴高压手段管制这班问题少年。但不管如何体罚,学生们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恶作剧,也没有因此而改掉坏习惯。在马修来到学校后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要学生一犯错误就处罚,他会给学生机会,悉心教导。他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学校当前的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最终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学生们也从问题少年变成了规规矩矩的少年!这也印证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这个道理。所以教育与训育是不分家的,我们应该改掉机械的、呆板的训育系统,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教育是生活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现在的多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取得好成绩,将来上好的大学,以至于孩子虽然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但切实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所不了解也不能实行的。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会沉下去的。所以我们要理论结合实践,要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概论》尽地阐述了他的平民教育 理论与构想,并事必躬亲、热情推行,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一种运动与事业,对于现在倡导实现教育公平也有极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很多父母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让很多女性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很多底层家庭的子女也与教育无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打破打破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的状态,成为社会的平等之民。而且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陶公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教育的基础、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懂得更多道理,也才能明确自己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知道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可以说、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和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因此我们要静下心来,读好书,做好人。但我们不应只陶酔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而且要和社会和家庭相联手、所以平民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家长、对社会所有人的教育。只有营造出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的教育氛围。国民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样,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游刃自如!

  实现:处处读书,人人明理的美好愿望。笛卡尔说:“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尚的⼈谈话”。莎⼠⽐亚说:“⽣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没有翅膀。”我希望⾃⼰可以⼀直保持对教育和阅读的热爱,在教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文集】读《教育的本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