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ode is law"不是law

图片发自App

CIL ("code is law")是区块链极客的一个靓丽标签,是催生机器信任(trust machine)的信仰基石。

但是我认为它不会是law。

首先在谈论这样比较哲学的话题之前,应该界定讨论的范畴,不然会引起无谓的争论。 我是从社会和经济学范畴讨论这个议题的。毕竟law是社会治理的概念。

先以"共识"这个区块链的核心概念为例。CIL解决了在分布式的环境如何建立对交易的确认和验证。只有通过code才能建立明确的,可以执行的 并且是自动化的确认。code是建立底层记账共识的技术手段。而且现在看来是唯一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code is law。

但是这是非常狭意意义上的law。如果我们从社会和经济的范畴来看区块链技术,主要的关注点是它实现了对信用的自动化管理。而且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这样的工具。

打个比如,同样是一个手机,技术极客看的是他的芯片技术,屏显技术,内存大小。而从乔布斯看的是基于这些技术的组合所设计出来的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具体实现的技术是可以替换的,但是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才是law.

我强调这俩种law的区别,也是希望厘清区块链俩个层面的价值,在极客技术的层面,是要建立一个高效,去中心化,自驱动的公共账本,这个公共账本的价值就是它本身(比特币基本教义派),不需要考虑任何商业因素。

而我更关注的区块链价值是它对现有商业关系的改变。尤其是用它的信用管理能力帮助实现普惠金融。

自动化的信用管理才是law。而不是code 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code is law"不是law)